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海平面上。 一艘艘战船,乘风破浪靠近鸡笼屿。 御船舰首甲板。 朱元璋、朱标带着朱家一众皇族家眷,远远眺望,远处,出现在视线内,郁郁葱葱的陆地。 两山相夹间,海面向内延伸。 ‘这就是鸡笼屿吗?’ 两天航行,所有人基本都见识了一些大海凶险。 看到两山相夹的海湾,不约而同暗暗松了口气,心头忽的升起一股安稳感。 所有人,都好奇打量着,随着战船靠近,越来越大的岛屿。 “父亲,快看,有船出来了!” 朱允炆突然指着海湾内,驶出来的两个小黑点,大喊。 暗暗得意腹语:看吧,朝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上国,不但四叔得去江浙迎接,现在到了鸡笼屿四叔地盘,四叔麾下的人,也得眼巴巴上赶着讨好朝廷。 外公说,四叔和大明切割后,想让燕藩和大明地位齐平,永远不可能成真。 外公果然没说错。 想着…… 朱允炆微微仰头,眼神余光看了眼朱元璋、马秀英身边站着,和采绿小声叽叽喳喳,听不清说些什么的雍鸣和祈婳。 他们兄妹,在他面前,永远要低人一等! 因为他的父亲是大明储君! 未来的皇帝! 而朱雍鸣兄妹的父亲,只是皇祖父许许多多儿子中的一个罢了。 他们再被皇祖父、皇祖母宠着又如何! …… “四哥过来了。” 众人都在默默打量鸡笼屿时,一位皇女看到朱棣乘坐一艘小船从旗舰而来,大喊一声。 朱元璋等人注视下,朱棣登上御船,快步来到朱元璋面前,抱拳,“父皇,入港之前,海湾两侧山头的岸防炮会为父皇演示炮击,父皇要看吗?”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来了你的治下,听你的安排,我们只带了眼睛和耳朵,你随意安排。” 朱棣笑笑,冲下方送他来的小船打了个手势。 很快,整个舰队,就在相距海湾入海口大约十二三里的位置停下。 “这是要做什么?” “是啊,怎么不走了,咱们还想看看他燕王的鸡笼屿到底如何,怎么到了家门口,停下来了,不让咱们进了?” “是不是自觉无法和咱们中原的坚城相比?” …… 另一艘大船上,百官看着整个船队停下来,纷纷打趣。 朱四郎的确有能力不假。 这些年,搞出一支无敌舰队。 一支数万人新式陆军。 可他搞到的那点钱,恐怕也全都花在这上面了吧? 鸡笼屿内部别说城池了。 恐怕像样点的建筑也没有吧? 李善长冲站在不远处的船东招手,众人纷纷息声。 船东走来后。 李善长询问:“这是要做什么?” 船东笑着微微躬身,“禀韩国公,刚刚咱们周围的战船打出旗语,马上要进行岸防炮炮击演示,那艘正在被拖拽而来的船只,应该就是靶船……” 百官脸色瞬间难堪。 “这是要给咱们下马威吗?” “岸防炮架设在山梁上,这么远的距离,能打中这样一艘小船?” “倒要看看!” “对,倒是要看看,被锦衣卫吹得天花乱坠的燕藩岸防炮,到底如何!” …… 这艘船上,李善长等人怀着好奇,可其他官员,全都义愤填膺,满脸怒色。 不就是火炮嘛。 朝廷难道没有? 奇淫巧技! 吕本坐在轮椅上,和胡惟庸都没说话,相互对视一眼,看向越来越靠近的靶船。 御船上。 朱元璋看着靶船在三里外停下,拖拽靶船的海军战船前往朱棣的旗舰,接收旗舰发出的命令后,向海湾驶去。 扭头询问:“老四,这么远的距离,伱们的岸防炮真能够得到靶船?” 他目测了一下。 靶船距海湾入海口的距离,至少十里。 十里啊! 人徒步行进,大约也要三四炷香时间! 火炮竟然能打这么远的距离? 火器的威力就这么大? 他从未小觑火器威力。 灭元时期,他的军中就已经运用火器。 这些年,老四编练的新军,管身铜炮、来福铳更是证明了火器的威力。 可十里的距离,他还是有些不信。 这些消息,锦衣卫有汇报。 可他始终还是抱有怀疑。 朱标等人也全都看向朱棣。 实在是这个距离,目视一下,总觉不可能。 朱棣含笑道:“父皇,这款岸防炮的有效射程是八里,不过由于架设在两侧山梁上,地势高的缘故,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十一里左右……” 就在朱棣给朱元璋等人讲解时。 两侧山梁炮台内。 闻奇等炮兵营管带和海军一群操炮手,围着长约一丈,3.3米的巨型火炮,馋的流口水。 “这种火炮,咱们陆军什么时候能配置就好了。” “老闻,别做梦了,一吨重,就算真给你们配置,你们陆军用什么牵引这种巨炮?