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纪纲忙低头,太子这是敲打他们锦衣卫啊。 原以为,这些年,太子越来越倚重锦衣卫搜集燕藩社会民风等各种信息,似乎太子越来越重视锦衣卫了。 没想到,太子一直对锦衣卫保持着警惕。 “继续说说,还有什么事?”朱标敲打一下,便转移话题。 他知道锦衣卫一些不法勾当。 拿捏住官员的把柄,锦衣卫就会暗中敲诈勒索,进行政治交易。 这个阴司机构,太容易控制百官,为他们所用了。 用其,也必须时不时敲打。 “今天,燕王一家出发去土桥村了,随行带着一千杆燧发枪,以及十门燕藩铁制小炮车火炮,这批火器,是燕王送给太孙的,这种火炮比燕藩为其他藩王提供的火炮更加先进,火炮仰角调整,据查,十分简单便捷,通过手摇的方式就能实现,燕藩暂时都尚未装备这种新式火炮。” 燕王可真是大手笔。 自己燕藩的军队都没有装备这种火炮。 却率先带回来,给太孙那个千人营新军装配。 …… “另外,自从这些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后,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燕藩、燕王的热议就更多了,都在议论燕藩的新奇东西,言论大多是趋向羡慕、向往……” 他也不知,皇爷是怎么想的。 竟然大手一挥,让杨杰他们去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 皇族众人,这几天,都天天去看。 不光皇族。 休沐开始,百官及及其家眷,也天天去。 看的津津有味。 他家家人这几天回来,都在议论这种新式‘戏曲’。 家里的孩子,更是出格,竟然模仿扮演。 陛下意味不明的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 方孝孺又要组建团队,让杨杰团队培训,将来也要演新编梁祝这种舞台剧。 可以预见,未来,燕藩对大明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浓。 也不知,太子对此是支持,还是反对。 即便想反对,太子恐怕也不好表态吧。 毕竟,陛下也支持。 …… 土桥村。 靠近村口的红砖瓦房,时隔数年后,再次亮起灯光。 同样亮起灯光的,还有村子里其他叔伯婶子家。 东旭他们,都成家立业了。 此番跟着朱棣再次回村,都带着自己的丈夫、发妻,住到了昔日新盖的房子里。 这些房子,因为雄英的缘故,都保存好好地。 雄英还会定期亲自带着,在村中学习、耕作、训练的孩子,打扫村中所有的屋子。 千人营也没住在这些房子内。 采绿拿出一笔钱,在村中打谷场旁边,建了一排新营房。 卧房内。 徐妙云铺好床榻后,坐在榻边,双手撑着床榻,微微向后仰,打量着屋子,唇角浮现笑容,自言自语道:“父皇和母后,把雄英的千人营安排在土桥村,其实,就是想保留咱们留下来的这些痕迹,听说,父皇母后,还经常会来这里小住。” 若非如此。 恐怕当方希直离开江宁县后。 土桥村,他们留下来的痕迹,就早被抹掉了。 朱棣在旁侧桌案,俯身,边写边说道:“回来再看到昔日这些,还挺高兴的,总是忍不住想到,伱曾经做过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小腰离家出走……” 徐妙云俏脸瞬间红彤彤。 蹭一下起身,来到朱棣身边,伸手捂住朱棣的嘴,“不许说!” 打趣同时,微微俯身,淡淡花香的秀发垂落在朱棣脸颊上,看着朱棣正在写的东西。 葱白的纤细食指,指着朱棣写好的一段字,“这个问题,要怎么解释呢?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永远也不可能消失,这不是掌握多少知识就能解决的,一个日子艰难的普通百姓,都口口声声说,如果自己有能力,肯定单干,凭什么让别人占便宜,何况有能力的人呢。” 朱棣轻轻抓住徐妙云捂着他嘴的手,握在手中,笑道:“这就要把人民经济的理论写透彻,把精英经济的弊端,以及其无限自私自利写透彻,人民经济立足的根本,就是要论述明白,我们生存这片土地上,原始的资源,生产资料到底属于谁的?” “人民经济中认为,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而我们燕藩政权存在的意义,就是践行、维护自然产出的各种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 只要定下这条规矩。 让全民都认同这一条主体思想。 他之后的继承人,就不敢胡作非为。 这条主体思想,是燕藩政权存在的正义性基础。 任何继承人只要敢动这条主体思想。 那就动摇了燕藩政权存在的根基。 