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棣走到婴儿床边。 看着已经被他起床动静吵醒,却睁着黑豆豆大眼睛,含着手指的金豆子,含笑警告:“你娘亲身体正虚弱,别给你娘亲添乱,不然现在不能揍你,全都给你记账,等你长大了,再揍!” 这小东西,不像雍鸣、祈婳省心。 他心情好时,不哭不闹。 只要他心情不爽时。 好嘛。 整宿整宿的闹! 昨晚,他就抱着哄了很久,站着都开始打瞌睡。 这小东西才终于肯睡。 “走了。”朱棣笑着和徐妙云说了句,转身大踏步离开。 徐妙云瞧着朱棣离开的高大背影,唇角浮现会心笑意。 …… 东宫。 常氏早早来到朱雄英的寝殿。 仔细帮朱雄英整理着军服。 看着朱雄英肩头,红底,一颗星,一道杠的肩章。 唇角浮现笑容。 “我家雄英,穿上这身军服,特别帅气、英武。” 朱雄英脸不由微红,“娘,你想夸我,不要说得这么明显,不好。” 常氏顿时被逗笑。 嗔目瞪了眼。 朱雄英笑着说道:“娘,行了,我得赶时间,昨天我就应该像东旭他们,直接住在陆军大营的,都是我这个身份闹得。” “我的行军背包、火铳还在陆军大营。” 常氏停下手,笑道:“去吧。” 母子二人从殿内走出。 早已有太监,牵马在外面等着了。 朱雄英翻身上马,笑道:“娘,你今天看孩儿表现吧。” 话罢,笑着扬鞭策马离开。 常氏目视朱雄英穿着新式军服,策马离开的背影,唇角笑意更加明媚。 她的雄英,在老四和妙云教导下,长成翩翩少年郎了! 蓝玉、沐英等人正陪着朱标,出东宫前往太子卫率。 远远看到朱雄英策马离开的模糊身影。 蓝玉笑道:“太子爷,雄英长大了啊!” …… 天色渐亮。 整个金陵城苏醒。 洪武大道,早已人山人海。 更多百姓,没有在洪武大道抢占位置,全都涌到城内中央大街。 三支新军,将从三个城门入城。 然后经中央大道,前往洪武大道。 在洪武大道汇合后,一一驶向洪武门外,皇城广场阔地。 “俺昨天一夜都没睡踏实。” “哈哈,俺也一样!” “快看,陛下和朝中文武大员登上洪武门城楼了!”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山呼声瞬间响起。 朱元璋、朱标、文武百官,皇宫嫔妃,皇子皇女们在山呼声中登上洪武门城头。 朱元璋听着百姓欢呼。 眼中自信一闪而逝。 大明立国十六个年头。 终于不一样了! 从百姓的欢呼声中。 他都能听出,如今,百姓山呼万岁,并非只是源于他是皇帝! 源于对皇权的畏惧! 多了一丝丝心悦诚服的拥戴! 百姓之所以发生这般转变。 是因为老四! 整个直隶。 完成乡土村社的县府,也只有十几个。 还需要加把劲努力。 可百姓已经看到、感受到大明积极向好的变化。 金陵很多人,已经从中受益。 比如,土桥村米铺开到金陵城搅局。 一下子,迫使金陵的米价,较往年下跌了两成! 切切实实的实惠,再加不断向好的积极变化,才有百姓对他,发自内心的拥戴。 这么坚持下去。 似乎,国强民富,一个盛世不远了! 金陵百姓如此。 福建百姓,若是知道,他会下旨,永久保留老四建立的福建模式,会如何? 这一刻,他突然迫不及待,想去福建看看。 朱元璋默默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朱标,“太子卫率、京营新军都准备好了吧?” 被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比下去也没关系。 但朝廷拉出来检阅的两支新军,一定要展现,他们最好的一面。 朱标笑着点头,“准备好了!” “那就发信号,让他们入城吧。” 很快,红黄蓝三只孔明灯从城头飞起。 丘福、朱能站在城头人群边缘,看着三只越升越高的孔明灯,收回视线。 朱能低声道:“谭渊这几个家伙,现在统兵都比我们多,今天得好好看看,他们跟着老四,有多大进步。” 丘福笑笑,视线已经迫不及待往前面望去…… …… 武定门外。 朱棣骑马而立。 谭渊、张武、周浪、徐辉祖等人陪在身边。 身后,以营为单位,一个个方阵列阵而立。 杨东旭率领的孩子方阵,站在最左侧。 和其他将士们一样。 穿着新式分体式军服,背着捆成方块的行军背,肩头挎着,适合他们身高的火铳。 其实,就是骑兵火铳。 本来想装配骑兵的。 