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这种完全几乎未开化的族群。 他不想搞吕宋这一套,铲除精英层。 没必要。 对方根本就没有形成自身的文明。 “今后,对于未开化的族群,以及咱们不会去征讨的国度,无论是海商、还是咱们得海军,都要坚持以利与之相处,大家一起赚钱,这赚钱才能长久,以德与之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咱们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才有人肯帮你,以规矩,让他们明白咱们底线,彼此相处起来,才知道分寸,如此,咱们得海商事业、海上探索事业,塑造海洋文明才能持之以恒,始终保持领先。” 沈至、俞靖不停点头。 沈至看看认真听着的雍鸣,唇角露出笑意。 燕王、世子两代人,足以奠定燕藩的海洋文明秩序了! …… 俞靖继续讲述。 “臣等经过一年多航行,终于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陆地,这次带回来,活下来的动物,大多来自这块陆地,这块陆地的面积不输咱们大明,一半是半干旱荒漠、草地,也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风调雨顺,十分肥沃……” …… “臣等抵达时,刚好遇到这片陆地上,十数个族群发生了特大瘟疫,我们小心翼翼靠岸后,一边探查这块陆地,一边小心翼翼派出人接触这些族群……” …… “太惨了,这些族群几乎不懂任何医疗手段,面对瘟疫,只能听天由命,我们试着隔离医治了一个被他们赶出族群的患者,医治好后,对方把我们当神仙看待,之所以三年多才回来,是因为我们在这片陌生大陆,待了一年多,帮助这些族群抵抗治疗瘟疫……” “最终,总计差不多八十万人口,虽然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帮忙及时遏制了瘟疫,可活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万人。” …… 朱棣从俞靖对登陆点地形地貌描述。 基本猜测到,俞靖率领的探险队,率先在澳洲的堪培拉登陆。 也不知,在太平洋上,受季风、洋流影响,怎么就先去了新西兰那块地方。 而不是澳洲北部的新几内亚。 对于俞靖帮本地土著族群治疗瘟疫,他是支持的。 即便将来移民。 他也不会对一个未开化的族群进行抹杀。 这样可以交好的未开化族群,想要交好同化,并不难。 中原百姓的质朴,面对弱者时,更愿意伸出手帮一把。 同化并不难。 这不是他妇人之仁,而是没必要。 铲除吕宋精英层,是客观决定了,这群人对未来危害很大,必须如此。 说到底,他做决定,也是以利益为导向罢了。 “王爷,想要远航,咱们现在的畜力动力还不够,季风、洋流这些因素,畜力提供的那点动力,根本无法满足海船对抗这些因素造成的偏航问题……” 畜力连续牵引两三个时辰,一天时间,剩下就得歇着。 还得好好照顾。 “这次远航,带在船上的牛,只回来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都陆陆续续病死了,能提供的动力也越来越弱……” 朱棣点点头,“畜力对于一走就是数年,漂浮海上,动辄数月,的确很难适应,不过,你说的更强劲的动力,已经有些眉目了,咱们的鸡笼屿造船厂和宜兰造船厂,一直联合一起攻关这个问题,刚开始,设想把风帆改为一个巨大的布制三幅风车,链接动力舱的转盘机括……” “为此,还制造了一艘小型试验船,可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几乎是做无用功,在有风的时候,甚至还跑不过巨幅风帆船。” 他早知道这个结果了。 不过,还是砸钱支持匠人们去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因为可以转动的桅杆外面,需要厚度比较薄,重量轻,但十分长的铁制套筒。 匠人们在攻坚克难中,攻克了长十几米铸铁管的制作工艺。 现在,王宫内的通水管道就是用这种铸铁管做的。 还有,转动的铸铁桅杆和套筒有了,在实验中,发现光有这两样东西,很容易因为剧烈摩擦,对套筒和桅杆造成损坏,而且风力在传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浪费也很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阅古籍,受到战国时期滑动轴承的启发。 发明了转动轴承。 他设计的自行车内造出来。 转动轴承的发明创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一个失败的研究,攻克的技术,创造出多少价值? 他和宜兰造船厂砸进去的钱,未来都会成百倍赚回来。 “此项实验失败后,匠人们就开始研究水,他们认为,水锤的动力是水提供的,农田灌溉水车的动力也是水提供的,他们认为,再想找出新的动力,风走不通,只能走水这一路,一个从示范区跑到咱们这里,在工厂打工,叫马大的工人提出,他们草原冬天用铜壶烧水,经常发生盖子被气弹飞的现象……” 这个马大,他没见过。 但这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已经为蒸汽机的诞生,提供了方向。 “现在,匠人们正在研究烧开水,听说进展不错,已经用铆钉结构制作出密闭的锅炉,并且验证了,烧开水气体产生的力量很大,他们现在正在琢磨设计一种,气体带动机构转动的结构……” 其实已经有了。 就是现在冶铁厂到处可见的往复式风箱。 西方人能发明蒸汽机,就是借鉴了中原往复式风箱的结构。 往复式风箱就是中原传到西方的。 第一次科技大爆发,本质是工匠经验。 而中原经过几千年积累。 各种技术工艺积累的底蕴已经十分深厚了。 只是一直以来,技术被当做奇淫巧技,不重视技术,对从事技术者不尊重,无法促成技艺传承的匠人,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数千年,中原人坐拥宝山,却无法受益。 最终,反倒是随着明清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量千年积累的技艺,传到西方。 被一群没有文化包袱的蛮夷窃取。 描绘成他们的文明! 想想就令人心痛。 看看他去东番,到现在,在吕宋建立王宫,才多久? 他也没做什么。 只是予以匠人支持,发挥匠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从事技术的匠人,给了他多少惊喜! “我看,咱们使用的往复式风箱结构,就能解决气体带动机括转动的结构,我已经给匠人们提醒了,他们正在研究,正在攻坚克难。”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 蒸汽机中使用的连杆结构,凸轮结构,在搞手摇缝纫机的时候,就搞出来了。 “最迟也就两三年之内,大概率,就能把所有技术难点都攻克了。” 一旦掌握烧锅炉这项技术,未来,就光明了。 其实,他可以直接推动,烧锅炉这项技术,只要他指明了,制作并不难。 可他更希望,培养一批匠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总有一天会死。 可研究精神,研究氛围,只要在这片土壤诞生了,他呵护几十年,长成一颗青壮大树后。 就能持续很久!很久! “太好了!” 俞靖激动跳起来,意识到失礼了,忙请罪,然后迫不及待道:“王爷,臣想去联合研究司看看?” 朱棣笑笑,“去吧,不过你先回家洗洗,看看家人,这三年多,他们都很担心你。” ……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 一艘大明来的海船,驶入燕京湾。 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杨荣,从船舱跑出来,难以置信盯着海湾两岸的建筑,喃喃道:“这就是师傅打造的燕京、燕京湾?” 方孝孺抬头,看着海船缓缓驶过时,头顶黑压压的大铁桥,“是真的,都是真的!” 朝廷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可传回朝中。 朝中同僚都说,这是夸大其词! 还嘲笑,这是燕王为了蛊惑百姓出走大明的把戏。 但现在,一切都是真的。 燕京所有的一切,雄伟壮观,给人的震惊,远比锦衣卫密奏,文字描绘的多得多! “落后了!彻底落后了!那群坐井观天的混蛋,真该来亲自感受一下!” 啪! 方孝孺重重拍打栏杆。 要不是代表太子,为太孙大婚送请帖,他争取这个机会,恐怕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燕王的燕京、燕京湾,是否还有更多,尚未看到,却令人骇然震惊之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