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奉天殿外。 早朝结束,百官已经离开,朱棣蹲在朱高炽面前,叮嘱:“记住,皇宫不比咱们家里,你还是一个皇孙,和妹妹不同,在宫内,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去大本堂上课时,和你那些皇叔们搞好关系,将来你爹我不在了,你遇到困难,或许还得有求于你皇叔们呢!” …… 小雍鸣认真听着。 等朱棣说完,郑重点头,“阿爹,孩儿记住了。” 朱棣笑着揉了揉小家伙小脑袋。 他没想到,老头子这么‘抬举’雍鸣。 若是知道,根本不会让雍鸣入宫的。 大明这些人,恨他就够了。 他不想让雍鸣被人记恨。 皇宫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祈婳是个女孩子,父皇再怎么‘抬举’,那些仇视他的人,也知道,抬举祈婳,其实是因为他这个当父亲的,给祈婳挣下了这份抬举。 可雍鸣不同。 这大明朝野,对他恨之入骨,隐而不发者,不在少数。 雍鸣又被父皇这般抬举。 他有些担心,出点意外。 “行了,阿爹要说的也都说了。”朱棣给小家伙整了整衣服,起身,“等阿爹和你娘亲回村时,来接你们,到时候,带你们回村,看看你们出生的地方,没记忆了吧?” 小雍鸣笑着摇头。 朱棣笑笑。 转身刚要走,就感觉腿被抱住了。 低头。 就见臭小子抱着他的腿。 朱棣笑问:“怎么了?” 臭小子笑着摇头,松开手。 “殿下、殿下……” 就在此时,急促谄媚呼喊声从远处传来,朱棣循声望去,就见一小太监,小跑而来。 小太监抵近后,气喘吁吁道:“殿下,皇爷在御书房召见殿下。” 朱棣微微皱眉。 下朝时,老头子也没说什么。 怎么他就和雍鸣说了会儿话,老头子忽然召见。 “阿爹去见你皇祖父,你去大本堂上课吧。”交代一句,朱棣跟随小太监赶往御书房。 小雍鸣一直等看不到朱棣背影后。 才笑着,一蹦一跳离开。 …… 朱棣跟着小太监进入御书房,就见蒋瓛低眉臊眼站在御案前。 收回视线,冲朱元璋作揖一拜,“父皇。” 朱元璋点点头,吩咐:“蒋瓛,把你汇报的事情,给他说说。” 蒋瓛转身,暗暗窥探看了眼朱棣,“殿下,早朝消息传开后,在金陵引起十分大反响……” 朱棣神色平静听着。 反响大很正常。 毕竟,福建一地税收两百万两。 今年,福建应给已经能跻身所有行省前五行列了。 不过,随着蒋瓛说到重点,朱棣脸色渐渐凝重…… “百姓都在议论福建如今已经完成七成雇工身股制,明年全面扫除非雇工身股制商贾之事,百姓对朝廷的怨言很大,甚至有人已经提出……” 蒋瓛略微停顿,“燕王应该当大明储君!” 朱棣脸色瞬变。 不过,转瞬就恢复平静,默默琢磨,此事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么些年。 他引起的热议轰动,也没少发生。 但第一次有人,竟然说,让他做储君这种话。 …… 御书房内,一时陷入安静。 蒋瓛余光窥探朱棣,暗暗冷笑。 这回的声音,苗头虽小,可真是敏感。 百姓这番话,传到太子耳中,会引发什么奇妙反应呢? “蒋瓛先下去,其他人也下去。”朱元璋突然命令。 蒋瓛微微愣怔。 皇爷要和朱四郎单独谈什么? 有什么用意? 脑海瞬间冒出无数种揣测。 又不敢表现出太大好奇,忙鞠躬转身离开。 啪! 御书房门关上。 朱元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朱棣走过去坐下后,朱元璋突然冷不丁道:“如果,爹把大明交给你,你愿意吗?” 朱棣唇角狠狠抽抽,抬头直视朱元璋,“父皇,这种话你对我说说就行了,对其他兄弟千万别说。” 本来别人没什么想法。 听了老头子这种话,都会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接你的班,就得听你的话,咱们父慈子孝,很大程度是离得远,正所谓远香近臭,要是走得近了,保管你看我不顺眼,我暗暗嫌弃你……” “混球!” 朱元璋被气笑了,抓起御案上的书籍,就朝朱棣丢过去。 朱棣笑着侧身避开。 朱元璋看着朱棣。 秀英曾和他说,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这就是他们老朱家的诤子啊! 远香近臭…… 混账,也就他敢这么说。 收敛思绪,再次看向朱棣,郑重道:“以前,父皇动过念头,想过,如果把大明传给你,会如何……” “后来你去了福建,折腾的越来越大,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时,爹又庆幸,你不是嫡长子,你的折腾劲儿,爹生怕你步了隋炀帝的后尘,越聪明、越有能力的人,就自认为无所不能,对待事务,缺乏应有的敬畏心,你们这种极其聪慧的人,往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敬畏心……” …… 老头子还真想过让我接他的班? 朱棣微微惊愕张嘴。 不知,历史上,‘他’有没有这个荣幸。 可这事,足够令人惊骇了。 若是传到外面,必将引起天翻地覆的震动。 “当初,爹都做好了,你在福建搞失败,栽跟头的准备了,没想到,竟然让你游刃有余解决了,并且还做的这么好……” 朱元璋笑笑。 他还是低估了老四的能力。 “好了,不说这事了。”他说这番话,不是试探老四,就是想把对老四的认可,这些除了秀英,无法对外说的心思,说给老四。 老四是当事人。 有资格听。 也是除秀英之外,唯一一个有资格听这番话的人。 此事,标儿也不能知道。 当然,他敢对老四说这番话,也是充分信任老四,不会因为听了这番话,对皇权生出异念。 “说说,百姓议论雇工身股制这件事吧,爹想到了,百姓可能会有很大议论,爹就是要让百姓议论,进而改善大明风尚,但没想到,百姓的情绪这么激动,竟然产生了,关于储君之位的言论。” “有些太胆大包天了!” “父皇。”