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四郎已经把他这个堂妹,当亲人了。 乌云琪格这些年一直住在王宫内。 燕王的孩子,都称呼乌云琪格姑姑。 尤其是郡王朱高煦,几乎可以说是乌云琪格亲手养大的。 也先默默松了口气,低语询问:“祖父,您离开好些年了,什么时候回草原,这几年,草原战乱不断,而燕王朱棣出走大明时,为大明建造的蒙汉示范区,在蓝玉和张玉的管理下,对草原的危害越来越大了,这些年,不断有北方草原上的中小部落南下,在阴山以北扎根,不但和蒙汉示范区友好通商,同时,这些部落还派人请张玉、蓝玉支援建设性人才。” “他们在阴山以北,开始全面效仿蒙汉示范区,搞草原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父亲和咱们西蒙古其他两位首领,对蒙汉示范区模式向草原蔓延,十分紧张,却又无计可施,都希望祖父能早点回去……” …… 马哈木脸色极为凝重。 来燕藩后,虽然,他为了更接近燕藩政权,没有去农村当农民,选择在工厂做工人。 但即便再靠近燕藩政权,他作为一个工人,依旧无法得知,太多有关蒙汉示范区的消息。 以前只是从工厂东家口中得知。 很多工厂会把缝纫机、铁锅、炉子之类工业品,售卖到蒙汉示范区。 蒙汉示范区的销量,甚至在燕藩对明朝贸易中,如同福建,占有很大比重! 这是因为,蒙汉示范区的蒙古百姓,都十分感念朱四郎。 而大明内部,一些敌视朱四郎的人,也不敢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逼迫蒙汉示范区降低和燕藩的商贸往来。 首先,管理蒙汉示范区的张玉、蓝玉就不会听大明保守派的命令。 其次,蒙汉示范区毕竟刚归附大明。 即便是保守派,也担心,他们的行为,逼反蒙汉示范区。 …… 可他没想到,燕王朱棣亲手建立起的蒙汉示范区模式,不但成功了,还越过阴山,正在深远影响整个草原。 若是任由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大明王朝抓住这个机会,毕竟同化吞下整个草原。 燕王朱棣! 走都走了。 竟然还给其大明朱家皇族,留下这么厚一笔遗泽! 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继续蔓延!’ 马哈木默默捏紧拳头。 他这些年,身处燕藩,看的很清楚。 燕王朱棣的理念,最终是把一个个别样的族群,连渣都不剩的吞噬同化! 蒙汉示范区也是朱棣一手策划建立的。 其目的,一定是帮助大明,同化整个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 绝游牧文化之根! “这些年,祖父在燕藩也偷学到很多东西,也是时候回去了。” 话中,马哈木再次捏紧拳头。 只要朱四郎不回中原。 他只要整合蒙古,就有信心和朱标为首的大明掰手腕! 甚至,压着大明打! “祖父先走了,接下来,不要联系祖父。”马哈木丢下一句话,转身悄悄消失在人群中。 他可不敢小瞧燕藩军情司。 这个机构,是一个比大明锦衣卫,更加厉害的机构。 得亏,这个机构主要是对外,并不像锦衣卫,注重对内。 …… “脱烈,看什么?”东旭目睹脱烈说着说着,突然出神看着后面,好奇笑问。 脱烈微微皱眉,摇头道:“没什么,就是看到一个背影,有些似曾相识,不过不可能,我认识的那个人,应该在草原上,不可能到咱们燕京来。” 他刚才,好像看到了马哈木的背影。 算了。 但凡去王宫看姑姑,总被姑姑拎着耳朵提醒,‘放下过去,不要带着包袱活着。’ 与其思考马哈木。 他还不如想想,怎么才能让姑父那个榆木脑袋,把自己姑姑收了。 姑姑都二十九岁了! 都是老姑娘了! 大好年华,人美心善,总不能一辈子给姑父当义妹吧? 愁死他了。 或许可以求世子、郡主、金豆子郡王帮帮忙。 尤其是金豆子。 姑姑把金豆子当儿子养大。 金豆子肯定也不想姑姑孤苦无依吧? 嗯! 就让金豆子坑爹! 