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暴君渣男躺着求速死(43)-《快穿:我虐渣男千百遍》


    第(1/3)页

    穿梭古今,谢青清非常清楚,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而想要提升科技水平,首先就要打牢知识储备的基础。

    如今的天盛,在这一方面实在是残缺太多,所以需要更早的准备,和长久地坚持。

    长久以来,大家都只注重明经,却忽略了其他,真正关乎民生的知识,往往掌握在不识字的人手中。

    比如有经验的农户,有技术的屠夫,有巧思的工匠等等。

    这些才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知识,也是科技进步的关键所在。

    所以谢青清又下了一道旨意,但凡识字的童生秀才,或者想要参加科举的士子,须地帮助寻常百姓,记录至少十册关于种植生产和养殖等方面的书籍。

    在通过各地的府衙审查确认后,才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她就是要让惠及民生的东西,与孜孜不倦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百姓们,紧密联系。

    如此也能让这帮考生好好的了解一下农事民生,为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做准备。

    由于这样的条件不算苛刻,十册而已,快的话一二年便可成册,所以也并未遇到什么太大的阻挠,反而是百姓们议论纷纷,拍手称赞。

    一向家中有读书人,便仿佛高人一等,如今这样的“高人”,须得俯身下来,听着寻常百姓的唠唠叨叨,如何叫他们不新奇?

    不过谢青清也不会叫学子们,上交一堆乱七八糟的闲言碎语。

    自然是定好了各种分类的,比如民俗民谣、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制作工艺流程等等十分细致的划分。

    但凡与这些没有沾边的,或者通篇落不到实处的,倒要驳回重录。

    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的论文了,交十篇质量好的论文,才有资格科举。

    如此国策实施一年后,各地书坊的书籍百花齐放,包罗万象。

    谢青清又命翰林院的翰林们,将这些论文整理成体系,再次发放下去,供天下人阅览。

    如此良性的循环,最显著的结果就是,第一年开恩科时,只明经一科报考人数最多。

    而剩余的寥寥无几。

    可第二年,其余科目的报考者,翻了数倍,而且具都言之有物,显然是下了功夫的。

    谢青清欣喜之余,也越发急切地想要充盈国库了。

    她准备把官学办起来,还有惠及天下的国立图书馆。

    条件成熟后,再推行免费的教育,真正地将初等教育普及起来。

    只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还有更要紧的事情等着她。

    随着一年两次的恩科,朝堂上填补了一大波新鲜的血液。

    在谢青清的刻意为之下,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士子。

    所以,在南宫斐从赈灾之中抽出身来的时候,重新丈量土地,分田到户的大事,也提上了日程。

    这一次不同于其他,谢青清已经做好了一切受阻的准备。

    当她再次见到南宫斐的时候,见他戴着一副青铜面具,浑身内劲浑厚,忍不住诧异万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