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反正他这一脉的子嗣。 将来必须如此。 去开拓,探索深蓝,去把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中原文明,根植到一个个岛屿、陆地上! …… 父子二人没有说话。 朱棣默默跟着,来到御书房外,就见台阶下方,早停着一辆马车了。 微微诧异。 “父皇,这是?” 朱元璋瞪眼笑道:“带我和你娘,去参观参观你的海军战船,尤其是那艘旗舰。” 朱棣跟着沿阶而下,靠近马车时。 马秀英已经撩起帘子了。 “娘!” 马秀英笑着点头,父子二人上了马车。 马车启动。 马秀英含笑慈祥打量着,伸手摸了摸朱棣肩头的金肩章,笑的更高兴。 他们家老四,几乎没靠他们,都创下一番自己的基业了。 今天,陆军第一镇雄壮通俗的歌声中,更能看出,老四的雄心壮志。 大明的舞台,对老四来说太小了。 老四这只雄鹰,终于有了一片,可以不受拘束,自己尽情振翅高飞的天空。 “后天的对抗演练,有信心吗?” 朱棣顿时笑了,笑道:“当然有了,就是担心,父皇到时接受不了现实。” 哼! “什么现实,咱都能接受!”朱元璋笑哼,“你的陆军第一镇的确有出彩之处,但朝廷新军,也有朝廷新军的长处!” 他就是不去关注。 都知道。 京营新军和东宫卫率,憋着一口气,想击败陆军第一镇! 想让这支几乎由纯新兵组成的陆军第一镇,明白,谁才是打仗的前辈! 朱棣自信笑笑。 朱元璋瞥了眼,转移话题,“找个时间,搬到你自己的府邸,总住在你岳父家像什么话!” 朱棣顿时变脸。 “咱知道,你是因为乌云琪格,人家对你牵肠挂肚,咱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铁石心肠的!” 牵肠挂肚? 朱棣唇角抽抽。 那个女人,对他牵肠挂肚? 老头子竟然都被蒙骗了! “你现在出海创业,子嗣单薄,真的是好事吗?你生来就有我和你娘,还有一群兄弟,你感受不清楚,你知道,爹打下大明江山,立国后,举目四望,无人可依靠,那种如履薄冰吗?” …… 见朱棣有些不耐,不想破坏气氛,无奈道:“退一万步讲,这次你回来,北征开始前,你麾下将士请示,要办公,继续呆在你岳父府里,外人进进出出,合适吗?” …… 这回,朱棣有些动容。 的确不合适。 其实,他现在,除了身为儿子,还效忠大明外。 已经是独立的一方势力。 此番跟随回来的,不光有将士,还有一套简单班底。 还有孩子们。 待在岳父家,的确不合适了。 …… 朱元璋见朱棣有些意动,笑笑。 明天,他就派宫里人,去把府门牌匾挂上去。 然后派人去徐府,盯着老四搬家! 他儿子,每次回来住岳父家,像什么话! …… 父母子三人。 很快抵达海军停靠的码头。 朱元璋看着,即便深夜了。 码头还有值守的哨兵,甚至还有暗哨,不由暗暗惊讶。 一路接受将士们默默捶胸敬礼,登上旗舰。 朱元璋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这艘庞然巨物的每一处都十分好奇,摸摸这,问问那…… 一路慢慢参观,来到动力舱。 看到畜力驱动的动力舱,惊的微微张嘴,“怪不得,这么大一艘船,逆流而上,跑的竟然那么快……” 踮脚凑近动力转盘,仔细观摩,自言自语,“这外观,向农村碾米的石磨。” 朱棣笑笑。 其实现在这套机括构造,很容易就能改装成蒸汽船。 只要加装一个蒸汽机,把牛牵引的杠杆,安装在一个凸轮上就可以实现,蒸汽机代替畜力。 不过,现在也勉强够用。 他并不准备改变什么。 毕竟,如今想要做一个密闭铁罐,难度不小,相比于耗费太多精力,让匠人们制造蒸汽机。 现在的铁、铁匠还不如去制造更多的火铳和农具。 他很清楚,当务之急,对他、对鸡笼屿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底蕴! 积累底蕴后,再提其他,就水到渠成了。 或许,到时候,都不需要他提示,有人就会弄出蒸汽机。 毕竟,只要有需求,就有改造的动力。 事物发展,繁复的表面下,总有相同的规律。 他来大明做的每一件事,都一直秉承,塑造环境,然后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这样得来的成果,更牢不可破。 这一夜,朱元璋十分高兴。 回到坤宁宫后,哼着小曲,得意洋洋对马秀英炫耀:“看到没,咱和老四的父子关系,更进一步了!” …… 翌日。 早朝结束后。 朱标就把京营新军将领、东宫卫率将领召集到东宫。 让蓝玉、沐英分析陆军第一镇的优势。 全力以赴为明日的检阅、对抗演练做准备。 朱棣也早早出门,准备去军营。 耿府门口。 “耿瑄,你给我站住,今天你要是敢出这个门,你就不是我儿子!” 耿夫人一手叉腰,十分泼辣指着耿瑄放出狠话。 朱紫巷各家家眷纷纷好奇围观。 “这娘两又怎么了?还是因为苏春晓?” “有些关系,不过,这回是因为耿瑄去陆军第一镇报道,要跟着朱四郎参加北征。” “要说,跟着朱四郎,肯定能学到本领,可和朱四郎产生联系,这……” …… 耿瑄对周围议论充耳不闻,苦笑看着耿夫人,以及站在门口,嗑着瓜子,一脸看热闹的几个嫂子,“娘,我是肯定要参加陆军第一镇北征的,您是不是真的不认我这个儿子?” “只要你去了陆军第一镇,你就不是我养的,也不是耿家人!” “朱四郎!”