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关平是个佞臣-《从长坂坡开始》
            
            
            
                
    第(2/3)页
    就自己非得做这个明白人做什么?
    孙刘两家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盟,难道不是自己所希望见到的吗?
    鲁肃长舒一口气,这般结果也算圆满。
    “主公,我等应该立即封锁消息,做出围困皖城之势,以防止合肥守将张辽,探得消息。”
    鲁肃不在纠结孙刘两家分赃的事情之后,当即拱手道。
    “嗯,理应如此,程老将军也正好借机埋伏张辽一波。”
    孙权满意的点点头,子敬想事情就是全面。
    “若是事情顺利,江东正好可趁机北伐中原。”关平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北伐中原?”孙权眨了眨眼睛。
    无论是孙氏政权,还是后来的刘裕政权,他们的出身,在江东都属于次等大族。
    想要取代江东本土世家共同维持许多代大族,进行有效的统治,
    孙权除了重用乔迁大族,更多的也是要取得这些中立本地士族的信任和支持。
    孙权能够立国东吴,就是淮泗集团和江东大族合流的产物。
    只不过现在两方势力属于暗中对抗的状态,并未走向合流的道路。
    孙权和刘裕就是要在北疆的战场上,建立起足够的功勋,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而且东南立国,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其攻守、进退都是以它们为基础。
    这是江淮防御体系的正面。
    但无论以进以退,还须经营好东南的两翼。
    徐州和荆襄是为东南之两翼,经营好此二地,进可以经略中原,退可以保障江淮防御体系的稳固。
    徐州可以屏护淮泗上游,荆襄地区可以屏护长江上游。
    北伐作为一种进取的态势,尤须经营好两翼。其主要原因是,出淮河正面太远,其攻守往往失去依托。
    而徐州、荆襄二地的山河形势足以作为屏障,也足以作为进取的依托。
    鲁肃迅速接话道:“不知关小将军有何看法?”
    “江东理应发挥战船精锐水军优势,用于打击曹操。”
    关平就是想要怂恿孙权攻打中原,为三兄弟社团分担压力。
    “愿闻其详。”
    “南人乘舟,北人骑马。”关平顿了顿组织语言:
    “曹军士卒善于骑射,曹军将领在战略战术上,善于远程奔袭,骑兵野战见长。
    他们生在北方,性习温凉,不耐暑热,尤其是对南方的作战时间,多选择在秋冬季节。
    秋冬时节,大地坚硬,利于骑兵驱持。
    南方士卒治军主要是以组织、秩序和纪律见长,在战略战术上,注重谋略,讲究部伍阵法,
    善于利用县城作为据点防守,利用平原地区的江河水道来进行运输。
    南方对北方的主动用兵主要是在春夏时节,正值中原东部季风区的雨季,
    江河水涨,便于利用江河水道进行人力物力的运输、投送。”
    听到关平的这番分析,孙权默然点头,这波分析的很到位。
    “鉴于中原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上的特点,南北双方在天时和地利上都可谓利弊半参。
    利于南方者不利于北方,利于北方者不利于南方。双方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对方的短处。
    江东想要获得巨大的战果,唯有避免己方的短处,抓住敌人的短处,痛击曹军。”
    孙权被关平蛊惑的连连点头,只有鲁肃微微皱眉。
    在他看来,关平只是说了好处,可坏处,就没点出来。
    在南北对抗的时期,长期下去,双方往往会达成一种均势。
    双方之间的对抗会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某条中间线上稳定下来。
    任何一方只要越过这条中间线,便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也会遭遇巨大的抵抗。
    鲁肃明白,这条中间线,在东部地区通常是淮河,尽管南方势力能偶尔远达黄河,北方势力也能偶尔饮马长江。
    但是双方大致上会在淮河一线上稳定下来。
    鲁肃被周瑜推荐给孙权之后,就说出了汉室不可复兴,建议孙权鼎力江东,
    一举占据长江以南所有地盘,然后建帝称号,从而问鼎中原,夺取天下。
    可是当时孙权回答他的是尽一己之力,辅佐汉室。
    但是这股小火早就早孙权心中扎根成长起来了,现在听到关平说这个话,自然是激动万分。
    曹操与马超在关中对峙,至今不知胜负。
    但总归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