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你们宜兰造船厂产能真正形成后,鸡笼屿造船厂,也要逐步剥离商用造船……” 他更希望,鸡笼屿造船厂在承接海军战船建造的同时。 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中。 比如蒸汽机。 他虽然不愿插手船用动力。 但他希望,鸡笼屿造船厂能肩负起这个重任。 一旦新兴军事科技技术成熟落地,就能把军事科技授权给商用,以此赚取技术暴利。 反哺推动技术。 军事对新技术的渴求更强烈。 商人主要还是想赚钱。 如果现有的技术,不耽误、能满足他们赚钱的需求,他们绝对没有动力去推动技术变革。 即便要求宜兰造船厂去搞研发,成果也不会太大。 相反。 海军却总抱怨火炮威力不够大、战船不够坚固、速度不够快。 陆军总抱怨,来福铳的精度还不够高、射程还不够远…… 至少现阶段,来自海陆军对技术的渴求,更容易推动技术变革。 …… “总之,我对宜兰造船厂的期许,就是在未来,你们能发展成为,天下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 朱棣的宜兰之行很成功。 商贾豪强听闻朱棣一番对未来构想,顿时如同打了鸡血。 同时,也接到了部分来自海军后勤船只订单。 …… 翌日。 朱棣带着雍鸣、尚炳乘坐海军战船,前往福建。 …… 两天后。 闵安镇码头。 人山人海。 学社读书人。 福建地方军政两班官员全都到了。 翘首以盼等着。 叶茂和沈仁站在最前面。 沈仁余光看着叶茂,有些羡慕。 他娘的。 叶茂倒是捞了大便宜。 不久后,可以名正言顺去跟随燕王了。 而他…… 愁啊! “叶大人,听闻王爷扩编四支混成协之事了吗?” 闻声,叶茂回神,含笑看向沈仁,“沈兄心动了?” 王爷扩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混成协的消息早传回来了。 锦衣卫摆在福州明面的办事处,两天前,好一顿鸡飞狗跳。 他能想象,这个消息传回金陵,给金陵带来的震惊! 此番北征,燕藩陆军第一镇已经打出了燕藩新军的赫赫威名。 陆军第一镇只有一万三千人。 燕王扩编四个混成协后。 陆军规模就达到五万之巨! 若是都有陆军第一镇的战斗力…… 朝中敌视王爷者,恐怕要寝食难安了。 王爷此举,分明就是展露獠牙! 沈仁显然是不想在大明干了。 也对,大明官场,哪有王爷那边欣欣向荣。 王爷那边文治尚未显露。 但武略方面的建设,明显比大明这边更先进。 沈仁听闻王爷要扩编四个混成协,能坐得住才怪! 福建军方可不止沈仁一人想去投靠王爷! “沈兄,王爷此番来了,你可以和王爷说说你的心意,但我不建议沈兄现在就去投靠王爷……” 沈仁微微错愕,按捺心中火热急切,耐心听叶茂分析。 “沈兄你是一省军事最高指挥官,咱们大明,你这样的拢共才多少,而且军事又是个极为敏感的事情,和我这种布政使,还是犯过错,将功赎罪的布政使不同,沈兄你若是离开,必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廷内部,对王爷更加激烈的戒备……” “且沈兄你受陛下皇恩,陛下还在,你这一走了之,也辜负了陛下对你的信任。” “王爷现在肯定需要军事将领,沈兄不如成他人之美,为王爷从福建推荐几个,想去追随王爷,且影响力较低的好苗子。” …… 沈仁听明白了。 他的地位太高。 且一直深受皇恩。 现在走,不但会给王爷带来不好影响,使朝堂内,一些人对王爷更加戒备。 同时也辜负陛下。 和王爷说说心意,同时给王爷推荐几个好苗子。 就是帮王爷。 即便晚点,等陛下百年之后,再去追随王爷。 王爷也肯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和一片赤诚忠心,会给他安排一个与身份相同,合适的位置。 不用担心去晚了,将来落后太多。 “多谢叶兄指点!” “来了!来了!” 沈仁话音刚落,激动喊声传来。 二人结束谈话,第一时间向闽江下游看去。 十数艘战船,劈开水浪,速度不慢逆流而上驶来。 ……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 当朱棣从船上下来之际,学社读书人、来迎接的百姓,纷纷下跪参拜。 嘶! 叶茂、沈仁身后的福建地方文武官员,转头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倒吸凉气。 眼睛瞬间瞪大。 沈仁往后面看了眼,心神震荡,暗道:‘若是王爷要带着福建,从朝廷脱离,恐怕也未必不可行!’ 他知道王爷在福建的声望很高。 但没想到这么高! 要知道,按照朝廷规矩。 藩王是没有资格让读书人跪拜的。 可瞧瞧眼前一幕。 