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四……燕王竟然能动员四十万牧民兵,百万牧民?这怎么可能!” …… 刘伯温瞧着百官满脸震惊,眼中,无法遮掩的恐惧。 成了! 暗道一句。 不紧不慢道:“赵尚书认为,此战燕王以及陆军第一镇劳苦功高,燕王应该恢复爵位了,同时,应当数倍补偿陆军第一镇军饷、抚恤,你们呢?以为如何,若是同意,陛下才会派遣锦衣卫去给燕王传讯。” “至于关中之事,锦衣卫汇报中提及,有人向北元走私,布政使孟公麟在燕王北征期间,不但贪腐,在燕王为朝廷流血北征期间,背后捅刀子……” 百官顿时如同吃了苍蝇般难受。 西安那么大的惨案。 对待他们这些官员,如同奴才般宰杀。 难道就这么算了? 可不算如何? 朱四郎……燕王现在控制的大军中,四十万都是受其个人威望影响的草原人! 原本大家不害怕燕王。 是认为,只要逼反燕王,朝廷兵马中,肯定不会有太多丘八,跟随燕王造反。 可现在,人家根本不需要依靠朝廷兵马。 以其统兵能力。 四十万草原牧民兵。 这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百万……百万牧民……’ 百官想到这个数字,就不由寒气直冒。 “赵大人提议甚好!” “没想到陕西布政使孟公麟及陕西官员如此恶劣,该杀!” “燕王是为国锄奸,理应受到嘉奖!” …… 有人开头后,瞬间,百官纷纷转变口风。 李善长站在后面,看着这滑稽一幕,不由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开。 燕王朱棣,手段高明啊! 百官胆寒,不敢再闹了。 外面的士绅、读书人还敢继续闹? …… 哼!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汇禀后,冷哼一声,看着一直跪在地上的纪纲:“派出锦衣卫,去给朱棣传讯,让他统帅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燕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夺兵权,屠戮布政使司血案,震惊天下,这等大逆不道,非但没有处罚,还要受赏?’ 纪纲顿时傻眼。 更可笑,过去一段时间,喊打喊杀的人。 现在竟然支持厚赏燕王。 ‘一群贱骨头!’ 纪纲暗骂一句,大声领命:“遵旨!” 随即,匆匆离开。 …… 消息很快在金陵城内传开。 “燕王六十五万大军演练!” “其中四十万都是草原牧民兵!” “听说,跟随燕王南下的部落牧民,就有百万之巨!” “朝廷要厚赏燕王,陛下英明啊!” …… “诸位同窗,今年的秋闱,我不准备参加了。” “我要去游历天下求学。” “同去、同去……” …… 当天,无数云集金陵,等待秋闱开考的读书人,仓皇收拾东西离开金陵。 同时离开金陵的,还有士绅、商人…… 朱元璋很快收到消息。 哼! 冷哼一声,看向刘伯温,“离开的考生多吗?” 这些人,分明就是害怕老四回来秋后算账! 刘伯温苦笑,“恐怕今年秋闱得取消,据估算,至少走了九成读书人,士绅、商贾也找各种理由离开金陵,整个金陵城,一天时间内,少了将近数万人!” 权贵、将领、士绅、商贾,今天几乎是拖家带口离开金陵。 当官的走不了。 也把家人安排走了。 这分明是怕燕王回来后,按照西安方式,一一清算! 以一人之威,而震天下! 没想到,他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如此一幕。 刘伯温唏嘘感慨之际。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那就对外宣布,今年战争虽然结束,后续事情还很多,秋闱取消。” 待刘伯温离开后。 哈哈…… 朱元璋仰头爽朗大笑。 经此事之后。 只要老四活着一天,就无人敢造大明的反! …… 数日后。 蒋瓛亲自来到张北城。 再见到朱棣。 蒋瓛感慨万千。 他虽然在北平,可也知道金陵的消息。 随着西安血案以及燕王六十五万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金陵,不但喊打喊杀声没有了。 喊打喊杀的人,都开始给燕王请功了。 多可笑,多滑稽! 据说,随着读书人、士绅、商贾纷纷心虚恐慌出走,整个金陵城一下子都冷清了。 此番,金陵的闹剧,不但没给燕王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害。 相反,还检验了天下百姓对燕王的态度。 