第(2/3)页 萧宁轻轻点头,放下朱笔,靠椅而坐。 他闭眼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世人以为,变法只是换法。” “可朕要的,是换人。” “若人心不变,何谈纲纪?” “新党之人,视国事为私器,视百官为马牛。” “若任其继续,数年之后,大尧将不剩半点清骨。” “这次让他们动起来,现在他们动的也差不多了!” 他缓缓睁眼,望向前方金漆龙纹屏风,眸中光芒沉静如水: “接下来,咱们把所有的新党成员,都罗列一遍吧。” “可不能有漏网之鱼。” “还有那些摇摆者,顺风倒的人,也一并算进来。” “他们若不能守住底线,那便不是友,是患。” 铁拳应声称是,展开第二卷密册。 烛火映在那纸面之上,一张张面孔,一个个名字,仿佛在纸上复活。 他语声压低,却字字如铁。 “工部侍郎项玉成,外表清廉,实则与王擎重勾结,夺得五州工役调配权。” “刑部推事石重远,平日无甚声名,然三次暗中为林志远之弟案牍遮掩,已成前哨之笔。” “国子监左教丞韩鸣,自称不涉党争,实则数次与新党走动,月前密访王府。” “吏部郎中尹懋,地方推官秦跃,兵曹判史董从远……” 一个又一个名字,在这暗夜中缓缓吐出。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牵连着数十条线。 有的联通官场,有的贯穿边府,有的攀附京城勋贵。 而那些表面温良无害的旧臣,那些在风口浪尖处从未发声的沉默者——也一个接一个浮出水面。 铁拳声音渐重,眉间肃然。 “这些人,或未出手。” “但一朝风变,皆会借势而起。” “若不预先防备,日后……只怕是养虎为患。” 萧宁静静听着,眼中毫无波澜,唯有指节在案几上一下一下轻叩,宛如战鼓未起的节律。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 “这些人,一人一档。” “户部、兵部、吏部三路要案,从今起暂缓审核。” “待朕令出,所有名册——对调、复查、问责。” 铁拳顿时应道:“是。” “不过……”萧宁顿了顿,眼神缓缓收回,落在眼前那一摞名单之上。 “王擎重他们以为,朕一直未动,是不敢动。”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 “朕一直在等他们把所有的底牌,所有的爪牙,全都亮出来。” “你若不让他们以为稳了,他们就不敢露出尾巴。” “可现在——” 他一指点在纸上,声音沉入三分: “已经差不多了。” “朕要的局势,已经到了。” 铁拳身形一凛,感受到这位年少帝王语气中那股即将落子的肃杀。 他知道,从现在起,这盘棋,终于要开始收官了。 “既如此——”萧宁抬手,取过一枚墨玉镇纸,按在名单一角。 “便将这一册,收作‘册一·替补’。” “等朝堂新法公布之日,便以此为起点。” “新政,立于此人。” “旧制,葬于此意。” 铁拳拱手领命,将名册小心收入袖中。 片刻后,他又低声问道: “陛下,是否要着人盯紧林志远等人动向?” “是否要传御林卫接替暗探,防其突变?” 萧宁微微摇头。 “不急。” “他们现在,只当朕已信了他们。” “让他们得意几日,也好——多走几步。” “一步两步还不够,朕要他们走得远,越远越好。” “这样一来……” 他眉目低垂,唇角却勾起一抹冷意。 “才跌得狠。” 铁拳闻言,不禁肃然。 这已不是那个初登朝堂,略带羞涩的少年君王。 这是一个,能把敌人引到深渊边上,亲手一脚踹下去的帝王。 沉默片刻,铁拳又拱手一拜:“陛下,若到了那一日,臣愿为先锋。” “代清流之人,讨还朝堂之清白。” 萧宁目光一闪,缓缓颔首。 “那一日,不远了。” “此时风平浪静,正是暴雨前的宁寂。” 他站起身,走至窗前。 夜色中,宫灯如豆,远处皇城层楼林立,苍穹之下,一切都陷入沉眠。 可那一双站在御书房窗前的眼睛,却透彻如刃。 他低声道: “让他们狂。” “让他们笑。” “笑得越大声,待他们跪下时——” “朕听得,才更清楚。” 夜色沉沉,宫城之外的东南方,郭府中灯火未熄。 庭前几株枫树随风摇曳,叶影婆娑,洒在廊前石阶上,仿若斑驳棋局。 书房内,香炉微熏,纸卷堆叠,烛火将墙上映出一人端坐的身影。 大相郭仪,褪去朝服,身着素青常袍,仍端坐案前,面容凝肃。 他面前摊着几页朝中文书与内阁转折副本,一旁还放着今晨弹章副卷,红印未干,字字刺目。 屋门忽被推开,郭芷披着一件云纹薄披,快步走入。 “父亲。” “我听说了早朝的事。” 她目光冷静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步履未停,径直走至案前。 郭仪未起身,只轻轻点头,示意她落座。 郭芷却并不坐下,而是站定,低声却坚定道: “父亲,现在你还觉得……陛下是在‘刻意为之’么?” “这已经不是铺势了。” “今日新党连中相都敢弹劾,他却连一句阻止都没有!” “连许老……都险些当场罢黜!” “若再这么下去,清流尽除,你和霍相也要——” 她声音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急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