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崇文馆读书-《大唐第一主播》


    第(3/3)页

    “郑监此言差异,清河李行周在此次朝廷重开的科考中居功甚大,亦证明其才堪大用,似这等人正该授予官职以尽其才,焉能放之草泽,以伤圣天子识人之明?”

    武承嗣被武则天禁足于白马寺后,当今的政事堂便是以狄仁杰为尊。

    然则即便是他开了口,那郑子仪依然没有退让的意思。

    “李行周固然有功,但功不掩过。其于前次科考中大闹贡院、震动天下。这固然与时任岳宋两主考弊情有关,但李行周不向有司申诉,不经有司明辨曲直便蛊惑贡生暴乱的行径委实狂悖!而今若朝廷再授其美官,则让天下士子做何想法?”

    郑子仪这么一说,狄仁杰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他居官多年最看重的便是朝廷法度,偏偏前次李行周的行为也实在是有违朝廷法度。

    受了冤屈却不经有司申诉、明断。

    若然如此,还要大理寺,要各级官衙有何用?

    若人人效仿如此行径,必然招致天下大乱,还要《大李律》有何用?

    眼见郑子仪一奏便准确击中了李行周的要害,使得狄仁杰也难答话。

    水殿中众权贵纷纷应和,短短时间里便站出来了七八人之多,皆言李行周赏功可以,但万不能授官。

    除这七八人之外,更多的权贵还有跃跃欲试之意。就等着前面的人说完,自己立刻起来补上。

    一时之间,整个水殿内充斥的都是反对李行周授官之声。

    这样的时刻,作为当事人,又是白身人的李行周是没有插话余地的,他只能静等着最后的结果。

    相对于反对者的阵营之强大,支持为李行周授官的几乎没有。唯一站出来的狄仁杰还因为自己对律法的看重被郑子仪堵住了口。

    御座上的武则天一如那日小堂中的表现一样,臣子们说话争辩时她毫无半点要开口的意思,只是静静的听着。

    终于,到第九个权贵站出来反对,却无一人支持李行周时,静听了许久的武则天开口了。

    已重回御座的武则天略抬手压了压,制止了第十个要出来反对为李行周授官的权贵。

    “卿等之意,朕已知之,勿需再多言了!功不掩过,此言甚善”

    武则天此言一出,御座下的李行周身子一顿,儒袖掩盖住的手猛然攥在了一起,因其太用力,前端的指节都已隐隐泛白。

    满殿权贵听闻此言,则是面显欢然。

    便在这时,续又听武则天说道。

    “然则李行周这士子确有几分才华,若放之草泽未免可惜。有其才,犯大过,终究还是少年人读书不成、读书不精之故。既如此,朕便从众卿之所请不授其官,令其入崇文馆读书可也!如此,既不负朝廷有功必赏之明,复能彰朝廷重才惜才之意。”

    这定论一出,权贵们脸上刚刚露出的欢然之色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李之崇父馆设于宫城,是太宗皇帝最早设立的一处机构,其设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安置给太子侍讲的那些个知名文人。发展到后来,渐渐成为李代级别最高的贵族学校。

    李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除此之外,崇父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

    就不说崇文馆学生名额有多珍稀难得,入其中读书有多艰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