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白衣公子-《大唐第一主播》


    第(2/3)页

    “他?”

    白衣公子稍稍有些疑惑,但卫寒霜的生活非常简单,结识的外人着实有限。

    公子脑中只稍稍一转,便恍然道。

    “救过你的那个人?看到他,何须大惊小怪?”

    卫寒霜微微露出苦笑,道。

    “他……开个酒楼了。”

    “哦?”

    一向八风不动,稳如泰山的白衣公子也不禁起了好奇心。

    白衣公子也忍不住掀起窗帘向外看了看,看着这么多人排队。

    这一看就有些发怔。

    “公子?”

    卫寒霜很奇怪一向心无旁骛、目高于顶的公子会对李行周感兴趣。

    白衣公子以手虚抚琴弦,沉吟有顷,又问道。

    “此人,以后你多注意一下。说不定,会有用处!”

    卫寒霜暗自一怔,心道。

    “公子所谋,干系重大,一旦失败,轻则杀身,重则亡族。”

    “我受公子活命之恩,将红拂门交给我,自当为公子舍死忘生,可是何必牵连那个家伙进来。”

    一念及此,便心生悔意,悔不该对公子直言不讳。

    白衣公子却不知她心中转动的念头。

    卫寒霜是他收留、看着长大的,自幼便对他的命令从无一丝违拗。

    他可猜不到卫寒霜为了不忍心拉李行周下水,心中已经起了维护的念头。

    白衣公子只当她已记下,吩咐已毕,心绪便飘到了别处。

    .......

    而那边。

    李行周只得给孙秉文出主意,让今天在门外等着的食客都到柜台上登记,明天再来。

    明天优先安排这些登过记的食客,依旧给他们免费,众食客这才散去。

    中华厨艺,素来有“七分刀工三分热炒’,‘无刀不成菜’的说法!

    一个合格的厨师,刀工是必要的基础。

    想成为多好的厨师,便需练就多好的刀工!

    李行周虽然会做许多菜肴,但那是靠着先进1千多年的知识储备。

    可以做出超越这个时代的菜,可是刀工就呵呵呵了。

    毕竟他没有真正拿出时间去磨练过刀工。

    就算刀工差不多,还要练习掂勺。炒菜时,掂勺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当然,掂勺所用得铁锅不是原先炖菜用的那种厚重的大铁锅,而是按照李行周的要求,去铁匠铺打造的小一号的适合炒菜的薄铁锅。

    那种炖菜用的厚重大铁锅,就是不装石子,柿子和大熊两只手也掂不起来。

    如今”三步倒”后厨的灶台上全都换成了这种适合炒菜的薄铁锅,灶台上也都加装了李行周设计的风箱。

    掂勺练好了,李行周便开始教柿子做各种炒菜,这个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每种菜肴不同的下锅顺序、翻炒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菜肴的质量,只能按部就班的把自己会做的菜肴一样样教给孙秉文。

    至于做烧酒倒是比较简单,”三步倒”后院就有原先的酿酒作坊,孙秉文按照李行周的要求,在后院又加盖了一间大房子,作蒸酒的作坊用。

    李行周专门嘱咐要用砖石垒就,这年代大部分是木结构的房屋,但这间屋子需要整天在里边点火蒸酒,李行周还真怕失火。

    蒸酒作坊盖好后,李行周又指点孙秉文安置蒸锅、安装铜管和冷却用的水池。

    等一切就绪后,李行周发现酒楼的人手不够,又和孙秉文去城东的流民中挑了四个个少年做帮工伙计。

    李行周和孙秉文挑选的这四个少年,看上去都是老实本分的样子,而且都是洪灾中失去家人、无依无靠的孤儿。

    孙秉文跟四个少年签得是十五年典身长契,四个少年自典自身,典卖于”三步倒”为奴仆伙计。

    如今大唐不支持蓄奴,即便大户人家的典买奴仆,最长期限也是十五年,大唐是不允许签死契的,典身契约到期之后,必须放奴仆自由。

    孙秉文和四个少年的典身契约上写明的工钱很高。

    其实李行周本来是想签个雇佣契约的。

    但孙秉文却说签典身契对他们约束更大。

    毕竟主奴关系比雇佣关系约束力大些。

    一个无依无靠的逃荒而来的孤儿。

    酒楼给他们活计干,有高工钱拿,还能学手艺,又有典身契约束缚,只要酒楼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便不太会生出别的想法。

    这样也更利于保护炒菜和烧酒的技术。

    当然,一开始李行周和孙秉文是不会让他们接触炒菜和蒸馏酒的,他们主要是在厨房帮忙做洗菜、择菜、烧火和酒坊初期酿造酒时投粮食、出酒糟等闲杂工作。

    这样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对炒菜和烧酒的技艺保密。

    ……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李行周将酒楼的生意交给了柿子和大熊。

    又开始和卫寒霜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

    李行周会做的菜基本已经教给柿子了。

    不过最近陆续又有许多时令蔬菜上市,李行周和柿子又新研究了不少时鲜菜式。

    至于烧酒方面相对简单,说穿了无非就是蒸馏而已,只是在大唐以前没人想到这个办法而已。

    “玉液烧”和“二锅头”度数高、口感烈,更加适合粗豪的汉子们。

    大唐文人雅士讲究平和冲淡,喝酒也讲究一个翩翩风度,这高度烧酒显然不适合他们喝。

    试想一下,一个翩翩文士,几杯烧酒下去,脸红脖子粗的,哪还有什么风度可言。

    考虑到这一点,李行周特意面向文人雅士人群,制作出一种低度的烧酒,就是那次跟孙秉文提过的“玉液清”。

    这“玉液清”大概有二十度左右,比大唐的发酵酒度数高不太多,跟后世的日本清酒度数差不多。

    当然“玉液清”这个名字,李行周主要是想说明它跟琼浆玉液一样清澈,跟日本清酒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二者制作方法也不同,日本清酒主要是发酵酒。

    “玉液清”则是蒸馏酒,是用高度烧酒加上一定量蒸馏水勾兑后,再上蒸锅蒸馏一遍而得。

    这几日,李行周依旧是上午在酒楼里指点一番、

    在酒楼吃过晌午饭后,便早早回到了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