这恰恰证明,福建上上下下,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王爷折服。 那些仇视王爷的,如今也只敢藏在家里,小声暗骂几句。 …… 沈仁一边想着,一边和叶茂,领着文武两班快步迎上去。 朱棣和众人寒暄几句,让远处跪拜的读书人、百姓起身后,踩了踩脚下碎石子路,指着笑问:“这条石子路是今年铺设的?” 他回朝时,还没有。 叶茂含笑点头,“今年,臣派人去鸡笼屿请匠人来福建,帮福建建了几座水锤坊,动员百姓在农闲时,修建了这条从闵安镇码头,通过闽县、福州……最终直达建安的石子路……” 朱棣微微挑眉。 这工程量可不小! 鸡笼屿兵工厂,为了提升火炮、火铳制作速度,发明了水锤锻铁法。 因地制宜,利用了鸡笼河的水力。 也算是一门新技术。 可即便沈仁在福建建设水锤坊。 修这样一条石子路。 所需石头以及人力物力,也十分庞大。 “百姓没有被你搞的怨声载道吧?不要为了陛下南巡,给我脸上贴金,搞的百姓民怨沸腾。” 闻言,叶茂等人瞬间笑了。 沈仁替叶茂说道:“王爷,你看看这些百姓有没有怨言?” “这条路,不但沿途百姓纷纷支持,商贾豪强也出钱出粮支持,从闽县到建安这条道路,现在已经被咱们福建人称之为黄金路,这条路,几乎承担着整个福建,将近七成海贸货品转运……” 朱棣耐心听着,渐渐明白。 这条路的运输量十分庞大。 而经常下雨泥泞,以及冲刷出的沟坎,严重影响货品转运闽县码头。 百姓、商贾因此都有损失。 所以,当叶茂提出要修一条,不惧雨水冲刷的石子路时。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贾都积极响应。 百姓出力。 商贾豪强出钱出粮。 …… 朱棣放心了,笑道:“我们先去闽县,边走边说。” 一路上,朱棣骑马观察。 闽县的变化很大。 闵安镇变化更大。 叶茂介绍,仅仅一个闵安镇,如今就有二十万人! 依托闵安镇的码头为生。 临近中午。 抵达闽县。 叶茂带朱棣来到闽县县学。 朱棣更是感受到,闽县的财大气粗! 新建的县学,使用了红砖瓦顶,占地面积,都超过了金陵府学! 叶茂见朱棣惊讶,笑道:“王爷,这是徐县令离开时就设计好的规划,当时,徐县令就预想到,未来咱们闽县的人口一定会膨胀,随着百姓富裕,会有越来越多百姓子弟读书……” “徐县令的预测完全正确,如今,闽县人口规模已经突破五十万,是咱们福建第一大县,比布政使所在地福州人口数量都多,闽县依托闵安镇码头,更是富得流油,闽县新任县令,也就是原来的县丞,决定拿出一部分归属县府的财税节余,支持闽县县学,闽县县学彻底放弃盈利目的……” 朱棣点点头。 其实,县府的县学,在很多地方,就是官府的小金库。 闽县现在富了。 继任县令愿意这样做是好事。 不给孩子们花在读书上。 这笔钱,也会被地方官员吃喝贪墨掉。 何况,他这次回来,主要是接收今年的财税。 至于大明境内,乃至福建,将来如何发展,他不想掺和。 也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了。 “今年的财税收入是多少?” 叶茂笑笑,‘王爷总算问及此事了!’ 按捺着激动,汇报道:“禀王爷,今年在养殖、玉米秸秆酿酒、经济树木方面,进行精细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很大,像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酒、红枣制作的糕点等等,已经推到邻近的江浙、江西、广西等地,售卖的极好,有钱人喜欢咱们福建产枣糕、普通百姓喜欢喝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低价美酒……” “今年福建税赋,总计两百八十万两!” 他已经派出右布政使回朝汇报了。 能预测,这个数字,对朝堂的震动! 去岁两百万两。 今年两百八十万两。 在去岁基础上,增加四成! 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王爷指导建设的福建,才能保持如此高增长! 他有信心。 今年福建就能挤入全国各省前三! 能稳压福建的。 恐怕也只有年年排第一的江浙和万年老二直隶了。 大明精英层敌视、排斥王爷。 他就用数字,狠狠抽这些人的脸! 朱棣缓缓回神,沉默片刻,转身看着众人,“这份成功来之不易,我带走两百五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用于扶持福建境内,那些环境恶劣的村庄、土司部落吧,至少要把路修通,他们产出的货品可以更容易运出来,土司部落,也更容易和我们进行交流,促进彼此迅速融合……” 他原本准备一锅端的。 可这笔钱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