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靳宓他们那个生铁、熟铁浆转炉炼钢技术,完成从原理到攻克技术难点,投入使用后。 马上就开始铁路基建。 配合世纪大桥修建过程中,对修桥的工程技术总结。 未来,铺设一条,吕宋由北到南,纵贯吕宋的铁路,并不困难。 总结经验,只要未来大哥,愿意和燕藩合作,燕藩完全可以以技术换市场。 帮助大明修建几条,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大十字’铁路。 大明从这条大十字铁路,换取技术。 而燕藩通过修建这条大十字铁路,能够更进一步,催化工业发展。 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其实,在他的设想中,只要大明和燕藩未来,能够肩并肩一起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 炎黄子孙,只要领先这一步,或许就能在接下来,至少一千年内,继续保持对整个世界的领导地位! 只是…… 众人听朱棣描绘,即震惊,又如醉如痴。 纵贯南北、横贯东西? 大十字铁路? 修建这样两条,燕王所说的铁路,得用多少钢铁?多少人力,多少钱? 修建好后的大明,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时间,众人脑海冒出一连串问题。 朱元璋心潮澎湃看着朱棣。 这一刻,他真的想向老天爷,再借五十年! 不! 二十年! 如果他真能再借二十年的寿命。 他就敢大刀阔斧,全面推动老四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他真的想看看,老四口中,这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铁路建成后,大明到底是何种景象。 老四口中所说的火车,是不是也会像这艘蒸汽动力试验船。 轰鸣声中,以极快的速度,行驶在大明广袤的疆土上,喷着白雾的汽笛,在轰隆隆响动中,发出悠长的嗡鸣声。 他如同站在船舱玻璃前,站在这种火车车厢的玻璃窗前。 在火车行使中,看着掠过的绿油油农田、高山、河流、草地…… 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他无法描绘,甚至无法想象! 但仅仅只是结合坐船行驶在大海的经历,以及老四对火车的描绘。 在脑海中,稍稍想象一下。 激动之情,便难以自制。 可惜…… 他即便贵为皇帝,也终究是凡夫俗子,又岂能向天再借二十年? 希望标儿即便没有革新之大毅力,大无畏,也不要毁掉大明和老四燕藩之间的血缘亲情。 让雄英帮他,去见证这一幕。 一瞬间,朱元璋想了很多,收敛思绪回神后,笑道:“走吧,接下来,爹就做这艘船,体验体验,这种速度!” 就当体验,老四描绘中,那种火车吧。 朱棣注意到朱元璋眼中隐晦的遗憾,若有所思,笑着点头。 众人走出环境恶劣的船舱。 朱元璋双手握着护栏,站在船头,望着碧波广邈的大海,拍了拍护栏,吩咐:“老四,吩咐他们启动吧。” 朱棣冲杨六六点头示意。 嘟—— 汽笛声响起。 随即,所有人只觉身子猛地摇晃,试验船破开水浪,水花溅在朱元璋脸上,衣服上,以极快的速度冲了出去。 这种速度,在朱棣眼中,不算什么。 可站在试验船上的众人,以及旁观者而言,则十分快。 哈哈…… 朱元璋爽朗大笑。 后方游轮上,胡惟庸推着吕本,站在甲板护栏边缘。 吕本听着朱元璋爽朗大笑的声音,紧紧咬牙:“奇淫巧技!” 虽然不知,这艘蒸汽船到底如何。 也不知,朱四郎巧舌如簧对朱皇帝说了什么。 可听此刻,朱皇帝的笑声就知道,心情特别好! 实验船船尾。 朱允炆双手紧紧抓着护栏,看着船尾留下的‘白练’。 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好东西,全都发生、诞生于四叔的燕藩? 难道四叔,真的被上天眷顾? 四叔说的那种火车且不说了。 刚来东番,尚未抵达燕京,就给他们如此震惊。 燕京呢? 给人的冲击,是比这艘蒸汽船大呢? 还是小? “允炆殿下……” 轻柔声从身后响起。 朱允炆转头。 马茹淑女般,来到朱允炆身边,扭头,看向身后,簇拥在朱棣和朱元璋身边,听着朱元璋、朱棣交谈,不时发出爽朗大笑的人群。 转头,看着船尾长长的白练,低声道:“殿下,燕王所描绘的那种火车能成吗?我认为做不成,殿下觉得呢?” 话中,马茹看向朱允炆。 她将来要做太子的儿媳妇。 和东宫的利益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所以,她十分不希望,燕王朱棣刚才描绘的那种铁路出现。 那样的燕藩,令人望而生畏! 马茹见朱允炆抿唇不言,忍不住又问:“听说殿下上次陪陛下南巡,来过燕京,燕京怎么样?” 朱允炆摇头,“当时的燕京,一片荒芜……” 马茹美眸顿时一亮。 “可这些年,发展成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不过,咱们这边,去过燕京的人回来都说燕京建设的十分震撼。” …… 燕京。 世纪大桥北侧。 十五丈高的钟楼下方,岸边,人山人海。 各部部长,留守的各级将领,全都来参加竣工典礼。 高大的水泥钢筋基座上面,四面钟楼,巨大的圆形玻璃内,三根指针转动着。 一名工人,沿着预留的钢筋梯子,从上面小心翼翼下来,小跑来到叶茂和沈至等人面前,激动道:“东家,诸位大人,已经调试好了,五分钟后,十二点整,钟楼的第一声钟鸣,就会响彻整个燕京!” 沈至、叶茂相视一眼。 沈至做一请的手势,“叶部和我一起接匾吧?” “那我可就沾沈东家的光了。”叶茂笑着说了句,随着沈至来到钟楼基座北面。 两根红绳,从十五丈高的基座中间,一块红绸缎两侧延伸下来。 沈至、叶茂抬头看着,四十多米高的钟楼,低头,相视一眼,按捺着激动,分别抓住垂下的红绳。 乌泱泱的人群,仰头盯着钟楼秒针转动。 某刻,蒋进忠低头,笑着冲叶茂二人喊道:“叶部、沈东家,准备好了!” “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