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也不能太过了。 因为是个人就能看出,皇帝是倾向全面效法燕藩进行革新的。 太子可以倾向保守派。 但若太子变成一个保守派,陛下一定会对太子十分失望。 倾向保守派,只是太子稳固储君之位的权术手段。 但成为保守派,就意味着,太子一旦拥有绝对的权力,一定会扼杀大明的革新。 同时,还会冲击到太孙。 因为太孙这些年虽然没有过分发表对革新的意见。 但任谁都知道,太孙是支持革新的。 陛下可以允许太子,为稳固储君之位,使用笼络保守派的权术手段。 但绝不愿,太子变成一个十足的保守派。 将来扼杀大明的革新。 厌恶代表革新的太孙。 以及,和朱四郎不死不休。 因为,一旦太子真是个顽固的保守派,那么,将来一定会把扼杀燕藩这个革新策源地,当做必须灭亡的施政目标。 也正是这些年,逐渐看清陛下的心思后。 他就在琢磨,自己的将来。 他开始,有分寸的疏远太子,把纪纲那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推到太子面前。 这个野心很大的属下,对此十分高兴。 殊不知,这都是他刻意安排的。 而他,近些年,其实想靠近太孙。 若是能得到太孙的认可。 以太孙和朱四郎,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关系。 作为太孙心腹,毛骧将来也不可能报复他背后捅刀子之仇吧? 只可惜,这么些年了,他一直没找到靠近太孙的机会。 …… 朱元璋微不可察点头,吩咐:“把大捷的消息,以及倭国诸侯之家、高丽观摩团随行的消息,都散出去。” 果然! 蒋瓛看到朱元璋点头,顿时浑身轻松,这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即领命道:“臣遵旨!” 蒋瓛走出御书房,抬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自言自语低语:“这件事情,办的热闹热闹,太孙那么尊重朱四郎,应该会很高兴吧?” …… 当天。 蒋瓛为了讨好朱雄英。 暗中操控。 消息传遍金陵城。 更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向整个直隶扩散。 “大捷!燕王大捷!” “据说,从登陆倭国到歼灭十万倭国诸侯联军,拢共只用了五天时间!” “哈哈,那些意见领袖又预测错了,俺记得,这些意见领袖预测,王爷的军队,进入倭国后,就会陷入泥沼中,最后损失惨重,撤离倭国,果真,这些意见领袖的话,不能听!” “听说了吗,这回跟随王爷回来的,还有臣服的倭国诸侯家眷、就连高丽国主也随行,听说都是去燕京,观摩、祝贺燕王建国!” “俺就想知道,燕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用什么名称。” …… 很快,百姓的议论,就从大捷,转移到朱棣建国一系列事情上。 五日后。 朱棣抵达松江口。 早已得到朱元璋命令的松江口水师大营,第一时间放行。 同时,派人前去汇报。 “王爷回来了!” “松江口传来的消息,这会儿,恐怕已经进入金陵地界了。” “啊!这回怎么都没提前通知啊,俺还想欢迎王爷凯旋呢!” “快快快!” …… 整个金陵城,在听闻消息后,瞬间轰动,无数人,急急忙忙涌向城外。 其中,裹挟着,一辆辆新式马车。 其中一辆马车内。 吕本透过玻璃窗,看着向城外,密密麻麻涌动的人流。 哼! 微哼一声,冷冷道:“胡相,要我看,这些人还是吃饱了撑得,就应该让他们的日子,更艰难一些,倒要看,他们还有没有这个闲工夫,去凑热闹!” 这些年,就因为物价涨了一点点。 这些人就怨声不断。 甚至,方孝孺为首的革新派,还把这种情况,归结于他们这些,被称之为保守派的人身上。 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即便就是因为他们。 他看,也无所谓。 只要确保这些人,一天不停不歇劳作,能混一口饱饭,这些人就不会造反。 一个王朝,只要确保这些愚民不造反就行了。 这些愚民,凭什么得到更多政经利益? 胡惟庸勉强笑笑。 这次被朱四郎利用,给他的打击,不输于,被朱四郎赶出朝堂。 他竟然不知不觉,愚蠢至极,成了朱四郎的棋子? 当初,朱四郎毫不遮掩,提出燕藩入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且还提出,这种困难,就是倭国诸侯联军正面阻击,配合后方游击袭扰时。 他怎么就没有多个心眼。 多想一想。 怀疑一下,朱四郎为什么,要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传得沸沸扬扬? 其实,他也足够谨慎。 不但询问了京营一镇统制陆仲亨。 还通过陆仲亨,打听了蓝玉、沐英、朱能、丘福、瞿能等人,对正面阻击和后方游击袭扰的沙盘推演。 确认朱四郎所说的困难不假,他才派大虎去倭国。 …… 秦淮河下游。 一支庞大的凯旋舰队,冲破水浪,逆流而上。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站在甲板上,看着沿途,河岸两侧的大明风光。 看的十分仔细。 他们希望从中对比,大明和燕藩,孰强孰弱,哪一个政权,代表着未来。 同时,时不时看向前面一艘游轮。 这艘游轮上。 有一个,让他们望而生畏之人。 燕王朱棣! 一群孩子在甲板上玩闹。 朱棣、徐妙云站在甲板舰首。 徐妙云扭头向后看了眼,转头,微微仰头,揶揄低笑:“四郎,你怎么就能辜负人家幕府夫人的一番美意呢?” 朱棣额头顿时浮现凌乱黑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