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记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尤其是这种探索,当你们两个月后,找到陆地岛屿,得到补充,再出发时,船上的补给,一定要足够你们返回这个补给点。” …… “王爷教诲,末将谨记于心!” …… 最后,朱棣来到几个孩子们面前。 伸手揉了揉几个小家伙小脑袋,“害怕吗,害怕就说出来,不要担心丢面子,师傅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做过很多丢脸的事情,还被你们师公,脱了裤子,光着腚揍呢!” 这几个孩子,以靳宓为首,都是所有孩子中最调皮捣蛋的。 好动。 他支持他们。 可真到节骨眼儿时。 他希望孩子们说一句害怕,不想去了。 那样,他会马上带孩子们下船! 让他们做点更安全的事情。 他朱棣,堂堂燕藩之主,关照一下自己的弟子,给自己弟子一点偏爱的权力,还是有的。 可孩子们不提出来。 如果他强行阻拦,和父皇给他强行规划人生,有什么区别? 王靳宓为首几个孩子摇头,“师傅,我们不怕,我们想出去闯一闯。” 朱棣无奈叹了口气,强装高兴道:“好!师傅支持你们,也以你们的勇敢为荣,但临行前,师傅在啰嗦一些,一定要记住,勇敢可以,这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但绝不能逞强!蛮干!蛮勇!” “师傅,我们会牢牢记在心里的。” …… 这一日,朱棣送一批勇敢的海军将士,和自己的几名优秀学生。 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 …… 洪武十九年末。 历经两年时间。 动用将近两千船次。 北征俘虏,及其家人,数十万人,全部迁徙燕藩治下东番及吕宋地区。 …… 洪武二十年开始。 经过数年培育发展,在刘伯温这位左相,殚精竭虑筹划中。 大明朝廷,终于在培养出足够多的乡土村社实干官员后,开启了轰轰烈烈,全覆盖的乡土村社进程。 同时,朱元璋下令,全面开海,彻底解除海禁! 一时间,早已按捺不住的江浙、河北、山东商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贸易。 在此期间,朱元璋派李善长主持监督下。 与朱棣燕藩设立在沿海各行省的迁民办事处进行全面对接。 一批批已经完全丧失土地的百姓,携家带口,数十人、数百人或是搭乘频繁往来大明的海商商船。 或是朱棣来接百姓的战船、运输船,乘船出海。 漂洋过海,逐步迁居马尼拉。 …… 洪武二十年年末。 金陵工业区。 坐落于武定门外,秦淮河畔。 “拜见太子!” 工业区外,吕本之子吕兆为首,一群管理工业区的官员,在朱标到来时,纷纷下跪参拜。 朱标带着朱雄英、朱允炆,蓝玉、方孝孺等人…… 朱标下令官员们平身后,一群人走入工业区内。 吕兆陪在朱标身边,微微弯腰,略微带着一丝激动谄媚,笑问:“太子爷,咱们先从哪里开始参观?” “先去看看高炉吧。” 一行人来到五座高炉前,滚滚浓烟从高炉升腾而起,朱标抬头看着两丈高的高炉。 这是一座能产生铁或水泥,两吨多的标准高炉。 还是洪武十九年。 在老四派回那批匠人指导下,建造的。 “听说老四燕藩的高炉,已经建设成,能一次产铁、产水泥十吨的高炉,咱们现在有这个技术实力吗?” 吕兆脸上笑容不由微微凝滞。 他父亲跟着太子北征失去了双腿,从此不能再为官,闲赋在家里面。 太子随圣驾返回后,开始指导建设金陵工业区。 调集了一批年轻人。 他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在父亲和胡惟庸的指点下,以及有参观燕藩的经历,又加表现积极,很快脱颖而出。 被任命为工业区的主管官员。 官职不高。 只是个从七品。 连个上县县太爷都不如。 要不是他考不中功名,这个主管官员,他真看不上。 不过,父亲、胡惟庸他们说了。 搞好工业区,封侯拜相,都未必不可能。 而且,搞好工业区,也关乎着将来打垮朱四郎,为吕家报仇雪恨。 他在这个位置上,真的兢兢业业努力了。 可…… “怎么,还造不出来?”朱标看着支支吾吾不说话的吕兆,微微皱眉。 “太子爷,咱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么大的产能,多了也卖不出去,尽浪费了……” 呵呵…… 蓝玉冷笑,看向说话的官员,“浪费?我一介武夫都知道,批量生产,产量越大,成本就能压缩到越低……” 朱老四的鸡笼屿工业区,虽然也是官办。 可里面的管理层、匠人、小工都有身股。 按理说,成本应该很高吧。 可近几年。 朱老四鸡笼屿生产的铁,一船一船往大明输送。 满足大明境内,轰轰烈烈乡土村社推动中,对铁的需求。 朱老四燕藩的铁,包含了原料费、人工费,海运费,即便如此,价格竟然都能和大明的售卖价格齐平! 他甚至怀疑。 这个价格,朱老四的利润还有很大。 之所以和大明的价格齐平。 其实是不想和朝廷太过竞争,给朝廷的这几座高炉留条活路! 从这里,足可以看出。 朱老四的十吨高炉,批量冶炼生产的成本肯定很低! 一群负责工业区的官员,被蓝玉怼的,一时鸦雀无声。 朱标失望的看了看这群人。 老四燕藩到底什么情况,暂时还不清楚。 但根据大明的统计。 大明民间生铁消耗量,一半份额被老四燕藩占领! 这还没算。 老四为老二、老三他们藩王卫提供火炮、火铳用铁量。 “说说你们遇到的技术难点吧。” 话罢,朱标看了眼吕兆,要不是吕兆忙的都瘦了一圈,并且他派纪纲,让锦衣卫秘密调查,确定吕兆领导下的工业区官员,没有贪腐现象。 他真的压不住火气了。 “太子,主要是铁皮,十吨高炉,用建造两吨高炉的窄铁皮,高温情况下,强度不够,我们增加了铆钉,可依旧不行,最多烧制三四十炉,就会出现鼓胀、裂痕等情况……” “我们猜测,燕藩已经掌握了,制造更大铁皮的技术!” …… 为什么燕藩能突破这项技术。 而且,老四的燕藩,不止突破这一项技术。 早些时候,提供给老二、老三的火炮是铜炮。 可等到今年年底,据说,给老五送回来的火炮,已经是分量和铜炮差不多,射程与铜炮相似的铁炮了! 据锦衣卫汇报。 老四燕藩的匠人,掌握了小规模冶炼‘钢’的技术。 钢是什么,他不清楚。 但据说,这种被老四燕藩,称之为钢的铁,不用锻造,可以直接用来铸炮、铸火铳用的铁棍。 为什么,老四燕藩技术突破这么快。 大明这边,却这么慢? …… 今天的细纲又没有写完,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不会过分详细写。 不会让大家感觉水,今天晚了十分钟。 抱歉抱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