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祈婳拜见大伯。” 祈婳把自行车停好后,小跑来到朱标面前,笑着微微一福。 朱标打量着祈婳。 昔日在皇宫,溜猫逗狗,甚至牵着一只小山羊,在皇宫内,闹的鸡飞狗跳的小丫头,如今也已经亭亭玉立了。 不过,看样子,好动、好玩、有点疯疯癫癫的性格依旧没有变。 老四宠惯纵容的缘故吧。 毕竟,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 老四把妙云小妹捧在手心,妙云小妹是老四他们家的‘老大’。 而老四同时也是个女儿奴。 当然,这丫头除了有点好玩闹。 其他方方面面都很优秀,瞧瞧这份,面对谁都随性自如大方的性格。 这小丫头,跟着父皇上朝,敢在父皇的龙庭睡觉。 皇室其他三代子弟,包括他的几个孩子,除了雄英,哪个见了他,不是谨小慎微。 他们根本做不到,祈婳这般。 锦衣卫这些年,也有汇报老四几个孩子的信息。 信息显示。 这小丫头很了不得。 按理说,作为燕藩的郡主,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吧? 可消息显示,这小丫头竟然毫不在意的和燕京一群底层百姓交往。 并且,据说,那些百姓都特别喜欢着小丫头。 就连父皇都经常念叨这个小丫头。 说祈婳孝顺。 原因嘛,就是当初老四北征,这小丫头为老四抄金刚经祈福,以至于生病。 当然,祈婳这样的优秀性格,与燕藩民间的特殊社会环境有关系。 他没去过。 但通过锦衣卫也能了解到。 那边的社会氛围十分宽松。 传统的中原美德虽然依旧坚持,但对中原那套纲常伦理并不像中原这边这般极端。 讲孝道。 但为人子,不会一味,毫无原则的愚孝听从父辈的建议。 提倡孩子们,和父母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类似这种,对中原传统美德,不极左,也不极右的中间路线,中庸改良,在燕藩比比皆是。 而这一切的改变时间点。 就是老四剪发,并且发布《告燕藩百姓书》之后。 自从把那个违背父亲意愿,剪发被打断腿年轻人,剪发的日子,定为孝节后。 老四似乎抓住了改良传统中原美德的契机。 从此事件后。 燕藩与大明就迅速变得不一样,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燕藩的变化,其实他一直都有在观察、关注。 …… 朱标收敛思绪,拍了拍祈婳发顶,指着停好的自行车,笑问:“这就是自行车对吧?” “嗯,大伯。” 祈婳点点头。 朱标走了过去。 其他人早已迫不及待,忙跟上。 祈婳终于瞅准机会,蹦蹦跳跳来到太子妃常氏面前,一把抱住常氏,“大伯母,祈婳好想大伯母。” 常氏被吓了一跳。 在大明,即便是母女间,也不会在如此多人,哪怕全都是家人面前,如此表达情绪。 更别说皇室了。 当然,她也知道,燕藩的社会风俗方面,如今和大明已经有不小的差别了。 更何况,这个小丫头,一直以来就很开朗活泼。 常氏笑着,在祈婳脸颊,溺爱捏了捏,故意笑问:“想大伯母,怎么这么多年,没回来看大伯母?是嘴上想,还是心里想?” 祈婳讪笑。 “当然是心里想了,祈婳还记得,阿爹北征期间,去东宫,大伯母给祈婳做的好吃的,教祈婳练功……” 常氏笑看着,祈婳一桩桩一件件,掰着手指头数着,她们母女一起相处的事情,溺爱拍了拍祈婳发顶。 ‘老四和妙云丫头教的好啊。’ 同时,忍不住感慨。 小丫头讪笑,又巧妙避开,怎么这么多年不回来这个问题。 就可以看出。 小丫头其实全都懂。 但丝毫没有因大人间的事情而受影响。 反观他们家的几个孩子。 就经常说些不服气燕藩、四弟的牢骚话。 有段时间,也不知允熥听谁说了些怪话,小小年纪,也怪话连篇,幸亏她及时教导。 