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徐妙云点点头。 刘伯温考虑的十分周祥。 连补给点都考虑好了。 随即叮嘱道:“王爷临行前就交代了,这些俘虏将来就是咱们的百姓,甚至还要成为军中袍泽,转运期间,必须善待这些俘虏,让我告诉海军兄弟,不准虐待、歧视这些俘虏,到了东番后,先集中安置,由咱们的人带着他们在东番垦荒,建设安置点,但所有俘虏,不分配安置点……” …… “俘虏垦荒期间,伙食要保障好,同时,按照将士们军饷三成,予以酬劳。” 俘虏中。 几乎都是青壮男子。 就这么直接安置。 没有个女人。 这些人,集中在一个个安置村肯定闹出事情。 暂且半军事化管理起来比较好。 而且,通过垦荒,也让善于放牧的草原人,学习农耕。 等战争结束,联络到他们的家人眷属,或者,打下吕宋后,给这群俘虏进行婚配,再安置,更稳妥些。 …… 俞靖等人认真听着。 他们很清楚。 王爷不在。 王妃的话,就是命令。 而且,瞧瞧王妃,安排起这些事情来,也游刃有余,恰当合理。 哗啦! 徐妙云话音刚落,诸将随着俞靖猛然起身,“职部遵命!” ……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 博览会当天。 百姓纷纷涌出城外。 动静之大。 左相刘伯温都被吓了一跳。 立刻吩咐各城门守军,紧急关闭城门。 十数万百姓一下子涌出去。 博览会会场根本容纳不下。 最终,刘伯温紧急调整,发布命令,每天上午三万个名额、下午三万个名额,每户一天只有一个名额。 百姓虽然有些牢骚。 索性,听闻博览会要连续开办七天才停止牢骚。 东宫。 临近中午。 秦淮河传来消息。 第一批参观百姓陆陆续续回城。 宫内、东宫众人准备去秦淮河看看。 美人殿。 一辆马车驶出宫院。 汇入太子妃常氏、侧妃吕氏的马车后面。 王美人怀抱着朱标的第三子。 长女朱玉秀坐在王美人身边,叽叽喳喳说道:“娘,你知道吗,这段时间,朱祈婳在大本堂经常讲海外的事情,说的天花乱坠,小皇叔、皇姑们都听的津津有味……” “娘,朱祈婳还说,她看过四叔给四婶儿设计的衣服,说什么特别好看,四婶儿还答应,等朱祈婳长大些,就把那套衣服送给朱祈婳,我觉得朱祈婳是骗人的!今天我就要戳穿朱祈婳的谎言!” …… 王美人听着朱玉秀叽叽喳喳,说些孩子话。 笑笑。 叮嘱道:“娘的母国高丽,就是蛮邦小国,整个天下,大明最地大物博富饶,文化最为先进,咱们大明,也被周围邦国尊称为天朝上国,你四叔治下或许有些新奇东西,但肯定不如咱们大明富饶,你没必要羡慕,你生在了最好的环境……” 出生在大明。 还是皇族! 玉秀已经投胎到了最好的环境。 何必羡慕朱祈婳。 “你也不要和祈婳比,更不要敌视祈婳,不想亲近祈婳,你可以和她保持距离,但不要敌视。” 玉秀虽然是太子爷的长女。 十分得太子爷宠爱。 但也没资格和朱祈婳比。 至少,父皇在世时。 玉秀没这个资格。 朱四郎给朱祈婳、朱雍鸣,在父皇心中,挣下了一份等同于雄英的地位。 当然。 也仅仅是父皇在世。 父皇百年之后。 玉秀就是大明天朝上国的公主! 燕王即便在海外立国,也只是王! 不可称皇。 否则,就是二日凌天。 大明和燕王必然要一战到底。 朱祈婳彼时,充其量就是一个蛮荒王国的郡主罢了。 “娘,等父亲登基做了皇帝,我能不能以公主的身份,去四叔的王国看看?” …… “娘。” 吕氏马车内。 朱允炆突然抬头开口。 吕氏低头,含笑问:“怎么了?” 朱允炆仰头道:“父亲登基做了皇帝,我就是皇子,亲王对吧?” “对啊!” 吕氏满脸笑容。 她就等那一刻。 允炆能有一块膏腴之地做封地,当一个亲藩,她就心满意足了。 “那到时候,孩儿要代表咱们大明,就像四叔回金陵一样,带着隆重的队伍,去四叔的国家!” 四叔回来时的隆重,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了。 到时,他也要代表大明去四叔的地盘。 海外蛮邦。 百姓穷困潦倒,疆域狭小,物产贫瘠。 他要当众戳穿朱祈婳这段时间,吹牛的那些事情! “当然可以了。” 吕氏笑笑,摸了摸朱允炆小脑袋。 她觉得,太子爷不会贸然和朱四郎翻脸。 