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王……” “够了!” 吕本气急败坏刚开口,朱标淬着冰晶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神色都变了变。 太子历来好脾气。 如此大怒。 第一次是洪武九年,燕王为了拒绝封藩,喊出争储夺嫡时。 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 太子大怒。 第一次与朱四郎有关。 这一次,又与朱四郎有关。 只是,时过境迁。 朱四郎如今,已经不需要太子的庇护了。 朱标寒着脸,环视众人,“大军在战争之中,本该团结一心,你们身为军中上层,就是这么做表率?” 众人纷纷低头。 “孤不希望,再有人在军中,讨论步炮协同,出战争之外的任何事情,若再让孤听到,无论是谁,别怪孤以主帅名义,行军法!” 朱标看了眼朱樉、吕本。 转向汤和,“三叔,给朝廷的捷报你来写,同时,派人追赶老四偏师一部,将我们大胜的消息告诉老四。” 汤和点点头,笑道:“好,这件事我来办。” “太子。”话罢,提出建议,“北元此战损失惨重,北元精锐就在三十里外,我们不得不防,臣提议,先锋抓紧时间向后战术性撤退,同时派人催促中路大军加快行军速度……” 虽说,北元经历如此大败。 消息传开,士气低落,未必会如此。 但行军打仗,再小心都不为过。 太子领军北征开始,首战取得如此酣畅淋漓的大胜。 这份胜利,绝不能因为不够小心,而先胜后败。 朱标明白汤和的意思,从善如流点头,当即下令:“收拾一下,准备向后撤退,拉开和北元主力的距离,同时,永昌侯,马上派令兵,通知中路傅友德将军,加快速度向我们靠拢。” 命令下达,四镇新军迅速有序运转起来。 徐徐向后撤退。 将领们伴随大军行进。 悄悄看着朱标背影。 太子刚才发怒表达的意思很明白。 步炮协同不涉及战争之外的争论,不许提。 就是告诉所有人,不许在军中争论步炮协同的出处。 让中山侯起草给朝廷的捷报,就是说,对朝廷,对民间,可以提,步炮协同出自燕王。 后方。 胡惟庸骑马慢悠悠配合吕本,观察着从身边经过,战马牵引的一门门火炮。 就算身为敌人。 他都不得不承认。 朱四郎真的是个极为优秀的人杰。 太子这一战。 能赢得如此酣畅淋漓。 说白了,基础就是新军、长管身火铳、能随陆军随军便捷行动的火炮。 以及,因担心朝廷四镇新军基础不够,被改良,威力没有真正完全发挥出来的步炮协同。 …… 好一会儿,视线从黄橙橙,冰冷的火炮收回。 余光看着吕本闷闷不乐,浅笑低语安抚,“吕大人,今天的事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闻言,吕本看向胡惟庸…… “太子对步炮协同之事的态度,至少已经表明,太子身为上位者,绝不容许朱四郎的声望,在军中过于高!” 这种上位者的本能反应。 只要存在。 即便太子不想破坏和朱四郎的兄弟感情也无妨。 太子将来登基称帝。 他是大明的皇帝。 代表大明的利益。 他们这些人,完全可以促成,大明和朱四郎之间的利益矛盾。 以太子现在的表现。 只要朱四郎和大明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太子身为皇帝,一定会坚决维护大明利益! 他们完全可以用利益之争,逐步瓦解太子对朱四郎的兄弟之情嘛。 这人世间。 想把一件事情搞好,千难万难。 可想把一件事情搞臭搞坏。 可供利用的破绽太多了。 太子虽然优秀,可破绽一样很多。 朱四郎也是如此。 之所以,此时此刻,他们还无从下手。 说到底,是因朱皇帝在位。 朱皇帝都做了十七年皇帝了。 还能坐几年? 十年? 二十年?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如司马懿耗死曹操一般,耗死朱皇帝。 大明的局势。 也必然如曹魏,发生巨大变化! …… 吕本眼睛渐渐明亮,隐晦看向朱标背影。 …… 北元汗帐。 “报!” 斥候匆匆闯入,急促汇报声,打破汗帐内失落死寂气氛,“禀可汗,明太子已率四镇新军向后撤退!” 呼! 脱古思帖木儿等人纷纷抬头,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脱古思帖木儿环视众人。 所有人都被明太子表现出的战争能力,打的有些绝望。 原以为,朱四郎就够厉害了。 没想到,这个在军事上,乃至文治上,一直都不如朱四郎出名的明太子朱标。 指挥作战的能力这么强! 白天战场上。 他们就站在远处旁观。 亲眼目睹。 密集弹幕中。 引以为傲的草原铁骑,成片成片倒下。 期间。 明军后方的火炮,不停轰鸣。 隶属王庭的两位精锐嫡系。 在十几息内丧失殆尽! 整个王庭,也只有二十万这样的精锐。 今天一战。 打没了一成! 回来后,有人弱弱提出,压上此间三十万精锐,马上冲回去报复明太子。 只要能抓住明太子,即便损失再大,都值得! 