脱烈想到办法后,顿时高兴笑了,又开始和东旭等人热闹议论起来。 “周潮,你那个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怎么样了,还有伱说的那个食物链,研究清楚了吗?” “小脱烈,已经有些眉目了,我正在研究利用食物链原理,干预、治理蝗虫,用师傅在土桥村就发明的人工温室孵化鸡蛋,繁育鸡苗,用鸡来防治蝗虫,另外,我还在研究几种,专吃蝗虫的鸟类,比如喜欢在石头缝中筑巢的粉红椋鸟……” 站在旁边,正在和春晓聊天的蓝玉,无意间听到周潮的话,忙转头,追问:“周小子,你这个研究怎么样,研究成功了吗?” 这两年,蒙汉示范区的牧民和农民,都反应,示范区内的蝗虫数量增加了。 一些老牧民预测,未来数年内,草原上极有可能发生一场巨大蝗灾。 对此,他和张玉虽然警惕,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了传令百姓,让百姓在放牧或田里耕作时,碰到蝗虫,尽可能弄死。 再也想不出其他法子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蝗灾。 只能等蝗灾自行消失。 而每当蝗灾发生时,一定会伴随着农业绝收,粮价飞涨,满地饿殍。 周潮挠了挠头,“梁国公,虽然鸡以及椋鸟为代表的几种鸟类,每只每天的确能大量吞食蝗虫,师傅也拿出钱,资助我繁殖鸡和几种鸟类,以备不时之需。可我现在,还没有解决,每亩农田、每亩草场投放多少鸡,多少鸟合适。” “要知道,无论是鸡,还是鸟,都是杂食动物,按照食物链原理,一旦投放多了,消灭蝗虫的同时,也会对农田和草场产生破坏。” “而投放多寡还是个动态问题,需要根据蝗灾发生时,当地蝗虫密集度进行计算。” “另外,投放的鸡太多,产生太多没有经过沤制的鸡粪,就会烧坏草根和农作物根茎,这也需要研究。” …… ‘不学无术,玩动物,玩标本,还有这么多学问?’ 胡惟庸等人被蓝玉和周潮的对话吸引,听着周潮解释,越来越惊讶。 每只鸡,一天可以吃七十只蝗虫,每只椋鸟,一天可以是一百五六十只蝗虫…… 根据蝗灾情况,计算投放多寡的动态问题? 鸡粪对根茎的灼烧问题? 曾几何时,他们听说朱四郎的一个学生,带着其他几个学生,玩动物、玩标本,还笑话对方。 可现在,这个玩标本,不学无术的乡野小子。 说的头头是道。 似乎真有办法,解决困扰中原数千年的蝗灾问题。 蓝玉笑着拍了拍周潮肩膀,“我们蒙汉示范区有一部分自由支配的地方财政,回去后,我就和张玉商量,投资你这个研究,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是蒙汉示范区发生蝗灾,你这个小家伙必须回来帮我们治理蝗灾,敢答应吗?” 周潮顿时满脸激动。 这是他们生物学,除师傅,第一次收到的外来资助! 下意识看向东旭、春晓几位师兄师姐。 东旭等人笑着点头鼓励。 周潮挠了挠头,又重重点头,“敢!” 哈哈…… 蓝玉爽朗大笑,“那就这么说定了,咱回朝后,马上派人给你送钱!” 话罢,蓝玉看着周潮。 他突然发现,朱老四这些搞研究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腼腆! 总喜欢挠头。 难道,这是搞研究之人的共同特点? 蓝玉含笑摇了摇头。 嘟嘟嘟…… 就在此时,悠长号角声响起…… 燕世子,朱雍鸣回来了! 众人看着庞大的舰队,缓缓靠近,全都精神一震。 海军舰队,搭载部分退役人员的海船,没有停留,径直驶向海军军港。 旁边没有戒严的码头。 一群身穿儒衫的读书人,从船上下来,纷纷看向这边。 “发生了什么事?” “围观者好像在议论,燕世子回来了。” “咱们也去看看。” “哎,也不知,燕藩国子监,接不接收咱们这些从占城、南朝、阿瓦王朝、陈朝偷渡来,向往燕藩的读书人。” …… 原来,这是一批,偷渡来的读书人。 就当这批偷渡客拥挤过去,围观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