除非有一天,朱四郎在海外发展的国力民力军力,完全压制大明,或许太子爷才会为了大明,对朱四郎做些限制。 但,这种可能性,她觉不大。 所以,只要双方一直保持比较和睦友善的关系。 太子爷肯定会经常派遣雄英或者允炆这些孩子,带队出访朱四郎的‘燕国’。 允炆这个愿望,并不难实现。 只要两国不翻脸,两家的孩子,肯定会频繁往来互动的。 别的不说。 朱四郎建国时。 能不邀请他们吗? 到时,就能去看看了。 估计也用不了几年了。 …… “娘,听雍鸣说,四婶儿让海商们做了些四叔提倡新文化,专门设计的菜肴,很好吃的,到时候你尝尝。” 前面。 朱雄英抱着朱允熥,陪常氏坐在一辆马车内。 说着,挠头道:“当初我就没想到学一下,回来想给娘做,才发现不会!不过采绿师姐会,而且做得特别好吃!” 常氏不由笑了。 “行了,娘知道采绿很好,你不要钻空子,就在娘面前吹风!” 臭小子。 长大了。 抓住机会,就说采绿的好。 可惜,采绿跟着春晓丫头他们,一起去游历天下了。 这样也好。 体验大明民间百态,物语风俗。 小心思被‘无情’戳穿,朱雄英脸微红,讪笑低头。 常氏、徐妙云、朱元璋、马秀英以及刘伯温带领的朝中文武百官,在秦淮河博览会开办点相遇。 众人简单寒暄后。 朱元璋看着在秦淮河边,一字排开的一个个展览点,笑道:“妙云丫头,这些新鲜事物你最熟悉,你来带着我们参观,给我们介绍吧。” 此刻,第一波参观百姓,已经流连忘返,不舍离开了。 河堤十分安静。 徐妙云笑道:“儿媳遵命。” 随即,带着众人开始参观一个个展览点。 从一些干果开始,带着朱元璋为首众人品尝。 这些干果,之前观摩团回来,以及此番朱棣回朝,都带回不少。 朝中大臣,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 “父皇,这是福建乡土村社推进过程中,百姓利用朝廷山林,种植的茶叶,经过几年生长,如今产量已经十分大,并且价格低廉,品质也不差,四郎平日里就喝这种云雾茶,完全能满足咱们大明境内,并不十分富裕百姓的需求……” 徐妙云介绍道茶叶时,专门做了详细介绍。 朱元璋和群臣品尝时。 徐妙云继续说道:“等朝廷征服草原后,肯定要恢复边贸,草原对茶叶的需求很大,福建的茶叶,不但能为朝廷赚取大量财税,还能让福建,自然环境恶劣村庄的百姓富裕起来……” 王美人、吕氏羡慕看着徐妙云侃侃而谈。 朱雄英跟在常氏身边,低语:“娘,四婶儿很厉害吧?” 常氏笑着抬头揉揉朱雄英小脑袋,微微弯腰,低声道:“娘和你四婶儿当初一起在你皇祖母身边学习,能不知你四婶的优秀?把你送到你四叔、四婶身边,让他们教导你,就是因为你四叔、四婶儿很优秀,记住,往后对待你四叔、四婶儿,要如同孝顺娘和你父亲!”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 即便将来继承大明江山。 做了皇帝。 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朱雄英看着徐妙云,郑重点头。 后面,一群孩子吃着芒果干、香蕉干…… 吃的不亦乐乎。 “好香!” “好浓的香味儿!” …… 朱玉秀、朱允炆以及一群皇子皇女,抓着芒果干,鼻子微动。 浓郁香气,从前面传来。 哪怕已经吃过午膳。 依旧让人忍不住口水变多。 纷纷往前面看去。 祈婳扭头,“这是我阿爹让厨子研究的新烹饪法子,特别好吃!” 朱元璋听闻朱棣,竟然招揽厨子,专门研究吃。 脸不由有些微黑。 看向徐妙云。 徐妙云见前面,商贾们正揭开一个个火锅,笑道:“父皇、母后,雇佣厨子研究吃,四郎的确在做,父皇先去尝尝,儿媳一会儿给父皇解释,四郎这样做的原因。” 朱元璋点点头。 转身,看着一群双手拿着各种果干,眼巴巴盯着前面的孩子们,笑道:“好,那就先去尝尝。” 他倒要听听儿媳怎么解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在北征途中,借着开博览会,要穿插铺垫一些后面的情节,比如南巡、往后两家皇子相互出访等等。 不然燕王发展海外,海外建国,换地图就没有看点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