做了一批出来后,经过试验,发现基本如同鸡肋。 还不如给骑兵装配连弩威力更大。 最后,做出来这批长度缩减很多的长管身火铳,就拿出一部分,发放给这群孩子们。 “王爷,信号!” 某刻,谭渊突然指着城内上空提醒。 朱棣抬头…… 吩咐道:“不用着急,让太子卫率和京营新军先入城吧。” 他们是要展现所有实力。 可这里到底是金陵。 作为客军。 走在朝廷两支新军前面,多少有点喧宾夺主。 其他两门。 蓝玉看到孔明灯信号后。 锵! 拔刀,意气风发喝令道:“以营为单位,入城!” …… 京营新军这边。 统制王佐跃跃欲试看向徐达。 “魏国公,城内信号。” 徐达没有立即同意,“我们等等,让太子卫率走前面。” 王佐瞬间意会。 半柱香后。 徐达下令,“下令吧。” “入城!” …… 武定门。 一炷香过后。 朱棣缓缓抬手,猛地握拳。 “立正!” “立正!” “立正!” …… 各营管带,看到朱棣的手势,立刻下令。 嗒嗒嗒…… 立正的步点声响起。 朱棣手臂猛地挥舞落下。 杨东旭大声命令:“齐步走!” 嗒嗒嗒…… 孩子们组成的小小方阵,率先入城。 朱棣为首的军中将领,骑马跟在孩子们身后。 后面,一个个步兵营、炮兵营、骑兵营陆陆续续跟随入内。 城头值守的将士,纷纷凑在一起,居高临下关注着陆军第一镇将士入城。 “把总,咱们京营新军能比得上燕王陆军第一镇吗?” “啧啧,看看这一门门火炮!” “虽然咱们是京营的,可俺觉,陆军第一镇,比京营那些率先得到整编机会的新军更有气势!” “谁厉害,还得看接下来的对抗演练吧?” …… 大军穿过瓮城,进入城内。 百姓都涌去前面中央大街、洪武大道、皇城广场边缘了。 周围十分空旷。 就连店铺都关门了。 一个个方阵,以五纵队前进,安静的只能听到走路的步点声。 “燕王来了!” “燕王来了!” …… 某刻,就当第一镇接近中央大街岔路口时,站在岔路口等待的百姓,看到后,突然爆出高呼喊声。 锵! 杨东旭猛地拔出指挥剑,铿锵大喊一声:“正步走!” 嗒嗒嗒…… 一群孩子,由齐步走,瞬间进入踢正步。 “正步走!” “正步走!” …… 后面,一个个营管带,紧随开始下令。 嗒嗒嗒…… 一万三千人,踢正步的步点声,经过短暂杂乱后,营与营之间,就汇聚成一道声音。 声音盖过了百姓议论声。 站在岔路口街道两侧的百姓,渐渐惊的没有声音。 随着一个个方阵进入中央大街后。 后面的百姓渐渐回神。 “只有一个声音!” “俺只听到一个脚步声!” “比刚才朝廷新军都要整齐哩!” …… 最后的炮兵阵列,战马牵引炮车经过后,百姓蜂拥跟在后面,激动议论。 当陆军第一镇,靠近洪武大道时。 身后的街道,百姓黑压压如潮水跟随在后面。 前方,太子卫率、京营新军方阵也踩着整齐步点,踢着正步前进。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 山呼声不绝于耳传来。 “四哥!四哥来了!” 城楼上,有人大喊一声。 众人视线瞬间从正在靠近的朝廷新军阵列向前延伸…… 杨东旭抿了抿唇,隐约间,感觉无数道视线,或远或近投射而来。 接下来这个动作。 是昨天师傅临时决定的。 也不知,后面的将士们能不能完成。 应该能吧? 毕竟,昨天临时加练,做的很好。 他们不行。 他们不服气,试着练了。 最终失败了。 这个动作太难了,不过,昨天加练,将士们做出来后,太威武了! 可惜,这个动作,师傅临时提出来,时间太短,他们平日练习不够,比不得将士们令行禁止如一,做不到这个高难度威武动作,只能遗憾放弃。 进入洪武大道瞬间,杨东旭收敛思绪,剑贴着鼻尖,笔直举高,喝令:“举旗!” 朱雄英和其他三个孩子,迅速打开大明龙旗,各举着一角,踩着正步继续前进。 “劈枪式!” 紧随朱棣几人后面是孙元楚的第一营。 孙元楚如同杨东旭,剑贴鼻尖,笔直举高同时,猛地大声喝令! 杨东旭、朱雄英…… 前面的孩子们,小脸瞬间绷紧,想回头看后面阵列,能不能做好这个临时加练的劈枪式动作。 又怀着担心,全都忍着……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明天一章写完整个检阅、对抗演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