战马嘛?” “哈哈……” “对对对,老闻你就别做梦了,要我说,这种巨炮或许我们海军还有机会使用,我们海军的战船,就那艘旗舰,最大载重三十吨,只要解决船体坚固性的问题,或许能安装这种巨炮,除了我们海军,你们陆军绝不可能!” …… 就当一群海陆军将校争论时,传令兵气喘吁吁从山下跑上来。 大喊道:“王爷令,开始炮击演练!” 海陆军将校纷纷撤离炮台。 闻奇等人经过东旭身边时,都笑着拍拍东旭肩膀,鼓励道:“不要紧张,咱们这巨炮,即便打不准靶船,声势也足够大!” 东旭含笑点头,十分感谢这些叔伯的鼓励。 他也不清楚,他这几个月,依据陆军使用的炮击标尺,进行改进的岸防炮标尺有没有用。 因为口径、弹丸大小、重量,以及装药量的不同。 他也无法保证,刚刚完成的岸防炮标尺,精度如何。 他只是根据两种火炮,口径、弹丸、装药量的倍数关系,对原来的标尺进行了重新调整修正。 对于弹道学,他现在也只有粗浅的实践经验。 陆军使用的这套标尺,是闻叔配合他,打出了整整五百三十四发弹丸,通过反复测量总结出来的。 他虽然把弹道拆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并且证明了,垂直方向的落地时间,和弹丸的重量无关。 下落速度和时间似乎成正相关。 …… 但他现在被时间这个问题给卡住了。 现在他能找到的各种计时工具的精度太差。 根本无法有效总结,速度和时间的具体关系。 他正在想办法寻找解决办法…… …… 东旭怀着忐忑,顺着被清理出的射击通道,一会儿眯眼目测海面靶船方向,一会儿把标尺紧贴在炮管上测量。 片刻后,大声道:“向左两个身位,炮口仰角调高一个标尺刻度!” 瞧瞧,这就是他现在遇到的麻烦。 就连调整火炮的单位,他都没有统一完善。 …… 炮台外侧。 闻奇等人,看着杨东旭指挥下,岸防营将士有人使用转盘调整炮口仰角、左右。 不由微微点头。 闻奇扭头对海军袍泽笑道:“别看东旭这小子年轻,他给我们陆军搞出来的那套标尺很管用……” 一群海军管带听闻奇嘚瑟,唇角不由抽抽。 他们海军和陆军不同。 相比命准率。 他们海军大海作战,更讲究炮击速度。 炮击速度提升了炮击密度。 精度不够,密度凑! 无他。 大海之上,不光战船在时刻移动,就连海面也不平静,时时刻刻都在剧烈颠簸起伏。 变量太多了。 东旭总结出来的这套标尺,根本无法在海军中使用。 炮击密度、以及操炮将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知判断。 最后加上一点点运气。 …… 远处海面上。 就岸防炮操炮的这一会儿功夫,百官就开始冷嘲热讽了。 “不会是他们的岸防炮坏了吧?” “若真如此,燕王恐怕会很难受。” “无法给咱们下马威了!” …… 御船。 朱标扭头,对站在身边的朱棣低语,“老四,这岸防炮装填发射,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这个时间,这个距离,若真有敌军偷袭你鸡笼屿,恐怕对方已经冲进去了吧?” 朱元璋及其他人闻声,看向朱棣。 朱棣笑着摇头,指着右侧山梁,“东旭回来这几个月一直在捣鼓岸防炮标尺,看样子,今天是第一次试射……” “岸防炮长一丈,重一吨,的确很笨重,操作起来不容易,不过岸防炮和咱们步兵火炮,海军火炮使用方法不同……” “鸡笼屿两侧山头,各布置了两门,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四门火炮在操练中,就划定射击区,训练中,只要炮手记住,各自小队配属火炮,炮击的固定射击区,炮口仰角幅度,左右幅度即可,在敌军进攻中,只要瞄准平日训练的射击区即可……” 岸防炮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标尺。 只不过东旭想试着搞一搞。 他乐的支持。 这种钻研,虽然对现在的岸防炮用处不大。 但对弹道会有更深刻了解。 对于东旭研究弹道,应该会有帮助。 朱标点点头,余光看着朱棣。 他十分不解。 杨东旭作为老四的得意门生。 为什么不让杨东旭从政从军。 以杨东旭的能力,若是从政从军,锻炼一两年,绝对能成为老四最大的助力。 可老四,偏偏让杨东旭去搞这些奇巧之技。 不喜欢杨东旭? 算了,这是人家老四和自己学生的事情,他没必要多嘴。 嗵! 突兀的轰鸣声,打断朱标思绪。 朱标、朱元璋所有人,瞬间循着声音看去。 浓烟从右侧山头飘起时,一颗与人头颅差不多大小,黑乎乎的弹丸,呼啸而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