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及江宁县令方孝孺外。 就没有金陵官场上的人来了。 不过,蓝玉他们虽然没来,却也派人送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给三个小家伙。 给足了他面子。 洪武九年,他是怎么也没想过,他和蓝玉的关系会如此。 朱棣笑着抱拳拱手。 沐英看了眼耿炳文,笑问:“听蓝春他们回来宣传,苏四叔要给耿瑄和春晓盖房子?” 他和蓝玉带着耿炳文,刻意在早朝的路上,追上老四。 其实就是想帮耿炳文打听打听耿瑄成婚后消息。 耿炳文竖起耳朵。 朱棣眼神余光看了眼耿炳文,笑着点头,“是啊,连建房子的地址都选好了,苏四叔别提多高兴了,直把耿瑄当亲儿子看待……” 苏四叔家只有两个孩子。 一个春妮、一个春晓。 都是女娃。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四叔、四婶就各种想办法,想生个男娃。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哪怕日子好过了。 许是年龄大了,四婶儿倒是又给四叔生了一个。 不过还是女娃。 …… 苏春妮嫁到隔壁邻村,因为在村里学了算数,本来就很受婆家重视。 后来邻村也搞乡土村社。 苏春妮的知识发挥了大作用。 听村里乡亲说,苏春妮现在都是邻村乡土村社的幕后带头人。 明面上的带头人,是苏春妮丈夫。 春晓比苏春妮更优秀。 这些年,整个金陵城都家喻户晓。 …… 两个闺女也孝顺。 这些年,四叔、四婶儿都看开了。 “突然间,多了耿瑄这么个上门女婿,四叔、四婶儿别提多高兴了。耿瑄成婚当天,高兴,喝醉了,还说了,将来有孩子后,至少要让一个孩子,跟着四叔姓。” 耿炳文唇角抽抽,接着又笑了。 他这个小儿子,打小混账是混账了点,可有个优点,本性不坏! 看得出来。 臭小子在苏家很受重视,没有因为他们做父母的,对他成婚不理不睬而受委屈。 人家苏家夫妇,这么‘抬举’他。 小夫妻两将来有孩子后,其中一个,跟着苏家姓,给苏家延续香火,又有什么不可。 他不是那种迂腐之人。 朱棣一直在暗暗观察耿炳文。 见耿炳文没有生气,满意点点头。 耿炳文的心事解决了。 蓝玉笑道:“王爷,你要做好准备,陛下有意任命你为检校官,我和沐英做你的副手,检校陆陆续续赶到金陵,准备开赴北上的各军,另外,还要督办粮草等等……” 怪不得泰山说,老头子要给我压担子。 若真如蓝玉所说。 这担子可不轻。 他们要检校过目、监督数十万大军,以及粮草辎重。 接下来,有的忙了。 “老四,你那群徒弟,跟着你回来了吧?”沐英笑问。 朱棣点点头。 沐英道:“到时候,把这群孩子带上,当初督查百官时,我们虽然不在金陵了,可也听说过他们的事迹,有他们帮助咱们检校、监督,咱们能轻松点。” 老四这群学生,十分善于统计核算。 这恰恰是此番检校,最需要的技能。 当初七八岁时,就能协助老四督查百官。 这些年,恐怕更优秀了不起了。 朱棣笑着点点头。 这样的锻炼机会十分难得。 别人家孩子,想参与还没机会呢。 就是蓝春等人。 虽然有蓝玉这个父亲。 可朝廷恐怕也不敢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让蓝春这些二世祖参与。 …… 果如蓝玉透露的。 当天早朝,朱棣被朱元璋任命为北征督办检校。 蓝玉、沐英、朱樉、朱棡分别为副督办。 特批准朱棣在朱府,成立办公点。 期间,负责一应事务的各级官员,直接去朱府向朱棣汇报。 督办前的第一件事。 就是召集参加北征的各级将领,前往陆军第一镇大营,观摩新军。 朱棣知道,老头子这是担心从外面调回来的将领,对他这个督办检校官阳奉阴违。 也让这些人,看看陆军第一镇新军,感受一下新风气。 …… 早朝结束。 百官鱼贯而出。 看着朱棣、朱樉、朱棡等皇子们,说说笑笑走在前面。 纷纷低语议论。 “在朱府直接办公,这不就是开府建衙,自设班底嘛!” “这就是一个独立于朝廷的小朝廷!” “太子这个北征统帅,陛下尚未任命,朱四郎到先得重任!” …… “老四,你信不信,后面有人骂你。”朱樉往后看了眼,笑着打趣。 朱棣笑笑。 兄弟们纷纷打趣。 “人不妒忌是庸才!” “牢骚话越多,恰恰证明他们拿四哥无可奈何!” …… 朱棣笑着瞪了眼,几个嗓门最大的兄弟。 …… 当天。 朱棣就在府内,搭建起了督办班子。 随后,便正式投入忙碌中。 别说,督办过程中,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督查匠作监准备情况,才发现,匠作监竟然还在把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制作长管身火铳。 而火药和弹丸的准备十分不充足。 朱棣暗暗捏了把冷汗。 此番北征,数十万大军中,他陆军第一镇、太子卫率、京营三支新军,总计就七万多人全部使用火铳。 再加上大明原本军中配属的火铳。 两种型号的弹丸,以及火药需求量十分大! 