可提议之人,说到最后,声音小的都轻不可闻。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都害怕。 毕竟,谁都不知道,拥有如此指挥天赋,战争艺术的明太子,是否还有后招。 万一,就是引诱他们主力齐出呢? 汤和还担心北元主力出动。 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战,上至脱古思帖木儿,下至北元将领,全都被步炮协同展示出的威力吓怕了。 一时间,根本没人有魄力,敢于压上全部主力。 “明太子的领兵能力,你们已经见过了……” 脱古思帖木儿的声音响起,打断众人思绪。 张玉低着头,唇角撇撇。 今天朝廷新军的战术,是太子朱标提出来的? 他不信! 这一战术,明显是配合新式纯火器陆军使用的一种战术。 朝廷新军,都是照搬老四陆军第一镇编练细纲练成的。 太子朱标,一个从未有过战争经验的皇子,能想出这么高明,威力巨大的战术? 老四经常把事物发展规律挂在嘴上。 此事,搁在太子身上,明显就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嘛! 太子如今,恐怕还在摸索学习新式军队。 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飞起来了呢? 当然,他也不会提醒这些人。 北元方面害怕,有利于朝廷打赢这一战。 “伱们都来说说,接下来的仗该如何打!”张玉暗暗琢磨之际,脱古思帖木儿结束了谈话。 目光沉凝扫视众人。 太子朱标的领兵能力如此厉害。 还有那么多久经战阵的骄兵悍将跟随。 如何才能削弱明军? 把明军引到捕鱼儿海,就真能围杀这支精锐明军? 绝望情绪在脱古思帖木儿心中蔓延。 甚至已经生出念头。 打不过明军,就往西边跑。 火铳、火炮的威力,他见识过了。 北元由于懂技艺的工匠少,且技艺落后,没法和明军打。 可用落后技艺制造出的火铳、火炮。 装备北元精锐。 配合铁骑。 打不过明军,往西边撤退,去欺负西边那些蛮夷总可以吧? 历史上的匈奴人,突厥人不都是这样干的嘛! 打不过中原人,就一路往西,去西边欺负蛮夷。 不过,他不敢这个时候说出这个决定。 一旦做出这个选择。 他就不再是草原共主了! 这些年,培养起来的各部将领,必然会抛弃他。 他的威严,继承自建都北平的元朝。 连祖宗之地都不要了。 彻底远离中原。 这威严会瞬间消失殆尽。 “可汗!” 忽闻声音响起,张玉和其他人一样,纷纷循声看去…… 阿鲁台平静道:“可汗,明朝军队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也有弱点,首先,他们的战线足够长,随着战线拉长,他们后面数十万民夫队形成的补给线,就会越拉越长……” …… “明四皇子当初率领千余骑纵横草原的打法,末将以为就很不错,咱们也在沿途,留下大量牧民骑兵,让少量精锐统帅,不断对明军后方脆弱的补给线进行袭扰,迫使明军不断留下兵力防守……” 脱古思帖木儿等人眼睛瞬间变亮。 张玉紧盯阿鲁台侃侃而谈,微微皱眉。 不得不说,阿鲁台这个计策狠毒。 朝廷不停留下兵力,维护补给线。 首先,可用于作战的兵力就少了。 其次。 明军散落在草原的一个个补给大营。 北元这边留在后边进行袭扰的军队,猛然整合起来,就能对某一个,或某几个补给点发起攻击! 总之,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如此,明军抵达捕鱼儿海的总兵力就会减少。 一旦明军在捕鱼儿海发生惨败。 沿线补给点,顷刻间,就会被击败明军主力,席卷而来的北元大军鲸吞。 总之,阿鲁台这个计策,就是为捕鱼儿海击溃明军主力做准备。 “其次,明军有火铳,咱们也有,火铳的弊端,我们都清楚,大风天、下雨天火铳连烧火棍都不如,明军连确保火绳引燃都办不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大规模袭扰,打击明军的时候,现在是二月份,春季来临后,草原不说天天刮大风吧,刮风也十分频繁,而且降雨也会陆陆续续变多,在一路引着明军撤往捕鱼儿海途中,只要这种明朝新军无法作战的天气,我们就发起大规模袭扰战……” …… 阿鲁台越说越激动。 最后,自信总结道:“明军总计五十万,明四皇子偏师一路带走十三万,朱标主力就剩三十七万。” 从张北到捕鱼儿海。 数千里路程。 在补给线被不断袭扰中,明军至少得留下七八万兵马吧? 反正从小部落召集的牧民骑兵,数量虽多,但迎战于野的正规战中,战斗力较弱。 让他们来做此事。 最合适不过。 “我方沿途不断发起进攻袭扰,至少也能消耗七八万明军吧?袭扰就采用老祖宗放风筝的战术……等明军主力抵达捕鱼儿海,也就只剩二十万出头了。” 阿鲁台瞥了眼张玉。 到时候,捕鱼儿海,除了辽阳王纳哈出的十万精锐防守和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