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 “别我啊我的,赶快烘衣服呀。” “你已经全部烘干了吗?” “只剩鞋子了。” “那麻烦你出去一下。” “你还叫我出去?我可不出去。”郝珺琪叫起来。 “可我……好吧,反正小时候*都被你看过。” “这可是污蔑。我可是闭上了眼的。” “难保你偷偷睁开了眼呢。” “我才没有呢。你不也背着我的吗?” 我在和郝珺琪说笑中把上衣先脱下来烘烤。郝珺琪在一旁添柴火。干竹枝在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哥,我们不会在这儿过夜吧?”郝珺琪用一根棍子将压在火苗上的树枝往上挑。火苗因此往外窜。 “只能在这儿过夜了。洪水不退,我们就没法过河。”我叹气。 “那个老头又是怎么过来的?” “我想他可能就是这个水库的管理员。雨停了他来查看水库的情况,没想到碰到你在里面烘烤衣服,便起了歹念。” “你没弄明白我的意思。我想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他肯定有办法过来。”郝珺琪说。 “说不定他有竹排或是别的渡河工具吧。”我这才明白郝珺琪所谓的过来指的是从河对岸到这边来。 “早知这样,把那老头扣下来就好了,也不知道他是炉湾村的,还是永泰村的。” “是啊,说不定可以让他渡咱们过河呢。” 等我们把鞋子彻底烤干,已近黄昏。袋子里残留的一些零碎被我们全“消灭”了。中途我们又去山上拾捡了许多枯枝枯叶。我们得整个晚上都要让火堆燃烧着。 肚子里的饥饿感促使我们下决心去红薯地。 “我们又要做一回小偷了。”我说。 “这不是你的绝活吗,哥?” “说话这么损?好像你没参与一样?” “我只是陪衬而已。你看,偷竹笼,偷梨子,现在又要去偷红薯。”郝珺琪开心地笑。 “英雄落魄也难免不择手段。”我揶揄道。 “走吧,还是老规矩,你动手,我看风。” “Ok 。” 我们下到坝底。红薯地里的红薯藤长得非常茂盛。农村里种红薯固然是为了收获红薯,但很重要一点是为了养猪。把红薯藤收割回去,无论是生吃还是煮熟了吃,猪们都非常喜欢。而红薯藤的再生能力非常强。这种经常收割藤蔓的红薯,埋在泥土里的茎(也就是红薯)往往个头偏小。 坝底的这些红薯地由于离村庄较远,红薯藤几乎没有收割过,长在泥土里的茎自然要偏大一些。所以,我随便拔起一棵红薯藤(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连根拔起啊),根部的茎竟然都有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要知道,现在才是六月中下旬啊。 我连拔了三棵,总共便收获了十几个红薯。其中一棵整整有六个茎,只可惜都不大,那最小的和大拇指一般粗细。 “够了吗?”我问郝珺琪。 “够了。这儿的红薯也太好了吧。” “那我们回去吧。天已经快黑了。” “等等,哥你说把这些红薯藤重新埋进土里会不会再长红薯?” “不知道。不过,你提醒了我。至少这么一做,那农人就不会骂我们‘遭天谴’了。” “好一招釜底抽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