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百姓身后,一排排红砖木质瓦顶房耸立。 两侧,鸣炮礼结束,身穿新式军服的海军将士,齐齐站在靠内的船舷,立正行礼。 朱元璋扭头,脸微微潮红,控制不住笑意,没好气瞪眼笑骂:“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做什么!” 马秀英含笑和常氏、观音奴等儿媳摇头。 声势太大了。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迎接方式。 太震撼了。 重八明显很喜欢老四的安排,偏偏还不愿意承认。 朱棣含笑点头:“父皇,孩儿明白了,下次父皇再来,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了,这回父皇就忍一忍。” ‘咱就是说说,你怎么当真了!’ 朱元璋唇角抽抽。 突然,不由有些伤感。 下一次…… 他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再来看老四吗? 恐怕,这是最后一次了吧? 所以这臭小子,才会这样说。 御船抵达码头。 朱元璋率先下船。 随后是旗舰上的朱樉、蓝玉等人。 轮到另一艘巨舰上的文武百官时,文武百官除了李善长等少数人,其他都有些失魂落魄。 刚才的迎接仪式,太令人震撼了。 有那么一刹那。 他们还以为,朱四郎想要趁机把他们一锅端了! 而且,东番似乎也并不荒凉。 鳞次栉比的一排排红砖瓦顶建筑,似乎比建安见到的规模更加雄伟! 嗵!嗵!嗵…… 鸣炮声再次响起时,失魂落魄的百官这才回魂。 纷纷向前方看去。 一个陆军阵列在前方阔地列阵而立。 一排排黄橙橙铜炮,炮管绑着红绸,轰鸣中,冒起阵阵白烟。 朱元璋指着前面,笑问:“这又是搞什么虚头巴脑?” 朱棣无奈翻了翻白眼。 这老头,明明很喜欢,偏要嘴硬。 他真想直接下令撤了。 气气老头子。 算了,这恐怕是老头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东番看他,他想怎么作,他顺着吧。 笑着介绍:“父皇,这是检阅礼,孩儿燕藩礼节,邦国往来中,迎接重要的使节,或者一国之主,往后就会用这种礼节,规模会有所不同,这一次迎接父皇是最高规格,海陆军同时检阅。” 朱元璋点点头,“那爹就检阅检阅。” 说着,唇角便不由往两边耳根咧。 高兴呐! 朱棣陪着朱元璋走在前面,马秀英、徐妙云紧随其后,在后面是朱标、太子妃常氏等人。 最后面是文武百官。 “立正!” 嗒! 朱元璋经过时,第一协第一标协统张武,猛地大喊一声,第一标将士瞬间抬头挺胸立正。 “敬礼!” 啪! 数千将士,纷纷捶胸行礼。 行注目礼。 蓝玉和沐英等在经过时,看着张武等人,点头笑笑,低语:“还别说,朱老四这套迎接仪式,即彰显了隆重、郑重,还彰显了燕藩的威武,朝廷要是也能效仿就好了。” 沐英瞥了眼文臣,苦笑,“不可能,咱们朝中的文臣,能让咱们军方出这种风头?在文臣眼中,咱们是一群粗鄙丘八!” 蓝玉眼中失落之色一闪而逝。 …… 朱元璋从检阅队伍前走过后,蒋进忠等人迎上来,齐齐躬身作揖参拜。 没有跪拜。 只是躬身作揖参拜。 这一幕,落在百官眼中,窃窃私语声响起。 “哼!” “就连他们的主子都跪拜陛下,他们却只是鞠躬!” “燕藩还真是悖逆!” …… 朱元璋倒是一点儿都不介意。 他早知道,老四治下,取消了跪拜礼。 不光官员。 就连百姓都是如此。 朱元璋看着蒋进忠、夏时敏…… 尤其是蒋进忠等,跟着朱棣早早来到东番,建设东番的官员。 这群人说实话。 放在大明境内,都是些中平之姿。 朝廷朝堂上,任何一个拎出来,按理说,资质都比这群人强。 但做事方面,恰恰相反。 这群人在东番,协助老四创下眼下这片欣欣向荣,令人震惊的基业。 实干能力极其强。 可朝中那群才能更出众、资质更好的,反而碌碌无为。 到底是什么造成,优秀的人才,反而还不如这群资质中平的? 朱元璋回神,拍了拍蒋进忠肩膀,“进忠,这些年你辅佐我们家老四辛苦了,希望以后,你还能一如既往这样,我们家老四,肯定不会亏待你。” 