火药、弹丸如果跟不上,新军的战斗力至少缩减一半! 当即亲自插手,调整匠作监生产重点。 同时,担心匠作监为了进度,不顾质量问题,把东旭这个东番兵备官亲自派到匠作监盯着。 …… 这一日。 夏原吉匆匆来到朱棣在府中,办公的官房。 见面后,就气喘吁吁把一个小袋子,放到朱棣面前,“师傅,有人在粮食上做了手脚!” 朱棣把茶杯推到夏原吉面前。 “先喝口水。” 话中,解开小布袋子,抓了一小把米放到手心。 米粒上,有一些灰绿色的斑点。 捏了几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呸! 下一秒,朱棣就猛地吐出来,脸已经变冷,摊手指着掌心的米粒,“有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陈米也就算了。 将士们没那么多讲究。 可这些米,咀嚼已经发苦了! 冒着生死,盯着塞外的寒风,进入塞外征战,流血流泪,如果将士们只能吃到这种发苦的米。 别说引发疾病了。 就是士气,都会受到影响。 “这种米多吗?” 夏原吉摇头,“不是特别多,只有一部分,和好米掺和在一起,我们抽查都差点忽略,根据我们走访,这样掺杂的米,大约占所有军粮的三成……” 朱棣脸都黑了。 或许坏掉的米不算太多。 可掺杂的三成军粮,肯定不能往北平送了。 朝廷必须尽快筹集补全三成军粮。 “管库的负责人已经被我们控制,恐惧之下,全都交代了,是户部、兵部负责筹备军粮的部分官员,联合大都督下面部分官员,用朝廷筹备的军粮,以一斤好米,换三斤陈米的方式……” 朱棣明白了。 他刚才尝过的这种陈米,别说拿来让人吃。 就是喂牲口,都容易喂出病。 可以说,这部分米根本卖不出任何价格。 一斤好米,换三斤牲口都不能吃的坏米。 坏米让将士们吃。 好米拿到市面售卖。 上上下下这群人,都能收获不少! 朱棣深吸一口气,从袖口取出御赐金牌,递给夏原吉,“把这块令牌交给谭渊,让他派兵,拿着这块令牌,按照你们审问出来的涉事名单,一个不留缉拿,其家人,陆军第一镇派兵严格看管!” “是!” …… 一个时辰后。 金陵城武定门。 “把总,快看!” 一名值守将士惊呼一声,指着远处。 谭渊、张武骑马而来,身后第一标将士荷枪实弹,发出嗒嗒嗒步点声,小跑着抵近金陵城。 当值把总脸色变了变,忙迎上去,“谭统制,你们这事?” 谭渊一手高举御赐金牌。 把总看到后,带着值守将士纷纷跪下。 这可是陛下赐给燕王的御赐金牌! 见御赐金牌,如朕亲临! 谭渊冷冷道:“奉北征督办入城执行任务,至于什么任务,属于高度机密。” 话罢,猛地挥手。 嗒嗒嗒…… 在武定门京军值守将士注视下。 陆军第一镇第一标将士,如同出笼猛虎,冲入金陵城内。 “把总,咱们就这样,放一群背着火铳的第一镇兄弟入城,真的没事?” 把总唇角抽抽,没好气道:“你让老子怎么办?陛下的御赐金牌!你不知道,这块金牌的威力嘛!” 何况,人家燕王若是真造反,也不该选在这个时间吧? 眼下,北上大军云集金陵。 燕王最强的海军战船,一千五百门火炮也不在金陵。 “咦!陆军第一镇的将士,怎么突然入城了?” “可不是嘛,自从演练结束后,俺就再也没见过陆军第一镇将士出营。” …… 当陆军第一镇突然出现在金陵城时。 百姓纷纷惊讶议论。 随着第一镇第一标将士,直接拿着朱棣的手令,冲入一个个官员府中,以及谭渊、张武,亲自带兵,手持御赐金牌,出现在大都督府,拜见大都督李文忠,说明来意。 李文忠亲自协助,直接从大都督带走十几个官员后。 消息不胫而走。 整个金陵瞬间震荡。 …… 镇抚司衙门。 “什么!” 蒋瓛蹭一下起身。 纪纲重复道:“禀指挥使,就在刚刚,城内锦衣卫突然来汇报,燕王的陆军第一镇第一标,奉燕王之命,手持御赐金牌突然冲入金陵城,查封戒严了户部、兵部、大都督府在内,数十名官员的府邸。” 蒋瓛追问:“有没有打听到,朱四郎为什么这么做?” 纪纲摇头,“事发太突然,被查封的官员府邸,都被第一标派兵戒严了,咱们安插在这些官员府中的锦衣卫,根本传不出任何消息。” “你继续打听。” 蒋瓛交代一句,就匆匆往皇宫赶去。 朱四郎擅自派兵入城。 这事太大了。 无论朱四郎到底想做什么。 他都必须马上向皇爷汇报这个情况。 …… “皇爷,臣蒋瓛求见!” “进!” 略带怒意的声音从门内传出,蒋瓛微微皱眉。 推门而入,愣怔…… 朱棣带着夏原吉站在御案旁。 朱标竟然也在。 蒋瓛回神,快步走过去,行礼后,看了眼朱棣,汇禀:“皇爷,燕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突然手持御赐金牌进入金陵城,臣不知发生了什么,所以来向皇爷汇报……” 哼! 朱元璋微哼一声。 抓起袋子,啪一下,狠狠砸在蒋瓛脸上,“老四派兵入城,就是因为这件事!你锦衣卫都是聋子瞎子嘛!” “让那些蛀虫,把一些喂牲口都不吃的坏米,掺杂到北征军粮中!” 蒋瓛脸微微刺痛。 顾不得疼痛,低头,就见脚下散落的米粒上,有些灰绿色的霉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