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湘灵鼓瑟-《大唐第一主播》


    第(3/3)页

    “臣女领旨”

    李行周站的更端正了些,虽然对那首《湘灵鼓瑟》有着十足的信心。

    但要说此刻他毫不紧张那却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间悬于一线,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谁真能毫不挂心?

    或许是承继了祖父上官仪的优良基因,上官婉儿是那种在诗赋文学上极有天赋的人。

    十四岁时由宫中贱奴一飞冲天被武则天赏识看重。

    其在文学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专司制敕拟诏之事,亦是对她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赋,眼界亦高。

    近年来武则天每在宫中举办诗会时,负责最终裁定备家诗作之优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儿。

    因其裁定的结果公允,能为备家所心服。

    是以上官婉儿渐渐就有了“诗秤”的别号。

    此事不管是史书还是唐人笔记中部多有记载,李行周自然知道。

    以上官婉儿“诗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灵鼓瑟》的妙处。

    更不可能东方虬,陈平安两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写出比这首《湘灵鼓瑟》更好的科举诗。

    进士科考试有诗亦有赋,但赋一般较长。

    且自西汉武帝骚体大赋鼎盛一时之后,以华丽辞彩炫人眼目。

    但内容却多有欠缺的骚体大赋便有着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

    简而言之就是骚体大赋“文”胜“质”远矣,且套路化严重,是以自西汉之后就渐渐没了鼎盛时的荣耀。

    进士科科试中,众考生几乎是按照同一个套路来,是以赋作呈现出极严重的千人一面的特点。

    这情形与后世的八股文颇为相似,真正好文学者若非是为考试需要不得不为的话。

    其实是不太愿意看这些千人一面的东西的。

    应试赋文有此特点,又长,加之看武则天的意思是要立等结果的,实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

    是以本就不太好赋文的上官婉儿便没有看那些赋。

    径直将李行周并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诗作挑了出来。

    知道这次看诗的重点是在李行周,所以上官婉儿先将那被取中的二十七首诗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准谱儿之后,这才最后拿起了李行周的诗卷。

    展开来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诗,上官婉儿的眉头顿时一展。

    此次进士科所出《湘灵鼓瑟》的诗题,题旨是取自《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李行周诗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