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中医庸才竟然是褒义词…-《不怂的李医生》


    第(3/3)页

    孙娉、邓青梅二人再次面面相觑。

    竟然还真是第一次见面!

    「孙主任,我们可以看病了吗?」一直被晾在一旁的老太太有些不满道。

    她来这里是为了免费看专家号子的,可不是来看李秀立和蒋娟。

    她瞥

    了眼李秀立,名字是记不得了,只记得姓李。

    针灸一科就一个姓李的医生,错不了!

    「阿姨,您久等了。」孙娉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

    岁月仅仅在她脸上留下了几道浅浅鱼尾纹,斑驳的岁月痕迹尚距离她有些远。

    她先后看向蒋娟和李秀立两人,「小蒋,李医生,你们都帮这位老太太号下脉,其他的都别问,对了,她是失眠来看病的。」

    「好的,老师。」蒋娟欣然答应。

    这次她跟随老师来义城中医院义诊,为了就是来这里历练。如今历练的机会来了,她绝对不能太退缩。

    是对我们的考核吗?

    李秀立内心嘀咕起来。

    虽说中医辩证讲究四诊合参,尤其是脉诊和舌诊最为重要,可单纯依靠脉诊,对医师的要求极高。

    一旁看戏的邓青梅挑了挑眉,她笑看着李秀立。

    李秀立最近不是很牛逼吗?这回就让你看看,自己的水平与顶尖年轻中医师的差距!

    她没有多说什么,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对于她而言,号脉只能大致的分别出浮、滑、实、沉等基础脉象。

    李秀立笑着点头答应,单纯脉诊他并不怕,只是她没有信心打败自己的学姐。

    常年侍诊半步国老的她,哪怕没有系统加持,其脉诊能力也不容小觑。

    「学姐你先来。」李秀立笑着摆手。

    「嗯」蒋娟多看了李秀立两眼,并没有拒绝,她坐在桌面前方,对着老太太温柔道:「老太太,麻烦你将手腕朝上放在桌面上。」

    针灸科义诊桌上没有放置脉枕,只见蒋娟从自己的白大褂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绣着一头卡通小猪的粉红色脉枕,放在了老太太手腕下方。

    看到这一幕,孙娉微笑点头。

    李秀立、邓青梅两人则是惊讶的看见这一幕。虽说脉诊时不一定要脉枕,可随身携带脉枕,还能在需要时拿出来给病人用,可见蒋娟的心思有多细腻。

    随着时间流逝,她已经在病人的一侧手腕足足停留了六分钟之多。

    期间,她的手指仅仅数次微微调整。

    病人老太太等得不耐烦了,嘀嘀咕咕道:「小丫头,你行不行啊!不行就跟你的老师多学学。」

    李秀立、邓青梅两人再次面面相觑。

    脉诊分为举、按、沉三部分内容,其三个手指头分别按在寸、关、尺三部,也就是合起来有三部九候的说法。其中每一候,脉诊的时间不少动,合计起来,一边寸口的脉诊时间怎么也不能低钟。

    李秀立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他微微点头,对学姐如此认真号脉颇有赞赏。

    邓青梅则是皱着眉头,心中暗忖这蒋娟小妹子怎么号脉这么久。

    「麻烦老太太将换另一只手。」蒋娟对于老太太的嘀咕,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笑着回答。

    时间又过钟......

    老太太已经急不可耐,她将自己的手抽了回来,嘀嘀咕咕道:「够了,够了,我要当你们的小白鼠了。」

    「老太太,我这边也刚好脉诊完。」蒋娟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缓缓起身,看向自己的学弟。

    这位学姐也太温柔贤惠了!

    李秀立看着自己的学姐,朝着她点头,随后坐在义诊桌子前方,「老太太,到我了。」

    老太太认识李秀立,她曾经在后者那里住院调理一段时间,效果不佳。

    「李医生,待会你号脉,可别磨磨唧唧的,要快点!」

    李秀立闻言,没有回答她的话语,而是侧头看向一直在

    密切关注自己的孙娉主任,「孙老师,你刚才应该帮也老太太号脉了吧?」

    「是的。」孙娉笑着点头。

    「那不就对了。」李秀立再次看向老太太,反问道:「为什么孙老师号脉可以十多分钟,而我和学姐不能十多分钟?」

    老太太顿时哑口无言。

    孙娉帮老太太号脉时,的确是耗费了十多分钟。然而后者认为,孙娉乃是大专家,耗费一些时间也是应该的。

    「阿姨,您放心。其实我们中医号脉,一侧花分钟,是因为寸、关、尺三段脉都要切诊到位,这样才足够准确。」这时,孙娉笑着解释道。

    此言一出,老太太哑然,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邓青梅则是唏嘘不已。

    这个道理她懂,然而临床实践中,她都是浅尝辄止,一侧有个两三分钟已经是够耐心了。

    十二分钟过去。

    李秀立才将老太太的左右脉象切完。

    「要不,邓主任也来试一试?」这时,孙娉看向邓青梅。

    原本,置身事外看热闹的邓青梅刷得脸色白了起来,她双手开始颤抖,面露苦涩之意,「孙主任,我,我还是算了吧。」

    她深知自己的水平如何。

    在如今中医发展停滞不前的时代,她自觉勉勉强强还算是一个庸才。

    她认为,如今很多中医师,可能连庸才也算不上,甚至连入门也没有。

    别以为上大学时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这几门主课程,就中医入门了,实则是一个大大的笑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