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沉闷威严的开门声传出。 朱标、朱棣领衔群臣鱼贯而入。 待群臣在殿内站好后。 朱元璋现身。 群臣微微愣怔。 余光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被朱元璋牵着手,走上龙庭的雍鸣。 眼中愕然之色,也一闪而逝。 昨晚老头子派人传旨参加今天早朝,顺便把两个孩子接到宫中。 说是想孙子孙女了。 可他没想到,老头子带雍鸣上朝。 雍鸣不是祈婳! 朱元璋落座,百官都未回神。 朱元璋冲朱棣笑骂:“看什么,你家闺女是个懒虫,睡的不愿起来,好好着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回神,忙山呼万岁跪安。 朱棣也忙跟着,低头暗暗苦笑。 他倒是知道,之前小祈婳也只跟着老头子参加午朝,甚至还在午朝时间,在龙庭睡觉。 对小祈婳来说,别说早朝了,就是午朝,都是折磨。 可雍鸣是皇孙! 和祈婳不同! “平身!” “谢万岁!” 群臣起身,看着立于御案旁,小小的身影。 朱元璋看向朱棣,继续刚才的话题,“接下来,你们北征这一年多,雍鸣和雄英跟在咱身边学习。” 群臣松了口气。 饶是如此,眼神依旧暗暗抵触看着朱棣。 朱元璋懒得理会百官想什么。 他就是想给老四带带小雍鸣。 这次之后,恐怕他们爷孙相处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朱元璋收敛思绪,目光巡视,“福建布政使叶茂来了吗?” “臣在!” 叶茂恭敬应了一声,从文臣序列中,跨列而出,抱拳躬身。 朱元璋笑问:“所有人都等着你汇报福建今年情况,你先汇报吧,不然,今天早朝,众人也神不思属。” “臣遵命!” 叶茂领命后,默默深吸一口气,微微握拳,又松开,从袖中拿出折子,双手高捧。 小太监接过折子,小跑转交朱元璋。 叶茂同时汇报道:“今年一年,福建商税、田税、海贸税……等所有税种,总收入……” 叶茂停顿一下。 群臣唇角抽抽,一边暗骂,一边竖起耳朵。 生怕漏掉什么。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两百万两! …… 叶茂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所有人瞬间呆滞。 朱元璋翻看详细内容的动作都微微顿住。 下一秒,也顾不得看各税种详细罗列情况,径直翻到折子最后面。 笑意浮现,唇角渐渐向耳根咧开。 真的?! 百官目睹朱元璋的神色变化,这才回神。 殿内瞬间哗然。 “这是真的?” “两百万两!两百万两啊!” “就算按照所有税种,均税,十税一,两百万两税赋,就意味着,一年之内,福建一地创造了相当于两千万两财富!” “不止两千万,这个十税一不准,至少三千万!” “就按三千万计算,福建四百多万人丁,也就意味着,今年一年,福建平均每人创造了将近八两银子的财富!”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相当于八两银子的财富!” …… 叶茂悄悄看了眼朱棣。 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现在,特想在这些同僚面前,挺着胸膛,微微仰头。 可惜,这是奉天殿。 不能这么干。 小雍鸣站在御案旁,抿唇、崇拜看着朱棣。 他站在高处,能清晰看到,群臣看向阿爹眼神变化。 能清晰感受到,气氛、情绪的变化。 小家伙的小动作,没有逃脱朱元璋双眼。 ‘有老四这个好榜样,雍鸣长不歪。’ 朱元璋笑笑,伸手揉揉小家伙小脑袋,“肃静!” 声音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全都隐晦看着朱棣。 朱元璋拍了拍奏折,严肃看向叶茂:“叶茂,这份折子中内容属实?你们没有为了朱棣脸上有光,对福建百姓横征暴敛吧?” “陛下,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叶茂掷地有声保证。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丝毫没有意识到,百官脸色瞬间十分难堪。 等叶茂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懊悔看向朱棣。 朱棣微微点头。 他不怕被人仇视。 这些事情,叶茂不说,将来南巡,又或者其他时间点,也会完完整整传到朝中百官耳中。 朱标沉默。 还是雇工身股制。 “好!” 朱元璋大赞一声,打断百官各异的思绪。 朱元璋含笑看着叶茂,“这些年,你配合朱棣做的不错,等北征结束,咱南巡看看你们福建,若真的有你们汇报的这般好,咱会下旨,提升福建为特别行省,归属朝廷直辖,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海贸构成的福建模式,将永久保留!” 叶茂激动抬头。 他昨晚听王爷隐晦提过。 可到底只是陛下私底下许诺。 今天陛下直接当着百官说出来,只要福建建设,让陛下满意,特别行省就板上钉钉了! “臣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陛下,福建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昨天回朝后,臣请示王爷,准备,明年精细化发展福建乡土村社,突破现在的瓶颈!” 朱元璋微微惊讶,看看叶茂,再看看朱棣。 百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询问,“老四,福建还能比现在更富裕?更好?” 朱棣抱拳,“短期内,受海贸体量、造船制约,由海贸提升福建建设,已经潜力不大,不过,福建面向咱们大明,精细化发展,只要成功,的确能让福建更上一个台阶。” 他也不敢把话说满。 毕竟,精细化发展不容易。 “你还有谦虚的时候?”朱元璋打趣一句,手放在膝盖上,微微握拳。 他激动啊! “叶茂!” “臣在!” “你们的精细化发展,咱准了,咱南巡时,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福建!” “臣遵命!” 百官暗暗看着叶茂、朱棣。 ‘哼!吹得震天响,南巡倒要好好看看!’ 这一刻,许多官员,生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随朱元璋南巡的念头。 他们要去挑刺! 特别行省,福建模式成为定制,绝不能接受! 留着这块毒瘤。 将来有一天,极有可能让这个脓疮,蔓延整个大明! …… 随后的早朝,百官开的也神不思属。 随着早朝结束。 消息迅速传开。 吕本听闻消息后,咬牙道:“备车!” 他要马上回北平,把朱棣和乌云琪格的消息散播到草原上。 特别行省? 朱四郎若是死在北征途中。 或成了北元俘虏。 他倒要看,朱皇帝还有没有心情南巡! …… “福建今年上交朝廷两百万总税赋!” “听说,福建今年人均创造八两财富!” “这是啥意思?” …… “什么,福建一直在搞雇工身股制?已经完成了七成改造?” “千真万确,据说,燕王和叶布政使承诺,明年,整个福建全都要改造成雇工身股制!” “还有呢!还有呢!陛下说了,南巡福建若是真有汇报的这么好,福建会列为特别行省,朝廷直辖,福建模式,永久保留!” “凭什么,福建都能搞雇工身股制,咱们金陵作为皇都却一直没动静!” “凭燕王主政福建呗!” …… 整个金陵瞬间被点燃,沸腾…… 事关百姓自身直观、切身福祉,沸腾程度,超过朱棣回朝,超过陆军第一镇赢得对抗演练。 议论愈演愈烈。 朱棣没料到。 朱元璋没料到。 所有人都没料到,百姓反响会如此之大。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吕本离京,北征布局开始了,情节进入下一个高潮。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