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次,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让一群尊奉精英史观的人,重新以人民史观编史,就是胡闹。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民史观重编华夏史。 一定会在大明引发巨大风波。 被视为异端邪说。 他可以肯定,一旦他以人民史观重新编史,大明一定会彻底封禁燕藩的新潮思想。 中原读书人,敢看燕藩编的史书,都会被严厉惩处。 更别说,到时候,会如何对待燕藩了。 现在时机不合适。 他还需要来自大明的人口,以及和大明商贸中的利益。 而且,他也想促成大明彻底开海,以及,更多新东西流入中原。 ‘老四已经有和标儿大战一次的心理准备了。’ 朱元璋暗道。 他已经猜到,老四会在什么时候推出,人民史观新编的中原历朝历代史。 一定是借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之际。 这个时候,无论有没有人民史观的新编史,双方都要打一次。 他之所以对此并不紧张。 是因他相信老四。 绝不会窥伺属于雄英的皇位。 打就打吧。 兄弟间,怎么可能不打架,普通百姓家的兄弟还打架呢,何况皇家。 父母总有不在的一天。 父母在,兄弟间保持隐忍,已经是极大的孝顺了。 他不担心老四窥伺属于雄英的东西。 反而,更担心,标儿利用大明庞大的人力物力,最终不只是教训教训老四,而是想把老四置之死地。 标儿不会这么狠吧? 老四已经看到了未来,并且在积极做准备,咱再给老四一些帮助,凭着老四的能力,未来,应该能扛住,标儿为首大明的压力吧? …… 载着数万将士,数千大明观摩团成员的舰队,浩浩荡荡在南海滚滚向前。 朱元璋自从离港上了朱棣的旗舰后,就再未离开。 经常带着雍鸣,和朱棣一谈就是一整天。 引得随行圣驾的许多官员忧心忡忡。 吕本,胡惟庸分到的一间舱室。 吕本坐在轮椅上,透过舱室的小窗,看着旗舰舰尾站着的父子二人,满脸担忧,低语:“胡相,朱皇帝不会是改变心意,想把储君之位传给朱四郎吧?” 话中,吕本眼睛紧盯朱棣、朱元璋,手不由紧紧捏住扶手。 胡惟庸微微愣怔。 瞥了眼紧张的吕本,鄙夷之色一闪而逝。 给朱皇帝当臣子这么多年,竟然还连朱皇帝是个什么人都不了解。 “我们得体谅理解朱皇帝,毕竟,这恐怕是他驾崩前,最后一次见朱四郎了。” 如今,朱四郎在朱皇帝心中分量这么重。 朱皇帝马上就要,数年见不到朱四郎,肯定想和朱四郎多说说话。 “我猜测,朱皇帝一定和朱四郎讨论了,朱四郎提及的劳动者创造历史,甚至,我猜,此番结束返回大明后,用不了多久,朱皇帝就要全面放开海禁。对于朱四郎透露出的谈判,朱皇帝也一定希望太子全盘答应……” 吕本狐疑看向胡惟庸,“胡相,为何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吗?” 胡惟庸盯着朱元璋、朱棣的方向,“朱皇帝、太子爷、朱四郎这父子三人都是极为聪明的人,他们都预感到,大明和朱四郎的燕藩,未来必然会有冲突,甚至大打一场。” “朱皇帝担心太子爷将来凭借大明庞大人力物力,将朱四郎置于死地,在其活着时,就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增强朱四郎的实力!朱四郎在立足吕宋这些年,十分需要和大明进行贸易,他燕藩的武器、生铁,香料,以及其他货品,需要日益富裕的大明去购买,需要依托海贸,购置大明的货品,去其他地方交易,赚取利益。” 最终,支持其发展燕藩! 朱四郎想和太子签订一份什么样的条约。 他现在也已经有一个轮廓了。 吕本面孔突然狰狞,“胡相,难道我们就放任朱皇帝扶持朱四郎,为咱们将来的大业,制造无数麻烦?” 要是不把朱四郎整死。 即便他们倒燕联盟搞垮朱雄英的储君之位。 允炆敢坐大明的皇位吗? ‘不放任又如何?让朱皇帝早点驾崩吗?’ 胡惟庸瞥了眼吕本,没有说话。 …… 一个月后。 舰队出现在中央吕宋地区沿海。 吕宋王朝水师舰队的小船,开始频繁出现在舰队周围游弋。 舰队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浩浩荡荡开赴孔雀岛。 大军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 兄弟们需要好好休整几天。 幸亏,提前占据了孔雀岛。 …… 孔雀岛。 先行一步赶来,收集汇总军情司消息,并且为战前做准备的毛骧,领着驻守孔雀岛的第一混成协两个营管带,以及恰好在孔雀岛补给的商贾,聚集在码头上,等着大军抵达。 当一千五百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舰队,出现在视线中。 所有人激动议论。 “太壮观了!” “这就是咱们燕藩现在的实力吗?” “这恐怕是战争史上,最庞大的无敌舰队了吧?” …… 在众人议论中,搭载朱元璋禁军以及陆军第一镇一个营的战船相继靠近码头。 双方将士,率先下船,负责警戒。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随同朱棣露面后,毛骧等人作揖山呼万岁。 朱元璋在朱棣、朱樉搀扶下,脸微微发白,满脸倦色率领众人,从旗舰下来。 朱标以及大明百官也都是如此。 即便极力控制,可走路脚步虚浮,都有些摇摇晃晃。 原以为,从福建去东番,已经知道了大海的凶险。 可这一个月,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凶险。 行至南海中心时,夜间突遭狂风骤雨。 虽然舰队在关键时刻,数十艘船只肩并肩靠在一起,抵御风浪。 可依旧让初次出海的大明君臣,感受到了个体在自然面前多么渺小。 朱元璋简单与毛骧等人说了几句。 朱棣吩咐:“毛骧,带陛下、太子等人去休息。” 朱樉等人有些羡慕看着朱棣依然精神抖擞。 他们连小雍鸣都不如! 毛骧带着朱元璋一行人前往早已收拾好的堡垒内休息。 朱棣则带着雍鸣,指挥将士们有序下船。 …… 一直忙碌到晚上。 朱棣给朱元璋送去食物,返回书房时。 毛骧已经在书房外等着了。 谁都没说话。 朱棣入内后,毛骧手脚麻利点燃书房内灯烛,亲自给朱棣斟茶。 少爷身边从来不带伺候的人。 这些事情,他不做,就得少爷自己做。 忙乎完后。 朱棣指了指旁侧的椅子,“说说吧,有什么重要事情。” 今天刚见毛骧时,毛骧就隐晦给他使眼色。 当时就知道,肯定有事。 毛骧把一份军情司密奏递给朱棣,后退几步,坐下后,说道:“不久前,三佛齐回来的商人,捎回咱们在陈朝据点兄弟送回来的消息,有一名自称来自福建的商人,辗转去了陈朝,求见陈武帝陈祖义,随后,就得到了陈祖义赏识,陈祖义不但送给其马六甲商铺,并且还对外放话,要与这名商人合作,做往来大明和陈朝的海贸生意……” 朱棣看完密奏后,缓缓合上,手指点了点头,略作沉吟,询问:“此人真是福建商人?有没有查清楚,对方是什么身份?” “少爷,我已经拿到了这名商人的画像,准备派人和追随咱们的福建商贾豪强打听,不过……” 毛骧犹豫一下,看着朱棣,“以我的直觉判断,我们很有可能打听不到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对方的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朱棣点点头。 毛老六说的隐晦,可他知道话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少爷,咱们是不是可以让陛下,用锦衣卫帮忙查一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