至于,后来的继承人,非要不知死活动摇这条主体思想,燕藩崩溃坍塌,那也是后世子孙咎由自取,活该! 他一点儿都不可惜。 “既然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各类通过再加工生产资料产生的利益,是不是应该分配普通平庸劳动者一份呢?这就是身股存在的理论依据,而工人的日常薪酬,这是他们出卖体力部分的回报,有能力者,多拿的部分股份,这也是对他们能力付出的回报。” “我们燕藩政权收取税收的正当性,就在于,我们这个政权,收取税赋,维持政权正常营运,政权保护人民经济理论不动摇。” “当然了,我们这一套制度的合理性,用人民经济论述解释清楚时,还得讲明白精英经济。” 徐妙云微微皱眉,“你就不担心,讲明白精英经济,人人都想搞精英经济?” 朱棣含笑摇头,“如果人人都想搞精英经济,那恰恰是我们,没有把精英经济讲透彻,越是不讲,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弊端、凶险,他们才越发跃跃欲试,人的好奇心,往往会使其,做出错误判断。” “所以,我们不但要讲,而且还要大讲特讲,并且,还要设置对照对象,咱们中原,还有陈朝,就是最好的对照,我为什么,吕宋已经十分稳定,却一直没有动陈朝……” “要知道,一旦陈朝突然向大明称臣纳贡,咱们再想动陈朝,就等于和大明开战。” “我冒这个风险,就是要把陈朝的垄断性精英经济当做一个对照组,给咱们燕藩经济研究提供实际案例,教育百姓、教育官员、教育商人、教育雍鸣。” …… 徐妙云认真听着,含笑问:“所以,这次回来,你对陈朝突然掌握一两吨高炉技术,并未声张?是想通过加速其工商业发展,迅速将其垄断性精英经济的弊端,完全放大,完全显现出来?” 朱棣轻轻拍了拍徐妙云手背。 两年前,陈朝的工业技术突然开始发力。 当时,他就明白,陈朝到底是谁在支持了。 当时正处于燕京大建设时期。 他想动手最后又忍住了。 随着燕京大建设中。 炼钢技术、冶铁高炉技术又发生突破性进展。 他灭陈朝的冲动,反而不强烈了。 后来,燧发枪这些技术的突破,他就更加没有迫切性了。 “随着咱们蒸汽机技术的突破,以及靳宓他们提出,转炉炼钢的想法后,我灭陈朝的迫切性,已经没有了,我们有足够的技术优势,想什么时候灭他,都可以。” “但这么好的一个垄断性精英经济对照研究对象,可并不好找,陈朝暂时存在,对咱们燕藩政权,未来数百年都有十分大好处。” “这些年,在我刻意的放水中,锦衣卫没少窃取一些影响不大的技术,比如手摇缝纫机的制作、竹编行李箱羊皮鞣制技术、棉麻混纺帆布技术……” 徐妙云提醒道:“以前,我判断,等父皇、母后不在了,中原和咱们翻脸后,这些技术会迅速在中原泛滥,不过,这次咱们带回这么多东西,造成的刺激这么大,你说,这些被你故意放水,让锦衣卫窃取的技术,会不会先在陈朝出现,然后陈朝上供给朝廷,如此便是陈朝窃取技术,而非锦衣卫了。” 陈朝和大明经贸往来这一步棋,走的着实很高明。 很多锦衣卫窃取的技术。 只要先去陈朝洗一下,就会变得光明正大了。 到时候,中原的工商业主,就可以正大光明说一句:我们向陈朝学习的,至于陈朝怎么得到的,你燕藩去找陈朝,别来找我们的麻烦! “有这种可能。”朱棣不由笑笑。 徐妙云也摇头笑了,笑过后,叹了口气,询问:“大哥和你单独乘坐马车时,没有询问你,如何解决大明保护主义这个问题?” 朱棣脸上笑容消失,又勉强笑笑,“咱们财部下设的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经济学研究论述,锦衣卫都弄到了,大哥想来已经从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办法。” 整个燕藩的锦衣卫系统,早被军情司完全渗透了。 早期安排进去的一名军情司优秀成员。 如今在毛骧暗中支持下,已经成了燕藩锦衣卫千户的左膀右臂了。 也正是为了支持这些军情司成员,渗透到燕藩锦衣卫系统更高层。 所以,这些年,毛骧不断把各种技术、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研究论述,拿出来,通过巧妙合理的安排,成为军情司这些打入锦衣卫系统兄弟的功劳。 以至于,毛老六总是得意洋洋说:燕藩境内的锦衣卫,已经成了披着锦衣卫皮的军情司了,镇抚司衙门可千万不要从燕藩锦衣卫系统提拔优秀成员回大明,不然就算少爷你不让我在大明境内发展军情司,可镇抚司衙门发展,我也没办法。 …… 一夜好梦。 翌日,五更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朱棣、徐妙云被郎朗晨诵声吵醒。 二人缓缓睁开眼睛。 朱棣爬起来,推开窗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