当然,这些孩子,不包含雄英。 朱标等人围观祈婳的自行车时。 雍鸣一群孩子赶来。 雍鸣牵着金豆子的手,走到朱标面前,郑重作揖,“侄儿拜见大伯。” 众人的视线,都从自行车转移到雍鸣、金豆子身上。 祈婳只是个女孩子。 朱棣再宠,也改变不了女孩子的命运。 但面前这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却是朱棣燕藩的继承人,未来,会是朱棣的左膀右臂。 是以,吕氏、王美人、东宫属官,都在暗暗打量两个孩子。 兄弟二人的衣服,虽然瞧着有些不伦不类。 里面穿着白衬衫,听说,燕藩就是叫衬衫。 可外面的衣服,竟然没袖子。 总之,这种穿搭风,挺奇怪的。 可衣服版型很好,很贴合身体。 配合‘和尚头’。 还别说,朱四郎这两儿子,都特别英俊帅气。 当然,也有遗传自徐妙云和朱四郎的优势缘故。 朱标伸手扶住雍鸣和金豆子,抬手揉了揉雍鸣留着短寸的小脑袋,“大伯虽然在大明,可这些年,没少听说你的优秀。” 雍鸣不像祈婳,活泼好动。 锦衣卫汇报,虽然也经常出宫玩,深入下面,和百姓交流。 但根据锦衣卫汇报的内容。 不难看出,这小家伙深入下面,并非像祈婳那样,单纯抱着喜欢、以及玩闹的心态。 更多是去下面观察百姓的想法。 相较于对祈婳的纵容。 老四对雍鸣的要求就很多。 虽然没有束缚孩子,也给了这孩子极大的自由。 但每天早早去陆军大营跑操、课业必须做完才能玩耍,类似加强身体锻炼,以及培养自律性这些教育,老四对雍鸣,一直有要求。 雍鸣矜持笑笑,“大伯,我会骄傲的。” 朱标没想到,雍鸣如此回答。 微微愣怔。 哈哈…… 随即,仰头笑了。 估计是老四和妙云独特教育的缘故吧。 这小家伙不失稳重的同时。 脸皮也很厚。 尤其是他这幅,矜持模样说出,大伯,我会骄傲的。 更逗人。 这样的孩子,哪怕是和一个陌生人相处,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喜欢。 …… 随后,朱标和东旭、原吉等人一一交流。 交流同时,朱标也十分感慨。 老四这些学生,目前为止,都没有从军从政。 但很多年纪轻轻,都做出了一番成就。 搞医学的春晓、民丰。 为燕藩制定出一套更为精准度量单位的夏原吉,为首几个孩子,对燕藩工业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推动作用。 研究弹道,发现重力加速度,以及速度与加速度定理,并且,发明那种精准计时钟表的杨东旭…… …… 就连看似最不成器,搞戏曲,甘愿做一个伶人的杨杰。 方孝孺回来都推崇备至。 此番,还把整个剧组团队带了回来。 父皇已经点名了。 要杨杰率领其团队,为他们演新编梁祝。 时间也定好了。 就在过年这几天。 趁着即将休沐,让朝中文武百官,都看看这个被方孝孺推崇备至的新编梁祝舞台剧。 “四弟他们来了。”朱标感慨时,太子妃常氏低声提醒。 朱标抬头,视线向远处延伸。 一队队风格与大明完全不同的马车,出现在视线中。 很快,朱棣一行人的车队抵达。 众人视线,全都悄悄打量这些马车,可朱标没动,东宫众人也不敢动。 吱呀! 其中一辆马车门打开。 雄英率先跳下马车。 朱樉、朱棡陆续下车后。 众人紧盯着车门内。 一只脚迈出来。 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高大挺拔身影,从马车内走出。 无论是还在马车内坐着的,还是已经下车的。 众人全都静静看着朱棣、朱标,兄弟二人。 一母同胞的兄弟二人,相对而立。 给人的冲击感太强烈了。 就好像现在的大明和燕藩。 时隔多年,有太多的不同了。 差异已经太明显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