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丘福、朱能,跟着周浪所统帅的两个营骑兵,冲过浮桥,连夜奔向溧水县时。 溧水上游。 蓝玉统帅太子卫率,来到河岸边。 湍流河水,在火把映照中,滚滚向前。 “三哥,常茂他们肯定在附近,偷藏了船。”蓝玉收回落在河面的视线,距溧水还有段距离时,常茂就主动提出,带领一队斥候率先行动,在溧水沿岸村庄寻找船只。 当时他就猜到。 常茂肯定作弊。 提前搜罗船只,藏了起来。 对抗演练方案的制定经手了很多人。 虽然保密。 路线也由抽签决定。 可常茂的身份,想打听点细节,提前得到点暗示,并不难。 他很怀疑,常茂早把溧水沿岸的船只,全都搜罗光了。 朱老四别想得到一艘船! 溧水不算太深。 最深处也就一人深。 浅一点的地方,可以直接涉水泅渡。 但现在已经十一月了。 涉水泅渡到对岸,陆军第一镇浑身湿漉漉,别想跑的太快。 而且,一旦朝廷为对抗演练准备的火药浸水湿了。 也会被评判小组,判定为战力折损。 还有炮兵。 涉水泅渡,炮兵就无法过河了。 也会被判定为战力折损。 徐达眼底无奈一闪而逝,蓝玉想到的,他当然也想到了,可有什么办法。 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对抗演练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四郎肯定也知道。 不过,只要陆军第一镇尽了全力,即便输,也虽败犹荣。 想到这里,徐达笑道:“不用多想,战场上本来就没有公平可言,相较于陆军第一镇,参与对抗演练的两支朝廷新军,是本土作战,自然拥有各种天然优势。 现在完全可以看做一场实战,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出现在你们防守的溧水县,真实的战场,你们也肯定会提前搜罗毁掉溧水河畔的渔船,不给陆军第一镇轻易渡河的机会……” 蓝玉听闻,心里舒服了许多,却满嘴苦涩笑了。 这样说也没错。 可…… “可如果这样,我们都输给陆军第一镇,那陆军第一镇这支新兵,真实战斗力就十分骇人啊!三哥!” 这就相当于,朱老四带着陆军第一镇,打入他们的地盘。 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 还取得了优势! 陆军第一镇,没有过硬的素质,办不到! 想到这里,蓝玉顿时精神抖擞。 眼中闪过强烈的胜负欲。 此刻,他特别想看看,他们拼尽全力,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 陆军第一镇,有没有过硬的素质? 力压他们! 徐达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蓝玉巧妙捕捉到,眼中恍然之色一闪而逝。 哈哈…… 随即爽朗大笑,指着徐达,“三哥,你还真是个老狐狸!一路鼓励咱,你其实更想看看,你女婿的陆军第一镇,真实素质!” “你甚至倾向,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拼尽全力,都不是陆军第一镇的对手!” “是不是?” 徐达脸上笑意更浓。 “统制,常标统回来了!” 就在此时,蓝玉身边将领提醒。 徐达、蓝玉顺着将领手指方向看去。 上游,三十几艘渔船顺流迅速驶来。 片刻后。 常茂登岸,太子卫率将士冲上去,开始利用渔船在河面上搭建浮桥。 常茂来到蓝玉面前,笑道:“统制,幸不辱命,找到了三十五艘渔船,我花钱雇来了,同时,还在附近村子,花钱拆了一些门板。” 蓝玉看着常茂,点点头。 若是换做没有彻底想通前,常茂和他汇报这些。 他一定会忍不住,拿鞭子抽死常茂。 三十五艘渔船、门板,这分明就是早准备好的。 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渔船。 “回你本部,做好渡河准备。” 常茂狐疑看了眼蓝玉。 他都做好,被蓝玉怒骂质问的准备了。 ‘奇怪了,蓝玉没猜到,这些船,是我早准备好的?’ 常茂狐疑腹诽,领命匆匆离开。 三炷香后。 由渔船和门板组成的浮桥出现在河面上。 蓝玉大手一挥,“过河!” 当炮兵最后渡过溧水后,蓝玉往下游陆军第一镇的方向看了眼,视线转移,落在徐达身上,笑道:“三哥,我们也走吧。” 话音落下,快马疾驰奔冲过河。 翻身下马。 跟在将士们旁边,大声鼓励:“快!加快速度,只剩最后四十里了,兄弟们,咬牙坚持一下!” …… 更上游方向。 沐英、耿炳文带着评判小组,跟着京营新军渡河。 