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 一夜休整。 朱棣在兵库留下一个标,阻断可能来自北边的倭国诸侯援军后。 亲率两万多骑兵军,快马加鞭向南开拔。 一路上。 战马披着黑色帆布外甲的混成骑兵协,率先行动,在周浪的带领下,混成骑兵协四个标,四处出击,滚滚向前碾压。 诸侯联军留在后方,弹压归顺‘叛乱罪人’的小股军队,在这股黑流滚动中,听着燕藩军靴的雷鸣响动,纷纷倒下。 听说天皇被大野五郎所杀,动摇而留下来。 沦落为‘叛乱罪人’的倭国百姓,喜极而泣。 这也是朱棣为何选择在兵库登陆。 在大野五郎集团曾今控制,又沦陷的区域内,打一场针对诸侯联军歼灭战的原因。 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为首的倭国诸侯大名。 将这些曾经接受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又归顺的沦陷区百姓,一直都当做异端看待。 对大野五郎集团发起进攻时,对这些百姓许诺的既往不咎。 不过是为了让战争更容易,更快结束的花招罢了。 当诸侯联军在小早川统帅军民逐步后退中,取得决定性战略胜利后。 诸侯联军便露出了卑劣的獠牙。 誓要用奴役的方式。 让这群归顺者,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逐渐肉体消亡。 在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眼中。 这群曾经接受过两个理念、两个主张的人,已经成为,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魔鬼。 他们担心,这群人不被完全肉体消灭。 将来,在他们统治的这块土地上,这颗种子还会发芽。 触及、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和利益。 倭国诸侯联军这种斩草除根的思维。 倒是与大明的保守派一般无二。 这也是必然的规律。 所以,燕藩陆军与诸侯联军,在沦陷区进行战争,有着较好的民意基础。 基本不需要担心,后方游击袭扰。 当然,这是诸侯联军为燕藩陆军创造的条件。 若非诸侯联军对沦陷区倭国百姓,出尔反尔,斩草除根的态度,恐怕,此番长驱直入,多少也会有些麻烦。 兵库与冈山边界。 混成骑兵协已经冲入广岛。 步军两个不满编的镇,进入冈山。 大军行进中。 朱棣被一群倭国百姓堵住去路。 “您就是燕王殿下吧?” 一名身穿燕藩样式,新式衣服,不过衣服已经完全破破烂烂的倭国人,站在朱棣面前,九十度躬身,哽咽恳切道:“请王爷带上我们,我们要跟着王爷大军,杀光诸侯联军!” 大军依旧在滚滚向前。 经过的陆军将士们,带着钢盔,背着火铳,默默看着这群大概数千人,多是青壮男女,没有老人小孩,衣衫褴褛的倭国沦陷区百姓。 蓝玉、朱樉等人停下脚步,翻身下马。 站在朱棣身后,好奇打量面前鞠躬之人。 以及后方,眼神敬畏中,又带着一丝期盼。 盯着陆军将士,不停打量的倭国百姓。 朱棣询问:“你是义军中的军人?还是地方官员?” 为首身穿燕藩新式衣服的倭国人,依旧躬身,摇头哽咽:“都不是,王爷,小民是一名教书先生,曾经读中原的儒学,后来大野五郎首领的义军,解放光复冈山……” 从这名身穿燕藩服饰的教书先生话中。 朱棣了解到,对方叫鸠山信。 是一名崇尚中原文化的倭国儒生。 大野五郎解放冈山后。 效仿燕藩,推行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初期。 鸠山信还颇为抵触。 直到看到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为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后。 逐渐成为忠实信徒。 并且,开始转而学习燕藩的新文化、新风潮。 逐渐迷恋。 不过,鸠山信没有去当官或者从军。 鸠山信认为,想要改变倭国,必须从教育抓起。 鸠山信也极力反对大野五郎尊奉倭皇。 其认为,倭皇代表了旧势力。 倭皇存在一日,旧有的一切,就不可能根除。 于是,这个过去身穿儒服的倭国儒生,剃发易服,全面学习燕藩,然后在冈山开办学塾。 小早川仲业很欣赏鸠山信。 撤退时,曾要鸠山信一起撤离。 可鸠山信说了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其当时就认为,诸侯联军绝不会信守承诺。 他要留下来,在诸侯联军出尔反尔时,保护百姓,保护自己的学生。 …… 朱棣看着面前,深深折腰,躬着的身影。 能看到,一滴滴‘水珠’,滴落在脚下的地面。 当然,他不可能单凭对方一面之词,就相信对方所说的。 不过,若此人真如其所说。 那么,倒是个人才。 朱棣主动伸手弯腰,扶起鸠山信。 蓝玉等人看着不由微微挑眉,这是朱老四的军靴,踏上倭国土地后,第一次主动弯腰,扶一个倭国人。 由此可见,这个倭国人,入了朱老四法眼。 朱棣看着鸠山信,满脸鞭子抽打留下的血痂伤疤,往后面看了看,询问:“你们保护的孩子呢?” 鸠山信倒也开门见山:“王爷的混成骑兵协经过后,小民就知道王爷燕藩陆军踏上这片土地了,但小民不敢确信,王爷的军队,会对我们这些人如何,所以……所以小民带着众人来见王爷时,把孩子们都藏起来了。” 事实证明,他纯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前经过的队伍。 不但对他们秋毫无犯。 甚至看他们饿的瘦骨嶙峋可怜,还把随军携带,一种四四方方,好似油炸过的一些油纸包裹的小饼子,塞给他们。 现在,他的衣兜里,就装着好几块这样的小饼子。 而这位王爷,询问他孩子们。 他也知道原因。 并未贸然相信他所说的话。 虽然被怀疑。 但反而更让他信服和踏实。 这种怀疑,恰恰证明了这位王爷,及其统治下的燕藩军队。 真如小早川首领所说,是一支仁义之师。 朱棣点点头,他现在也没有时间调查,叮嘱道:“我会命令后面的辎重队,给你们留下吃的东西,伱们吃饱有了力气,就由鸠山你领导这群人,维持冈山秩序,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明白,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秩序,饿极了的百姓,会造成多么大的动乱,人饿极了,无论是否读过书,都会把人性中的兽性唤醒,你要带领冈山百姓,积极自救,维持地方稳定和秩序。” “王爷,小民……” 鸠山信激动开口,却被朱棣制止。 朱棣严肃看着鸠山信,“战时,我任命你为冈山最高负责人,就已经把你当做一名军人看待,你是读过书的,应该清楚,后路不稳,对我们这支征讨大军的影响。” 其实也没什么影响。 毕竟,他们是一支海陆协同作战的军队。 如果有风险,这倭国四面环海。 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撤离陆地。 他只是不想这群人参与战争罢了。 原因? 他不会告诉鸠山信。 鸠山信犹豫一下,学着之前见到的燕藩军中敬礼动作,有些生疏,不标准的向朱棣敬礼:“遵命!” 蓝玉等人顿时被逗笑了。 不过是善意的。 之所以笑。 是因为,鸠山信学着燕藩的军中礼节,口中却说着遵命。 按照燕藩的军中话语,应该说‘是’! 至于为何燕藩军,全面摒弃遵命、卑职这些传统术语。 他们这些军人私下里也讨论过。 适应燕藩的新风潮。 遵命、卑职这些传统军中术语。 带着太强烈的尊贵卑贱之风。 燕藩军中有严格的上下级机制,但绝不容许尊贵卑贱之风。 这和燕藩社会风潮,完全吻合。 朱棣笑着抬手,帮鸠山信纠正敬礼姿势,然后举手,回以标准的军礼。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