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朝中时。 大哥对乡土村社的态度是,父皇推行,他顺从。 然后派出方孝孺等一批有能力的青年官员去地方上打开局面。 在乡土村社新政中,大哥本质角色,并不是革新的急先锋,只是一个依令执行者的角色。 雇工身股制,大哥更是摆明态度,反对全面推及天下。 就连方孝孺提出的皇商雇工身股制,也一直没有表态。 这样做的目的。 其实他早看清楚了。 这种故意表露出,偏向于‘保守’的态度。 给了很多反对者希望。 好处很多。 首先,反对者不会闹得太凶。 因为大哥给他们一种,大哥登基当皇帝,一切还能改回来的错觉。 其次,这种错觉,造就了,大明顽固保守,死抱着自己那点利益,不肯放手的庞大精英阶层,对大哥的鼎力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 这些年,大明精英层越发强烈支持大哥的原因。 大哥在朝中,这种出于政治利益的模棱两可做法,他并不反对。 可…… 战争和政治不同! 虽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但战争进行中,就不能添加那么多政治利益! 搞什么模棱两可! “因为大哥的缘故,我麾下更多兄弟无辜牺牲,还让妙云他们身陷险境……” 哎! 朱元璋叹了口气,老四的愤怒可想而知。 “那你为何没做呢?” 其实,在他心里准备中,老四若是真这样做了。 他会废了标儿,把皇位传给老四。 朱棣摇摇头,“父皇,我若是真的要这样做,蓝玉、乃至二哥、三哥他们都会反对我,我要先打垮他们……” …… “四十万北元军,虽然已经归顺我,可他们到底是外族之兵,我不可能带着一群没有汉化的外族之兵,进攻大明……” “其次,我若进攻大明,就等于完全不顾妙云他们。” 一旦他的兵锋越过长城。 或者海军战舰炮轰金陵。 金陵城内的敌视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对妙云他们动手。 即便瞒着父皇先斩后奏。 这群人也理由充分。 依着这群人对他的仇视,完全能做得出来。 他不可能为了一个皇位,把自己这么多年经营的家都舍弃。 这也是最主要原因。 “再次,即便父皇把储君之位交给儿臣,儿臣想坐稳也不容易……” 大哥这二十几年,父皇帮助,以及大哥自己经营的太子系多么庞大? 地方势力也仇视他。 难道,他学太宗皇帝李世民,把大哥一脉杀绝? 其他人还好。 他能对雄英下得了手吗? “最后,儿臣本来对储君之位也没什么想法,当然,若是当时妙云他们出事,儿臣会不择一切代价的,哪怕把咱们大明打的四分五裂,儿臣背负万世骂名,都在所不惜。” …… 朱棣毫无保留,将他当时的各种想法,以及应对各种变化的安排,全盘托出。 …… 朱元璋和马秀英相互对视。 全都松了口气。 他们不是怀疑老四。 也并非想试探老四。 就是想让老四把心中郁结说出来。 说出来,发泄出来,对身体好。 这种话,他们不倾听,老四还能向谁述说。 “对于示范区的人员安排,你有什么想法?”朱元璋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 仿佛,刚才一切都没发生过。 朱棣略微沉吟,抬头,说道:“朝廷对示范区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这百万人,最终放下手中的刀,认同大明人的身份,通过教育,最终使之认同炎黄子孙的身份……” …… “儿臣建议,治理示范区,以蒙汉官员搭配为主,儿臣推荐,蓝玉主管示范区军事,张玉主管示范区民事,朝廷只在中原迁民聚居区派遣汉官,这些官员,也最好是熟悉蒙古人的汉官……” 蓝玉是大哥的妻舅。 大哥肯定放心。 张老大则救过大哥,想来会成为大哥的心腹。 这段时间,他刻意和张老大疏远,就是希望,张老大能承担起这个重任。 帮他把这百万追随他南下的蒙古百姓安置好。 至于给张老大请功封爵这件事。 他也不准备插手。 大哥为了笼络张老大,肯定会给张老大请功。 他若多此一举,反而对张老大不利。 …… 这一夜。 一家四口谈到很晚很晚…… 翌日,朱标抵达。 众人纷纷去看望朱标。 朱棣去后,所有人主动给兄弟二人腾出空间。 朱标一路南下,虽然速度不快,可对于现在的身体,负担还很重。 躺在床上,脸苍白看着朱棣。 “老四……”朱标开口,打破沉寂,“这次,大哥对不住你。” 朱棣摇了摇头,“大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就不要说了。” 只此一次了! 朱标嘴唇动动,也明白,兄弟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这样的事情,只此一次。 从老四不苟言笑,干净利落的打断他的话,就能看出。 朱标勉强笑着点点头,指着胸口,笑着打趣:“大哥胸口还留着一颗弹丸呢。” “我不敢给大哥取。”朱棣笑着回答。 哈哈…… 兄弟二人顿时爽朗大笑。 他们在说什么,只有他们彼此知道,即便外人听到这番话,也无法揣测他们说这番话时,内心想什么。 外面等待的众人,听闻笑声后,纷纷松了口气。 尤其是太子妃常氏、蓝玉等人。 无论如何,至少这对兄弟现在没有反目成仇。 