沐英看着渔船、门板搭建的浮桥,苦笑摇头,“这场对抗演练,从一开始,就没公平可言。” “我们这边,把渔船都搜刮干净,自己用不了,也都藏起来,陆军第一镇的火炮无法渡河,要是火药湿了……” 耿炳文笑笑,“两支新军偷偷做这些,陛下真不知吗?” 沐英微微挑眉,看向耿炳文。 “陛下就是想看,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不占天时地利人和,能不能赢,想看陆军第一镇逼近实战的素质。” 耿炳文十分笃定笑看沐英。 真是如此吗? 沐英微微愣怔。 若这种情况,陆军第一镇都能率先抵达溧水? 不可能吧? 沐英摇摇头。 他认为不可能。 难度太大了! 吩咐评判小组,回去报信后,沐英、耿炳文跟随京营新军过河。 “长兴侯,真的和耿瑄断绝父子关系了?” 沐英冷不丁询问。 耿炳文略微沉默,苦笑道:“沐英,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你家孩子长大后,你就能体会我的无奈。” “不过,若是将来战场父子相遇,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沐英默默点头。 太子系很多人,都暗骂长兴侯妄图脚踏两只船,在太子爷和老四身上押宝。 不过,他相信耿炳文。 若有朝一日,老四和太子发生冲突,耿炳文肯定会尽臣子之忠。 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 那对大明许许多多人来说,太残酷了。 兄弟、父子,疆场一边喊杀震天,一边流泪。 无论谁胜谁负,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 太子卫率、京营新军在周浪所部,搭建好浮桥后,全军抢先通过溧水。 半个时辰后。 朱棣率领陆军第一镇将士,抵达溧水。 沿着两个骑兵营修建的浮桥,徐徐通过溧水。 从上空俯视。 溧水南岸,三支大军前后不一,灯火通明,宛若一条火龙,滚滚席卷,争分夺秒,冲向溧水县。 又过了一个时辰。 朱元璋率领群臣,抵达溧水河畔。 群臣小声骂骂咧咧,从马车下来。 “陆军第一镇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合着,只能通过他们的炮车?” …… 朱元璋从御驾下来,听到后面小声抱怨,不由笑了。 伸了伸腰。 唇角抽抽,笑容消失。 腰疼! 老四他们是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填埋路上雨水冲刷出的沟坎,十分刁钻,宽度只有他们炮车两轮轴距。 这一路颠簸走来。 他这身老骨头,都快散架了! 朱雄英跟随朱元璋下车,把朱元璋先笑,后黑脸的表情尽收眼底,忍笑,指着前方,“祖父,陆军第一镇搭建的浮桥。” 朱雄英的声音不高。 但很多人都听到了。 借着依稀的亮光,顺着朱雄英手指方向看去。 隐约能看到,一座浮桥静静平躺在河面上。 “走,去看看。”朱元璋招呼一声,率先迈步走去。 随行的宫女、太监忙提着灯笼跑到前面照路。 一群人来到河边。 纷纷好奇,弯腰,借着灯笼昏暗光线,凑近仔细观察。 朱元璋蹲下观察。 他的眼睛这几年,越来越不好了。 不过,这件事不能告诉任何人。 朱雄英指着固定圆木的铁件,介绍道:“这种标准铁件是骑兵营在工兵科训练中,摸索找出来的法子,制作这样一块圆木拼装的简易木板,两个经过工兵科训练的骑兵营,四个将士配合,一刻钟,就能制作一块……” 朱元璋认真听着,默默点头。 等朱雄英说完后,起身,提步径直沿着浮桥,往对岸走去。 “陛下小心!” “陛下,危险!这浮桥太简陋了!” …… 身后百官纷纷开口表现。 朱雄英瞥了眼,笑笑,转身邀请道:“父亲也试试吧,这种浮桥可骑兵奔冲、以及承载炮车,很安全的。” 朱标笑着揉了揉朱雄英小脑袋,提步跟在朱元璋身后,往河对岸走去。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默默跟上后。 反对的百官相互对视,不敢再说什么,连忙跟上。 战战兢兢走上有些摇晃的浮桥,走着走着,百官脸上紧张渐渐消失,很多人出于好奇。 还微微用力踩踏桥面。 扎实感通过脚底传来。 许多官员,相互间,偷偷惊讶对视。 等所有人渡过桥面后,朱元璋转身,看着这条横在河面上的简易浮桥,询问:“陆军第一镇两个骑兵营,花费了多长时间,修建好这座简易浮桥?” 被汤和留下来汇报情况的门下省文官,忙躬身道:“禀陛下,大约用时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就建好了这样一座桥?” “现在三支新军,该不会还是陆军第一镇走在最前面吧?” …… 百官窃窃私语议论。 