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淮河边。 朱樉簇拥着朱棣,站在码头上,等待着入倭将士抵达。 河岸两侧,站满了百姓。 吕本和胡惟庸两个闲人,藏在朱棣为首皇族众人后方的人群中。 吕本看着正在低声交谈说笑的朱棣、朱樉等人,紧盯河面,低语询问:“胡相,你说,朱四郎的陆军会不会和其海军陆战队一般?” 那群只有五百人。 身穿白色军服。 蓝色绸带飘于脑后的海军陆战队,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听听,现在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燕藩陆军是不是和燕藩海军陆战队一模一样。 胡惟庸踮脚看着远处河面,闻声,微微弯腰,低笑道:“吕大人,那等精锐,怎么可能普及,放心吧,海军陆战队那就是朱四郎的脸面,一个人怎么也要把自己的脸面,打扮的漂漂亮亮把?” 吕本暗暗松了口气,唇角露出一丝笑容,“胡相对那个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战怎么看?” 胡惟庸知道,吕本其实是问他,朱四郎这一仗能不能打赢。 “吕大人放心吧。”胡惟庸盯着远处河面,轻轻拍拍吕本肩膀,“这段时间,我也研究了这个所谓的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的战术,并且请教了一些知兵的淮西勋贵,他们都说了,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这种判断,还是朱四郎做出来的,我们要相信朱四郎的判断嘛!” 陆仲亨等人说。 这一战术,如果真的在倭国发生。 那么,朱四郎燕藩军,即便最后能赢得战争,损失也一定会很惨重,会让燕藩付出极大代价。 “可……” 吕本刚开口,胡惟庸抚须笑道:“可朱四郎明知道此战十分凶险,还敢出兵,是不是有了解决办法?” 不等吕本点头,胡惟庸自问自答道:“不可能,倭国这种底层百姓和上层精英,因为倭皇全族被杀,产生的上下同欲,是没办法破解的,朱四郎之所以宁愿付出很大代价,都要打下倭国,说到底,为的就是那个献土献民,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倭国变成燕藩不停流血的脓疮,让倭国的战争,长时间持续下去,一年、两年,甚至四五年!” 最终,把燕藩拖垮! 吕本盯着朱棣背影,阴冷笑了,朱四郎为了献土献民,提升他燕藩的文化、文明高度及影响力。 好大喜功,明知此战的困难,最终还坚持打着一仗。 这就是朱四郎走下坡路的开始。 历史上,这样的君主比比皆是! 多少枭雄,为了一个目的,自以为权衡利弊做出了正确决定,却栽了跟头! “来了来了!” 突兀响起的激动呼喊声,打断吕本思绪。 吕本抬头,视线向前方延伸。 河面上。 悬挂着大明龙旗的水师战船编队率先出现在视线中。 在大明水师编队后面。 是一个更大的舰队编队。 那种与公爵级战船相同大小的巨船更多。 这种船,大家倒是见过。 燕藩将之称为游轮。 以往这种游轮经常驶入秦淮河,从金陵迁民办事处,接走一船船选择迁徙燕藩的叛民! 无数双眼睛注视下。 海船上。 黑白相间的人影,排成一个个方阵,站在舰船甲板上,静静伫立着。 胡惟庸脸上笑容渐渐消失。 虽然因为距离远,还无法感受,这支燕藩陆军,是否与海军陆战队一般优秀,有那种迷惑愚民,让愚民信任的气质。 但他已经率先从一艘艘战船上的一个个整齐划一方阵,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左侧河岸上。 徐达、汤和一左一右簇拥保护着朱元璋。 三个老兄弟,站在百姓中,观察着一艘艘从面前河面上,驶过的战船。 朱元璋眯着眼,举着朱棣送他的单筒望远镜,调整望远镜同时,低声询问:“老四燕藩陆军,相较咱们大明新军如何?” “向大明父老乡亲敬礼!” 朱元璋话音刚响起,尚未落下,从面前,相距十几米驶过的一艘游轮上,铿锵声传来。 嗒! 啪! 刹那间,船上,黑色、白色军装,站如松的战士,齐齐立正,面向两侧河岸,举手敬礼。 “军队向咱们这些老百姓敬礼?” “这……这……” “听说,燕王的军队,在燕藩就是这样,很受百姓尊重。” …… 汤和放下望远镜,扭头看了看周围惊讶议论的百姓,苦笑道:“陛下,其实不用我们评价了,听听周围的声音,就知道,朝廷新军和燕藩陆军孰优孰劣了,咱们的军队,只会让百姓感到害怕。” 反观老四燕藩新军呢? 一举一动,哪怕是面部一个细微表情,都能让百姓产生一种愿意信任、信赖的感觉。 这种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也是演不了的。 只有这支军队中的每一个将士,心中装着百姓时,他们平日里的细微表情、行为举止,才能让百姓信赖。 正所谓相由心生。 就是这个道理。 “我现在更想去老四燕藩看看了。” 朱元璋闻声笑了,“去,都去!咱们这些老家伙,恐怕没几年好活头了,这次不去看看,恐怕在没机会了。” 雄英评价说:老四燕藩代表着未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良知政权的发展方向。 他们这些从旧时代走来,建立了一番功业的老家伙。 已经老了。 等不到中原走到这一步了。 去老四燕藩看看未来的模样。 即便是九泉之下,都能瞑目了。 …… 就在朱元璋三人观察评价时。 大明水师直接驶向武定门,让开码头。 燕藩的战船编队,开始靠向码头。 柳升、俞靖为首海陆军将领团,率先从旗舰下来。 快步走到朱棣面前,立正敬礼。 柳升汇报道:“禀王爷,按照王爷命令,两镇又一个骑兵混成协,总兵力三万人全数抵达,请王爷指示!” 在朱樉等兄弟、子侄的注视中。 朱棣举手回礼,吩咐道:“大明朝廷已经为兄弟们准备好休整的营地了,就在京营旁边,这位是朝廷五军都督府派来的联络员……” 朱棣指着走到身边,来自五军都督府的吏员。 “火炮、辎重留在船上,让将士们只携带火铳下船,跟随五军都督府联络员前往休整大营。” “陛下特别降了恩旨,将士们休整期间,不携带兵器,可以出营,进入金陵城活动。” 柳升、俞靖相视一眼,顿时立正敬礼,高兴笑道:“是!” 柳升接着笑道:“王爷,谢陛下体恤,路上,将士们还在议论,能不能去金陵城看看。” 朱棣笑笑。 目光投射到,靠向码头的游轮。 金陵毕竟是大明的皇都。 除了第一镇将士,跟着他北征,回朝参加了金陵阅兵,短暂进入金陵城。 其他将士,只知道金陵是大明的皇城。 但里面长什么样。 却从未见过。 柳升、俞靖率领海陆军将士,站到朱棣右侧。 朱樉为首一群皇子打量着头戴黑色大檐帽,身穿黑色帆布军装,脚踩着一双皮革和帆布混缝而成靴子的柳升等人。 柳升扭头,含笑低声问好:“秦王、晋王……” 朱樉捏了捏柳升的军装,感慨道:“你们这身帆布做成的军装,实在是太好看,太威武了。” 帆布这种布料。 简直太适合做新式军装了。 面料有一定‘硬度’。 穿在身上,棱角分明,处处折射出军人的刚毅气质。 柳升笑笑,“军中上上下下,也都喜欢用帆布做的这身军装。” 以前哪怕是用厚实的劳动布做军装,再配上武装带,给人的感觉,多少也有些松松垮垮 可自从改换帆布后,松垮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嗒嗒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