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不留。” 声音一落,殿中众臣皆是一怔。 新党与清流,俱在这一瞬,心头齐震! 这几句话,若换个人说,还可以当作场面话,虚晃一枪。 可如今,是从这位方才罢人如断竹的少年帝王口中说出。 便再无人敢将其当作虚张声势。 他是真要换血! 不靠新党,不靠清流,连朝堂常规荐举都不听——他要自择人手,另起炉灶! 开始,那哪里还有人? 一时间,大殿内风声骤紧,气氛再度凝结成冰。 清流一列率先生出疑惧。 霍纲低声喃喃,眉头紧皱: “他这话……真能算数?” 他眼神浮动,“昔年出仕多已致仕;中军新锐?未必能理政;至于寒士、旧吏,哪里挑得出一批能接四部之权的中坚?” “此刻能担事的,早就在朝堂了!” 旁侧一位中年清流轻声应道:“说得轻巧,接得起的吗?” “政务、人事、兵马、户税,哪一样是好干的?” “就连咱们清流自己都接不全,他却要从‘天下寒士’中起人?” “陛下这是要做梦吗?” 魏瑞沉默不语,面色极沉。 他心里也清楚,此番虽斩旧党、起新权,看似破局,实则陷局! 此刻罢黜四部大员,等于将整个中枢中骨抽去。 若补不上人选,哪怕天子再有锋芒,也无处使力。 “他到底……准备了谁?”魏瑞低声问道。 “不会是……”霍纲嗓音一顿,忽然瞥向许居正,“你不会早就知道吧?” 许居正却并不答,只是望向前方,眉头越锁越深。 他不是没想过—— 天子这一手棋,必有伏笔。 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这局,要从哪里起人? 殿中右列,新党亦陷入一片沉寂。 起初是震惊,再是不安,紧接着——疑虑。 林志远低声咬牙:“寒门?” “那些世家子,早被新党斥退出局,留的不过些文弱庶子,有几个能堪大任?” “寒士?旧吏?不过是些边郡文案,怎配掌中枢重柄?” “他当真是疯了,还是只是在做样子?” 身侧一人应道:“若只是做样子,又何必提前罢人?” “现在连许居正都不知补谁……我们也想不到。” “除非……” “除非他,真的准备了!” 这句话一出口,林志远顿觉口干舌燥。 若真如此…… 那天子,不是冲动,而是蓄谋! 王擎重静静站立,目光沉沉,袖中五指缓缓敛起。 他没开口,但眉眼间已有明显疑色。 他确实不信—— 短短数月,这少年真能绕过朝中两派,另建一套人事体系? 可此刻的萧宁,不像是在虚言恫吓。 他是真的敢。 是真的准备好了。 是真的要—— 扶起一批全新的朝臣,与他们对抗到底! 王擎重眉头未皱,却心中波涛暗涌。 他最怕的,并非帝王不依他。 而是帝王有胆识,有谋略,有章法,又舍得赌! 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怕。 若真如此,那接下来,便不只是“新党失权”,而是—— “新党失位”。 再不能主政,连人都留不下。 林志远像是想到这一层,猛地抬头,看向王擎重,声音几不可闻: “他若真有备而来……” “我们,还能撂挑子吗?” 王擎重目光未动,语气更冷: “他若真能补全中枢,我们撂也无用。” 清流一列中,几位年纪稍长的官员亦是面色惨白。 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王擎重,眸光中尽是踌躇与慌乱。 他们怕的不是新党倒台。 是——新党撂挑子,天子竟也能撑得住! 到那时候,新党无话可说,清流不敢接,寒士不足信——这朝廷,便真成了萧宁的天下! 没人再能劝他。 没人能制他。 许居正深知此理,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那高阶之上的帝王身上。 他忽然意识到—— 那双清冷的眼睛,一直在看着他们。 在看他们思索,看他们慌乱,看他们惶惑,看他们试图寻找破绽…… 看得极清极冷,极静极稳。 他是在——等他们思索完毕。 然后,再一剑封喉! 这时,萧宁终于开口了。 声音如水,语气平静,落入殿中,却如刀割石: “我知道,你们现在在想——” “朝中哪里还有人可用。” “既然如此,就先公布答案吧!”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一扫新党与清流众人,眼神锋锐,声音依旧不高: “那——把名单,呈上来。” 萧宁站在高阶之上,手中玉符轻转,金丝符面在晨光中泛起淡淡光晕。 他话音甫落,便有内侍从殿后取出一方锦盒,步履轻快,恭敬送至龙案之前。 锦盒启开,一卷卷朱红封条密封的诏书,层层叠叠,整整齐齐。 殿中群臣齐齐望去,皆是一震。 这不是临时写就的纸条,也不是草拟章程。 那是——早就写好的官任诏书。 那一份份诏书上,清晰写明:谁调何部,谁承何权,谁替谁职,谁承谁任。 条目明晰,秩序分明。 不似仓促行军,反倒如早有章程。 魏瑞陡然皱眉,身子往前一步,像是想要看清那一行行名字。 许居正亦不动声色,眸光深沉地望向那锦盒之中。 他此刻已经明白了一件事。 这并不是少年人一时意气的决定。 而是一场早已预谋的官员调令,一场全盘换血的清洗与重构。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声音轻微,却宛如释重千钧。 而就在这死寂之中,萧宁抬眸,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唇角微动,声音不高,却落在每个人心头: “人选,朕早已定下。” “你们既担心空缺,朕便叫你们看个明白。” 他转首轻点玉案,淡声道: “呈上来。” “是。”内侍恭声应下,跪地托举而上。 锦盒中的诏书被一封封展开,宣纸洁白,墨迹清晰,御玺鲜红,赫然在上。 第一封——调西都兵马副使林荀,任兵部右侍郎,暂摄兵事。 第二封——调西都转运使黄道庸,任户部左侍郎,兼理盐务。 第三封——调西都按察副使温介如,入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 第四封——调西都户曹参军蒋韶,任吏部司务,兼理调授事宜。 …… 短短数封,已囊括四部之缺。 众臣一看之下,顿时骇然! 这不是从京中调补,也不是自清流中提人,而是—— 自西都而来! 魏瑞面色大变,几乎脱口惊呼: “西都?!” 他身后霍纲亦是一惊,回头低声道:“这是……你的旧部?” 魏瑞眉头紧皱,脸色难看至极,喉头滚动,却一时答不上来。 许居正却已反应过来,眼中掠过一丝复杂之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