朱元璋没搭理百官,指着浮桥,对朱标,及周围武将询问:“朝廷军中,有一支军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建成这样一座浮桥吗?” 朱雄英闻声,看向沉默不语的众人。 肯定没。 就算人数数倍于四叔的两个骑兵营,没有经过工兵科训练,也不能做到。 朝廷将领们,觉得工兵科就是挖土修路,不屑于做这种事。 认为,只要有手就会。 大军行进,遇到道路状况。 士兵完全可以自己动手直接修缮。 没有必要,专门训练。 可他们全都忽略了,工兵科训练中,逐步摸索形成的合作协助机制和默契度。 以及在训练修桥铺路中,为了提高效率,达到兵贵神速目的,创造性发明的各种工具。 别说周浪他们,摸索发明的各种,加快工兵作业的铁件。 就是铁锹、锯子、斧头这些东西,都在训练中,提出了改良。 更方便携带。 工兵作业使用时,更省力…… 没有大量训练摸索,就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改良性、发明性成果! “祖父……” 朱元璋及朱标等人,闻言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指着浮桥说道:“陆军第一镇,乃至鸡笼屿的火器工坊、造船工坊取得的成就,其实都是将士们、工匠,大量脚踏实地,反复摸索干出来的,就好像骑兵营训练工兵科,各种铁件的发明创造,甚至,周浪带着将士们,在训练中,还总结出,各种树木的软硬,他们就连哪种树,更容易锯断,更容易搭建简易浮桥,都有总结……” …… 四叔只是提出一个大方向。 比如工兵科要具备修路、搭建浮桥等一系列技能。 至于如何做,四叔也不懂,也没有具体指导。 所有的一切,都是将士们在训练中,自行摸索出来的。 他就看过,周浪他们总结的一本书。 厚厚的一本。 十分驳杂详细。 甚至连哪种草,编织绳子,更结实,都有详细记载,甚至还总结出,各种又快又牢固的编织方法。 不但自己琢磨。 还请教福建、东番当地百姓。 那本由骑兵将士们自己编撰的书籍,虽然用语都是些大白话,粗浅不堪。 可十分有趣。 他们这些孩子,都看的津津有味。 别说在军中实用性很高,就是在民间,都有很高的实用性。 四叔就已经把这本书,交给蒋进忠,让蒋进忠重新修缮,刊印后,准备分发给东番、福建治下的乡土村社。 从军到民,那些摸索出的实用技巧,就会扩散出去,造福百姓日常生活。 四叔总能这样,做成一件件事情。 可反观朝廷。 指明方向,竟然都嗤之以鼻! 长管身火铳如此。 工兵科摸索训练也如此。 难道,往后,朝廷就一直这样,等靠要? 等着四叔摸索出来,再向四叔要? 怀着这种态度,大明什么时候,能自发性探索、创造? 朱元璋神色严肃,转身看着朱标,以及随行文武,“连雄英都懂得道理,你们应该更懂吧?” “这一次对抗演练,就算陆军第一镇输了,都输的虽败犹荣,朝廷新军就算赢了,你们看着这座一个时辰搭建的浮桥,还觉得自己赢了吗?” “若是输了……” 哼! 朱元璋微哼一声,便不再说话。 嗒嗒嗒…… 急促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两骑一前一后迅速靠近,“报,太子卫率最新消息!” “报,京营新军最新消息!” …… 两名评判员抵近后,翻身下马,小跑来到朱元璋面前,双手捧着信报,递向朱元璋。 群臣看着朱元璋接过信报,眼巴巴紧张盯着。 李文忠好奇试探询问:“陛下,什么情况?” 朱元璋随手将信报交给李文忠,转身,看了眼朱标,“最新消息,根据过河前后顺序,太子卫率第一渡过溧水,次之京营新军,最后是陆军第一镇。” 呼! 吐气声瞬间响起。 “朝廷新军总算超过去了。” “超过去又如何,谁不知道,咱们朝廷新军,在过河中作弊了。” “话不能这么说,陆军第一镇是客军,就好比北征,咱们打到草原上,北元坚壁清野,提前做好准备,占尽地理优势,也很正常不是吗?” “总之,无论是太子卫率还是京营新军,只要提前抢夺溧水县,朝廷新军的面子,至少是保住了点。” …… 百官纷纷松了口气。 就当朱元璋暂时在溧水河畔扎营时。 朱府。 乌云琪格带着娜仁托娅,犹犹豫豫,来到徐妙云寝殿外。 娜仁托娅跟在乌云琪格身后,来到门口,很没义气,轻轻推了推乌云琪格,还小声鼓励道:“小姐,伸头一刀,缩头一刀,你自己作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担,我能陪你来,已经很够义气了!” 乌云琪格气的咬牙。 其实,她们早从府宅后门,悄悄回府了。 一直在想,见了徐妙云后说什么。 …… 乌云琪格深吸一口气。 抬手敲门。 咚咚咚…… 吱呀! 门从里面打开,春晓看到站在门口的乌云琪格、娜仁托娅,不由微微诧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