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 众人纷纷看去…… 朱棣骑马靠近,看着耿府门外的对峙,不由微微皱眉。 耿夫人看到朱棣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快步从府门沿阶而下。 看热闹的几个耿家儿媳,脸色顿时大变,相互对视,转身就往府内跑去。 婆婆和小叔子闹矛盾,甚至不惜要把小叔子赶出家门。 她们当然乐意见得。 毕竟,少一个分家产的。 可婆婆若是不知好歹,冲撞燕王,那可不行! 必须把公公请出来,阻拦此事。 她们可不想被婆婆牵连,跟着倒霉。 瞧瞧得罪燕王那些人的下场。 耿瑄也急了,抢先一把拉住耿夫人,“娘,你干什么!” “燕王,你能不能管住你学生,让她不要勾……” 耿夫人大喊嚷嚷声刚响起,朱棣眼神冷冷看来,吓得声音戛然而止。 一时间,周围围观众人,纷纷缩了缩身子。 “看在耿瑄这些年的诚意上,耿夫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朱棣平静的声音响起,耿夫人脸都白了,看着朱棣身后几名陆军第一镇将士,手中对准她的铳剑,突然间冷静后,更是恐慌。 朱棣视线转移,落在耿瑄身上,“自己把烂摊子收拾好,是个男人,就别让春晓替你背负闲言碎语!” 耿瑄穿着一身陆军第一镇军服。 这套军服,昨天他就迫不及待去陆军第一镇大营领取了。 红肩章,一道杠,一颗星。 暂时是棚正级别的编外人员。 徐膺绪、徐增寿两个混蛋,昨天穿着军服,轻轻拍打正式在编肩章,很是在他面前炫耀一番。 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是姐夫的小舅子。 用不了多久。 他还是上门女婿呢! 闻言,忙立正,捶胸:“遵命!” 朱棣眼神这才柔和几分。 微微抖了抖马缰,策马离开。 朱棣刚走,耿炳文‘恰当’时机从府内走出,先看了看朱棣背影,然后黑着脸,看向台阶下的母子二人,“闹够了嘛!” 噗通! 耿瑄噗通跪倒,砰砰磕了三个响头,抬头,“父亲、母亲,孩儿不孝,认定了春晓,也认定了陆军第一镇。” 他就不明白。 父母到底忌讳什么? 人家俞家,俞靖还在姐夫麾下,担任海军统制呢! 徐家,徐增寿、徐膺绪也都决定要跟着姐夫。 耿家怎么就不行! 姐夫在海外发展的好好地,他都能看得出,姐夫志不在大明。 怎么这么多人,就排斥抵触姐夫? “不论你们认不认孩儿,孩儿还是你们的儿子,往后,孩儿还给你们尽孝。” 耿瑄再次磕了三个响头,起身,翻身上马,去追赶朱棣。 爹娘一定会后悔的! 就像陛下以前那么对姐夫。 现在不也以姐夫为荣吗? 耿炳文目视耿瑄策马离开,脸上满是恼怒,眼底却闪过一抹欣慰。 跟着燕王,只要耿瑄不出意外。 经燕王调教,将来肯定有出息。 可能比他几个兄长都有出息,有能力。 他内心是支持的。 但他必须逼着幼子离开耿家。 没办法。 谁让,大明的局势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 孩子们长大了。 有的想要振翅高飞,试着出去闯一闯。 有的不思进取,只想待在父母身边啃父母。 就好比站在旁边这几个儿媳。 一天天撺掇自家那个悍妇和耿瑄闹。 不就是想着,少一个分家产的嘛! “从今而后,他不再是耿家人!”耿炳文黑着脸冷哼一声,率先转身回府。 无人看见处,唇角露出笑容,“好好闯,别让爹失望!别给咱们耿家丢脸!” 耿家或许能指望的。 也就是这个小儿子了。 各府围观家眷,看着耿家府门关上,纷纷议论。 “苏春晓就这么好?” “陆军第一镇就这么好?让耿瑄不惜被逐出家门?” “这耿瑄还是太年轻,看着吧,明天陆军第一镇对抗战败,一盆凉水劈头盖脸浇下来,他保管冷静后悔!” …… 朱棣尚未抵达军营。 耿瑄之事,便在大明上层迅速传开。 有少数几人,听闻后,暗骂耿炳文狡猾,在琢磨,是不是也学耿炳文。 不过,更多人则是笑话耿家出了逆子。 御书房。 朱元璋听闻后,不由一笑,自言自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朱紫巷这些二代小子们。 瞧着吧,将来家家都得羡慕耿瑄! 一次对抗演练,陆军第一镇就算失败了又如何? 春晓那丫头,得了妙云丫头的真传。 老四又是个会调教人的。 看看辉祖。 就连徐膺绪、徐增寿这两个不成器的东西,都被老四丢到福建调教的很好。 还怕耿瑄不成器? 这小子,以前混不吝,这一步人生抉择,算是误打误撞,撞狗屎运选对了。 …… 就当朱棣在军营,和将士们商议明日检阅、对抗演练时。 大胜后的丘福、朱能,正跟随汤和抵近金陵。 入城后。 朱能听着百姓议论,遗憾道:“总兵,咱们回来晚了,错过了昨天燕王回朝。” 汤和也十分遗憾。 百姓口中,一千五百门火炮齐射是什么景象? 他好像,每次都差点运气。 无奈笑道:“幸好,没有错过明日的检阅和对抗演练,你们明日好好观摩,看看陆军第一镇和朝廷新军。” 丘福、朱能相互对视,眼中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这几天的情节适合大章,等过了这个情节后,我会回复两章的。 总之大章肯定是一万多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