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完成铃再次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一个瘦削的身影上。 凌峰。 二十八岁,国内分子料理界的传奇。 他的灶台不像厨房,更像是一间冰冷的化学实验室。 低温慢煮机嗡嗡作响,液氮罐白雾缭绕,一根根连接着油锅的PID温控探针,闪烁着幽蓝的电子光。 他身上不是厨师服,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实验袍。 动作精准,眼神专注,仿佛不是在做菜,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凌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各位评委老师,我为大家带来的是——理论上的完美·黄金开口笑油条。” 他双手托着一个纯白瓷盘,步履稳定地走来。 盘子里的六根油条,让整个演播厅陷入了死寂。 那不是食物。 那是工业品。 每一根的长度、粗细、色泽,甚至连中间那道“开口笑”的弧度都别无二致。 它们完美得就像是同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复制品。 金黄色的外皮闪烁着克制的光芒,找不到一丁点油腻,看不到一处不规则的起泡。 这是一种冰冷的、几何学般的对称美。 “这……现场做的?” 陶德正老爷子眼睛瞪圆,满脸的难以置信。 “如此精准的一致性……” 简承望大师喃喃自语, “这已经超出了‘手艺’的范畴。” 苏月禾镜片后的目光锐利: “如果能实现这种标准化,对传统小吃行业将是颠覆性的冲击。” 安托万已经激动地站了起来,眼中是技术狂人看到神迹时的狂热。 “Engineering(工程学)!ThiS iS engineering!” 凌峰只是淡淡一笑。 “请各位老师品鉴。” 陶德正第一个拿起一根,入手的感觉很奇特,重量均匀得像一根金属棒。 他试探着咬下。 “咔嚓——!” 一声炸响! 那声音,不像咬开食物,更像一柄小锤敲碎了薄薄的琉璃! 紧接着,陶德正的表情凝固了。 极致的酥脆之后,是极致的虚无。 外壳之下,油条内部的组织柔软到了极限,仿佛口腔里包裹住了一团温热的空气。 两种截然相反的口感在毫秒之间轰然对撞,形成了恐怖的感官冲击。 “好!” 陶德正憋了半天,才吐出一个字, “外壳是山崩,内里是云海!这口感的层次,天壤之别!” 安托万已经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他激动到甚至忘记了夹杂英文。 “完美!这质地的对撞感太完美了!” “外层的酥脆度和内里的蓬松度,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凌峰,你是怎么做到的?这种精度在传统烹饪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