朱棣忙开口,“此事,若无有心人在背后刻意引导,儿臣以为,百姓之所以口不择言说出这般大逆不道言论,是情绪使然罢了,若因这种零星言论,严惩百姓,只会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严惩的目的,就是以儆效尤。 难道,到时候向所有人宣布,被严惩百姓,说过支持他做储君? 本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想法。 朝廷严惩,等于广而告之。 变相宣传。 百姓是不敢再说了。 可心里会想。 而且,大动干戈,甚至会让百姓认为,这是大哥在背后推动。 更不利于大哥。 …… 朱元璋欣慰看着朱棣。 “儿臣以为,此事堵不如疏……” “怎么个疏法?”朱元璋笑问。 朱棣略微沉吟琢磨,说实话,事情发生的太突然。 刚才老头子还冷不丁提及,考虑过他当储君如何如何。 如何疏通民情。 他还真的没多想。 “首先,父皇向天下百姓,解释清楚,将福建模式保留下来,将福建列为特别行省,就是肯定福建现在取得的成就……” 朱棣越说,思绪越发明朗,唇角浮现笑容,“同时,也向百姓阐明,朝廷疆域很大,地域之间,民风、民情等实际情况差别很大,福建模式,不是不搞,而是还需要观察。” “父皇同时还可以对外宣布,若是有商贾自行想要搞雇工身股制,朝廷不会阻拦……” …… “总之,给百姓一个念想,同时,借这个机会,给雇工身股制一个突破口,父皇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那些反对者,不敢跳出来。” “可大哥若是说这种话,会让很多人疏远大哥,不利于大明的稳定……” 其实,大哥旗帜鲜明否定雇工身股制。 他能理解。 这是维护基本盘,必须要有的表态。 这也是一个储君该做的事情。 若换成他是大哥。 他也会做相同表态。 等他掌握真正说一不二权力时,那时,完全可以利用权力,对基本盘进行清洗调整。 朱元璋听懂了。 他模棱两可的表态,一面安抚住了百姓。 一面,还可以帮助标儿。 现在,由于标儿没有在此事上,做出妥协,那些反对雇工身股制的,反而会坚定不移支持标儿。 这对未来,皇权有序且稳定交接,十分有利。 “你啊!” 朱元璋略微感慨,笑着点了点朱棣。 他这个儿子,其实最适合做上位者。 这回,百姓都被他糊弄了! 你说他对百姓,没有怜悯心吗? 有!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些为百姓谋福祉的施政理念。 可他的怜悯心、同情心始终界限十分清晰。 当百姓行为,损害大局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十分无情。 这就是上位者该有的品质。 朱棣知道朱元璋没有说出来的话,笑笑。 百姓有质朴一面。 但也有不理智、盲目、冲动一面。 这件事,堵肯定不行。 直接答应百姓诉求,肯定也不行。 北征在即。 未来需要全天下人,同心协力。 绝不能内耗,扯后腿。 另外,长远来看,整个大明推行雇工身股制,也不应操之过急。 大明太大! 而且大明的坛坛罐罐,都是大明所有人的心血。 不像他在海外。 用蛮横的武力,把原有的一切推到,他也不心疼,不可惜。 纵使有无辜者,被裹挟其中,他也并不在乎。 可大明能这样吗? 反对者激烈反对,多少无辜百姓,因为无法明辨是非,会被裹挟其中,对抗朝廷。 对待这种被蒙蔽,对抗朝廷的百姓。 朝廷一旦推动革新,就一定要冷酷无情的碾碎。 只有如此,革新才能走下去。 福建能成功,那是他抓住了福建地方豪强,勾结倭寇海盗的把柄,最初,以此胁迫福建豪强按照他的想法去办事。 后来,海贸开启,雇工身股制并未损害他们的利益,相反,由于海贸,以及海贸刺激福建百姓富裕,福建豪强商贾都从中赚取了庞大利益。 才会拥戴雇工身股制。 这才有后面,福建豪强商贾,深入反思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甚至,还资助读书人,搞了几个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义社学会。 总体来说。 福建是豪强商贾短暂,不情不愿被胁迫后,迅速获益。 然后因为利益拥戴。 最后,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做,名声也越来越好,开始反思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种,让所有人都富裕的体系,进而发自内心认同。 可这在整个大明行不通。 短时间内。 没有那么大的财富基本盘,让整个大明的商贾豪强,迅速从雇工身股制中获益。 海贸的刺激作用,支持一个福建,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 不足以支持整个大明。 这就意味着。 雇工身股制推及天下时。 商贾豪强,必然要经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利益受损期。 至少三四年时间。 等天下百姓都渐渐富裕,购买力增强时,他们才能从雇工身股制中获益。 大多数人,哪怕豪强商贾的眼界比百姓长远,也不愿意如此。 毕竟,商贾豪强也担心,在这期间,会不会出现什么波折。 比如,成本增加。 再遇突发状况,会不会导致自身衰败,等不到三四年后,民间百姓都有钱,生意好做的时候。 “父皇,其实只要朝廷肯放开一个口子,就会有人搞雇工身股制,一个个乡土村社,绝不安分于,守着一亩三分田那点利益,等农民吃饱饭后,他们会寻求更多机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