朱标轻轻咳嗽,平缓笑意,看着朱棣,感慨道:“你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再也不是当初,要大哥监督管束的弟弟了……” 话中,话锋徒然一转,“老四,大哥想让雄英留在身边……” 朱棣微微皱眉…… 兄弟二人目光对视。 朱标直言不讳道:“现在当家做主的是父皇,你的所作所为,父皇能接受,大哥就没什么不能接受,但将来,若是雄英像你这般,受点委屈,就在自己预判的情况下,夺兵权……” “听闻自己的学生只是被抓,就纵兵杀三百六十八人,若如此,我无法接受。” 他说的是真心话。 他并不介怀老四此番的行为。 他很清楚,老四没有那种野心。 但他不能让雄英变成另一个活脱脱的老四。 父皇放纵老四做的事情。 他不会放纵雄英。 此事,他选择第一时间和老四先说。 朱棣沉默,其实,他还有很多东西,想交给雄英。 可大哥作为雄英的父亲,大哥都提出来了。 他无法拒绝。 通盘想清楚后,朱棣含笑点头:“好。” 他很清楚。 大哥有些话没有说透。 比如,雄英不能太像他。 否则,敌视他者,会把这种敌视,转嫁到雄英身上。 这对雄英的将来十分不利。 大哥恐怕也从此番事变中,真正看到了,敌视他的人,多么庞大。 这是替雄英考虑。 …… 在朱棣离开朱标下榻房间不久后。 朱标要把朱雄英留在身边的消息,很快传开。 百官顿时弹冠相庆。 “太好了!” “太子爷终于醒悟了!太孙决不能成为第二个朱四郎!” …… 吕本房间。 吕本靠躺在床脚,喜忧参半看着胡惟庸,“胡相,朱雄英回来,对咱们有利也有弊啊!” 利处。 就是朱雄英没有了朱四郎的庇护。 或许,将来会惹出,让太子爷厌恶之事。 弊端也十分明显。 外面同僚弹冠相庆,便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他们更想看到,百官因朱四郎,而仇视朱雄英。 胡惟庸一笑,“吕大人,至少,太子把朱雄英留下的举动,已经证明,这对兄弟已经无法像以前那般融洽了,不是吗?” 哈哈…… 二人顿时压声开怀大笑。 …… 朱元璋下榻的院子。 朱棣一家四口,也在这个院子。 这是独属朱棣一家四口的尊荣。 朱元璋站在窗口。 马秀英轻轻靠近,给朱元璋披上一件衣服,询问:“看什么呢?” “雄英,刚刚去了老四的房间,小家伙心情肯定不好……” 别说雄英,当他得知标儿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既愤怒生气,又无奈。 …… “四叔……” 朱棣房间内,朱雄英进来后,就突然闷头给朱棣跪下。 朱棣知道雄英难受,没有制止,等雄英开口,笑着扶起,见小家伙眼睛红红,笑道:“哭什么哭,你又不是见不到四叔了,你将来肯定会代表咱们大明,频繁来访问四叔的,四叔在吕宋建国,记得来!你这眼泪留着,等四叔百年的时候,再哭!” 朱雄英抬手,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朱棣拍着朱雄英肩膀,“今天四叔再给你上一课,这一刻,是如何做一个上位者!” 朱棣神色渐变严肃。 “首先,在你没有掌权时,不要提出个人色彩太鲜明的东西,尤其是四叔提出的两项新政,大明的精英层,未来必然会逼着你对这两项新政进行表态,你就告诉他们,皇祖父、你父亲什么态度,你就什么态度,你甚至不需要有态度,只要做他们交代你的事情即可。” …… 雄英认真倾听。 …… “你来告诉四叔,官员分几等?” 朱雄英思考片刻摇头,他很清楚,四叔所问官员分几等,绝不是品级。 朱棣伸出三根手指头,“三等!” “一等官,这类官爱国爱民,君主在他们心中只排末尾,这类官很少,每一个都是宝贝,你身为上位者,这类官,往往会让你很生气,但记住四叔的话,只要他不变,没有野心,你就要一直容得下他,这类官,数量少,但却能真正为一个政权的繁荣、发展、进步提供动力……” …… “二等官为皇帝家臣,这类官,忠君甚于爱民,这类官不多,但比一等官多,对这类官员,你要用之,但也要防之……” …… “三等官在四叔眼中就是奴才,这类官最多,四叔告诉你,奴才的确能替你办很多事情,也十分会讨你欢心,但你始终要记住,这类官最廉价,有许许多多人,想做上位者的奴才,千万不要心疼一个奴才,这类奴才,该杀时,要毫不手软的杀!” 古往今来几千年文明史。 奴才最多! 可奴才最廉价! 但就是有些上位者,用惯一个奴才后,就舍不得杀。 太蠢! 奴才这种人人争先恐后抢着做的角色,杀了还可以培养。 代替者不行,杀了继续培养。 “当然,人并非一成不变,上位者引导调教的好,家臣慢慢也可以转变为一等官,就好像进忠……” 进忠现在,虽然也首先忠心于他。 但已经把爱国爱民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这已经十分趋近一等官了。 “总之,你要记住,想要把一个政权建设好,就要在三个等级的官员两头做文章,减少奴才的数量,尽可能挖掘启用,增加一等官,若是满朝奴才横行时,一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衰亡的开始。”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