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认字的人立刻把告示上的内容读了出来。 泰安城外的灾民听完了告示上的内容,立刻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和呐喊声。 皇帝派来的人把泰安城那些狗官都给砍了脑袋,而且还要给他们发放粮食和种粮,让他们回家,回家后自己开垦土地,开垦出来以后,官府想办法灌溉,然后这块土地就属于他们自己的了。 后面还有一条关于奖赏的。哪个人如果能劝回一个流寇,赏银一两,两个二两,依次累加,上不封顶。 灾民齐齐跪倒在告示下面高呼万岁。 站在城墙上的梁嘉看到这一幕,想到了前世对于华夏百姓的评价,确实很中肯。只要上层对他们一点好,他们就觉得生活有了希望,依旧还会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随后,东厂的人开始过来进行造册登记,登记户数、户内人口、家住何方、原本身份等等,登记完以后会领到一个牌子,第二天去领粮食和种粮,还有一两银子。 粮食按照人头数发放,平均一个人发放二十斤,不区分大人和孩子。 梁嘉现在粮食数量充足,泰安城外也就三四万灾民,一人二十斤,最多不超过百万斤粮食。而他现在拥有的粮食足够了。 一家五口人,百斤大米,再加上一两银子,省着吃省着用,够他们吃上两个月了,足够撑到旱情结束。 一边登记造册,一边发放钱粮,泰安城的救灾工作这才真正的展开。 灾民们有些心眼活泛的家伙,领了钱粮让家里人带回去之后,便开始打起奖赏的主意,冒险去潍县和淄州了。 城外的灾民数量开始减少,一周过后,城外的施粥棚已经开始撤掉了,灾民们走了个干净。虽然有陆续有从其他地方得到消息赶来的灾民,但数量已经不多,留下一个施粥棚足够应付了。 理政处那边本来商量如何处置泰安一干大小官员,结果刚出来,就接到东厂在泰安杀了几十个官员的消息。 一时间朝中哗然,京中大臣都快疯了,几乎所有京中的官员全部上书弹劾东厂,理政处的人也在求见皇上。 弹劾东厂的奏折,理政处无权处理,只能送到崇宁殿。可唐赛儿似乎料到了这一切,每天派人盯着,只要有弹劾的奏折,她的人亲自接过去送到理政处,根本不给理政处官员见到皇上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