更让整个大明精英层,全都亲眼目睹了,燕王朱棣的手段和威压! …… 蒋瓛强行收敛思绪,抱拳恭恭敬敬道:“王爷,陛下及满朝文武,请您率领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呼! 长长吐气声,顿时接连响起。 蓝玉、朱樉等人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松了口气,齐齐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蒋瓛,略作沉吟,吩咐:“转告朝廷,百万部落民,尚未安置,我需要时间,暂时无法回朝。” 蒋瓛面色微微凝重。 这是干什么! 不愿收手? 唇角动动,劝说的话刚到嘴边,见朱棣微微皱眉,心头一紧,忙改口道:“是,卑职马上派人将王爷的请求,转告朝廷。” …… 攻守突然翻转。 朱棣不肯回朝,继续领兵屯扎长城外的消息传开后。 金陵百官慌了。 开始不停上奏,为朱棣请功。 奖赏也越来越丰厚。 消息传到张北,朱棣依然不为所动。 只是告诉朝廷,尚未安置好百万牧民,无法回朝。 而朱标清醒的消息传来后。 朱棣更是不着急了。 直接带着四十万牧民骑兵,从张北出发,一路向西,跑到河套地区。 吓得延安府、大同府边境大明守军战战兢兢。 …… 鸡笼屿。 冶铁工坊。 俞靖刚刚带着一群俘虏返回东番,就被蒋进忠带到冶铁工坊。 俞靖看着差不多两丈高,由好几节铁皮卷成,直径约一丈的巨型‘铁桶’,铁桶周围,还搭建了铁制的梯子! 这不是浪费嘛! 知不知道,王爷治下,铁的消耗多么大! 没好气,扭头,“老蒋,你就是要给我看这个东西,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热?” 嘿嘿…… 蒋进忠得意一笑,冲冶铁师傅点了点头。 工匠拿着一根铁钩子,勾住‘铁桶’底部一个拳头大小的小门。 俞靖目视中,匠人用一根铁棍,不停往小门内捅…… 某刻,俞靖眼睛顿时瞪大。 红色高温的粘稠液体,从捅开的小洞中,缓缓流出来。 顺着下面的引流槽,流入一个个定型槽内。 距离近,高温烫的俞靖脸皮微微刺痛,满面通红扭头,激动大喊:“铁!老蒋这是炼铁的东西?” 蒋进忠点头,得意笑道:“这是咱们冶铁坊在原本泥炉基础上,新搞出来的炼铁炉子,一次性,可以炼铁一千市斤!而且,这种炉子,不会像泥炉炼铁一样,频繁损坏,能用很长时间!” …… 他们东番到处要用到铁。 冶铁坊建设的泥炉子,都赶不上烧坏的。 “这种炉子,里面有一层陶土坩埚,十分耐高温,工匠预估,这样的高炉,用十几年都坏不了,以后,咱们需要多少铁,只要建更大、更高,更多这样的高炉就可以了!” “等陛下南巡的时候,来看看咱们的高炉,一定能惊呆!” 俞靖顿时笑了。 “蒋大人,俞统制……” 就当俞靖要说话时,身后传来急促声。 俞靖二人转身,就见叶茂匆匆而来。 两人不由惊讶。 叶茂在福建,怎么跑东番来了。 叶茂靠近后,就气喘吁吁道:“快!王爷出事了……” 听闻叶茂介绍福建以外,各地士绅、读书人对朱棣喊打喊杀的事情。 蒋进忠、俞靖脸色顿时难堪。 …… 当天。 三百艘海军战船,又加第一混成协,半个协兵力启程。 同行启程的,还有毛骧统帅的军情司成员。 在俞靖启程时。 同时以朱棣的名义,请求福建海商同行。 将近六百艘大小船只,不装任何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沿海岸线驶向北方。 …… 金陵。 皇宫。 坤宁宫。 朱元璋坐在榻边,揉着膝盖,说道:“准备准备,咱带你去北平看看……” 马秀英微微愣怔,放下手中书,“去看标儿,还是去看老四?” “都看!主要是老四。”朱元璋苦笑,“咱有感觉,老四肯定不会回金陵,会从河北战俘营直接出海,离开咱们大明。” 他也是在老四第三次推辞回朝,才意识到的。 “这一次,咱们大明有些该死的东西,真的让老四寒心了!”朱元璋手紧紧攥住,眼中寒光一闪。 许久后,默默叹了口气,“这一走,往后恐怕再想见一面就难了!” 老四这一走,除非他和秀英病危,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马秀英拿书的手,不由微微攥紧……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或许,除了生老病死,再能见老四,只能是重八去福建南巡时了。 …… 翌日。 朱元璋南巡前,要率先北巡的消息便在金陵传开……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洪武血案,准备留给朱棣,也是本书最大一个高潮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