蒋进忠激动的声音有些发颤,“陛下,进忠一定再接再厉,不忘初心!” 这可是陛下啊! 陛下何曾对一个外人如此! 恐怕放眼天下,也就他蒋进忠有此殊荣。 朱元璋又勉励众人几句,然后和朱棣继续往前走,蒋进忠去了后面,去找相熟的蓝玉、方孝孺等人。 走过红毯后。 咦! 朱元璋轻咦一声,终于注意到脚下光滑,没有一点缝隙的路面了。 其他人被朱元璋的动静惊动,也纷纷低头。 朱元璋用脚尖蹭了蹭,好奇看向朱棣:“老四,这是什么石头,你们用什么办法,弄出这么长这么宽,这么完整的石板?” 终于发现了! 朱棣暗笑,回答:“父皇,这不是石头,这是水泥,我们燕藩刚刚弄出来的一种粘合剂,和筑城用的米浆有些相似,不过比米浆更加廉价,用石头在高炉内高温烧制而成,混合砂石,遇水凝固……” …… “成本十分低廉,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问题,也解决了,可用于修筑这种永备道路,也可以用于修筑房屋、农田水利,总之,使用范围十分广,并且经久耐用。” …… 人群后面,百官脸色再次变得更加凝重。 胡惟庸、吕本默默相互对视。 朱允炆弯腰,伸手用力抠了抠。 蓝玉快步走到朱棣身边,迫不及待追问:“王爷,这种水泥可以修建房屋、是不是也能修建堡垒?” 他现在是示范区最高军事指挥官。 整个阴山以北草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他想要确保示范区的稳定。 就必须保证,阴山以北的战火,无法波及阴山以南示范区。 水泥如果坚固性足够。 能修筑堡垒。 阴山不缺石头。 他就能在阴山类似三峡口这种碍口修建大型堡垒,然后沿阴山山脉,修建一系列小堡垒。 如此,整个示范区便固若金汤了。 朱元璋、朱棣都第一时间明白蓝玉为什么这么急切。 朱棣同样也希望示范区好。 示范区的蒙古百姓于他有恩。 且是他给雄英留下的一笔政治财富。 含笑点头,“可以,岸防炮的炮台就是用水泥修筑,可以承受八寸巨炮的反震,只要堡垒修筑合理,就算是一般的步军火炮,也很难炸垮。” 蓝玉点头,笑着搓了搓手。 不过,他没直接向朱老四索要。 时移世易,局势已经变了。 朱老四被那般喊打喊杀。 太子又那般态度。 他怎么好意思,再直接问人家朱老四索要。 确定水泥效果就好。 等安顿下来,他和陛下请示,听听陛下的意思。 小插曲结束后。 朱棣陪同朱元璋继续往前走。 “好粗的浓烟!四哥,着火了吗!” 行进中,后面,老十九指着鸡笼屿西南边深处,惊呼一声。 交谈的众人,纷纷顺着老十九手指方向看去。 只见,七八股滚滚浓烟,升入空中。 朱元璋看来时。 朱棣笑着解释,“父皇,那边是各种工坊聚集区,浓烟是高炉冶铁,烧制水泥产生的。” 这么粗的浓烟? 朱四郎的高炉到底有多大? 百官听闻,暗暗相互对视。 朱棣顺着朱元璋视线,看着远处工坊区。 海湾内,一般是海上吹来的风比较多。 所以工坊区建在西南深处下风口的位置。 海湾内受影响很小。 他有信心,工坊区内,那种大工业雏形,一定能给父皇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 让父皇真正认识到大工业的威力。 “父皇,要不要孩儿现在带大家去工坊区看看?” 朱元璋回神,笑而摇头:“爹在鸡笼屿还要待很长时间,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先带我们去休息吧。” 他不想草草看。 要休息好后。 细细观摩! 来着一次不容易,不看个尽兴深入,他可能会遗憾一辈子。 所以,哪怕内心很迫切,他也要压着。 众人只能压住心中迫切,跟着朱元璋去下榻的地方。 皇室众人住进了朱棣的王府。 朱标安顿下来后,就在书房等着胡惟庸。 片刻后,胡惟庸,吕本联袂而来。 朱标看到吕本微微皱眉,也没说什么,等二人落座,开口询问:“胡先生,老四今天一些含糊说辞,孤需要你帮忙分析一下……”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