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设计乡土村社开始。 他就想了很多。 乡土村社经济,绝不能沦为官员经济。 也不能沦为士绅经济。 总之就一句话,乡土村社绝不能沦为少数人控制的经济体。 所以才有了士绅不得入股,股份不得转让,只能继承等一系列规矩。 只能继承,就意味着,彻底把土地以股权形式,赋予了一个个家族,除了在家庭内部流通,并不能通过金钱进行交易。 如果他当初,直接提出禁止民间土地交易。 别说士绅会反对。 百姓都会不理解,进而反对。 无法。 大多数百姓,都有一颗,凭着勤俭持家,也当地主老爷的梦想。 几千年的皇权史,一直受困于土地兼并。 皇朝不断更迭。 皇帝们就没想过禁止土地交易? 想过。 可每个皇帝都忌惮,精英阶层和百姓阶层的群起反对。 那别说几百年后的土地兼并问题了。 当下就可能被人推翻。 士绅能看明白,乡土村社最终会极大遏制,冻结土地兼并。 至于百姓。 现在,大多数百姓没有看明,土地最终以股权形式,完成了彻底冻结。 士绅为什么没有提醒百姓? 或者,准确说,为何士绅无法鼓噪百姓反对呢? 无他。 导利罢了! 乡土村社能让百姓原本困顿的日子,迅速发生改变。 当越来越多百姓,看到完成乡土村社的村庄,日子变好后,什么勤俭持家,兼并土地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瞬间就会抛弃。 相比勤俭持家,兼并土地,做地主老爷这种梦想。 百姓更喜欢见效快的事情。 毕竟饭都吃不饱。 现在有一个让大家短短一两年,吃饱饭的法子。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快点吃饱饭。 “王爷,士绅们就是抓住了乡土村社的漏洞,股权是不可以转让,可一旦乡土村社赔的血本无归,需要用股权偿还债务时,就可以借这个漏洞,巧妙踩线转移股权……” 叶茂苦笑摇头。 这世界,少数聪明人,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漏洞。 把好的东西,瓦解的支离破碎。 从而实现自身财富和地位的增加。 “将来,村中那些有能耐的带头人呢?一样可以效仿类似的法子。” 朱棣笑了,“所以,咱们这个对照弄得好啊!我们得感谢张真人!” 叶茂微微挑眉,看向朱棣。 他听得出,很显然,王爷有应对办法了。 朱棣冷笑继续:“清洗福建这些自作聪明的士绅并不难,士绅入股,本来就不合法,无论他们转移股权做的多巧妙,最初的程序已经违法,到时候,等我北征离开,事情爆发,回来后,就以此为借口,办几件抄家灭族的铁案……” 这些士绅家族。 肯定有无辜者。 但他不会为了少数人,而影响整个大政方针。 必须是抄家灭族的铁案。 牵连再多的无辜者,都要这么做。 要做的天下皆知。 这样才能达到,警醒百姓的目的。 叶茂看朱棣风轻云淡说出这句话。 浑身发凉。 这才是能成大事的。 搞权术者,政治道德底线一定要足够低。 杀一万而造福千万。 也不是什么错事。 “至于村里有能力的带头人,故意搞赔生意,让乡土村社血本无归,以股权抵债这种可能,可以通过律法来约定……” 搞个有限责任就行了。 乡土村社赔了,债权人只能分割乡土村社除耕地、耕牛、农具之外的其他资产。 最原始,以土地为股本的本钱,不再清算之内。 这样一来,无论是谁,都无法吞并乡土村社的股权。 以土地为代表的原始股本得到保留,弱势者,还能重头再来。 杜绝有能力的农村带头人,在乡土村社中搞龌龊。 想赚取更多财富,拥有更高地位,从制度,逼其只能离开农村,去县府、州府从事商贸等一系列其他事务。 或者,把乡土村社做大做强。 就像土桥村。 八叔等人联合其他村庄,搞米铺、搞酿酒。 蛋糕做大了,从中分润的自然也就更多了。 “总之,乡土村社发展到更高级,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只要不发展成士绅经济、官员经济,即便其中存在一些贪腐也没什么……” 叶茂认真听着,琢磨思考同时,默默点头。 单纯的商业行为。 贪腐并不可怕。 现在的商行、店铺,掌柜的不贪? 贪! 就是殿下控制的大燕商行内,肯定也有上下其手者。 但掌柜的贪,也必须创造利润。 否则,东家就能换了他。 乡土村社发展到更高等级,变成王爷口中的商业行为的小型经济体。 其中管事的也得创造利益。 不然,那些无法剥夺股权的一个个家庭不答应。 这些家庭可都有选举权。 并且,随着乡土村社发展,百姓有了钱,肯定会让孩子接受教育,这是肯定的! 中原自古以来,甭管能不能考中功名。 读书人的地位都高人一等。 百姓有了钱,满足温饱之余,一定会第一时间,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 十几年后的农村,想糊弄也难! 恐怕王爷早想到这些了。 所以,乡土村社最艰难的时期,就是这开局十几年。 只要朝廷能按照王爷的设想,坚定不移,在开局十几年做好引导。 等乡土村社发展成熟,朝廷就能什么都不做,持续收获红利了。 也不知,陛下、太子爷明不明白,王爷的良苦用心。 叶茂回神,“王爷,土地在家族内部传承,会随着家庭人口增多,造成人均土地减少,股权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很好解决,股权相比土地的优势是,只要乡土村社发展好,即便少量的股权,都可以获取巨大回报,百姓如果不想因股权传承,人均占股减少,造成受益减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所有人一起努力,把其所在乡土村社做大做强,未来,肯定有这样的乡土村社出现,他们会率先整合周围乡土村社资源,数个村子联合起来,用更多的资源,撬动更大的财富……” 所以,未来乡土村社这个经济体,一定会在朝堂上,拥有越来越大话语权。 “除了这种法子外,那就是分家,比如长子继承股份,但家族要拿出钱来扶持其他孩子走出去,辽东地广人稀,朝廷可以安置,未来,完全取消海禁,我们在外面开疆拓土,想要同化四夷,也需要中原百姓……” 朝廷财政负担百姓迁徙,根本不现实。 别说现在玩不起。 就是搁在后世。 大规模的百姓迁徙,也很难。 可百姓如果有钱,如果不想分割股份,拿出存钱,支持家中子弟走出去,就完全可行。 因为中原自古以来,从皇权到士绅,都有把最好的家业,留给长子来继承的传统。 精英层的风气,早已深深影响到了百姓。 所有的社会风气,绝大多数,都是精英层的风气,古往今来,百姓都在效仿精英层。 未来十年。 现在五六岁的孩子,都面临成家立业的问题。 可以预见,十年后,福建以及率先发展乡土村社的地方,大概率会出现家庭支持的出走潮。 而这也是他在等的时机。 彼时,他得抓住这波出走潮,大规模吸引中原百姓,迁徙四海。 十年后,中原一定会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出海冒险潮。 前十年,他要打下基础。 迎接这波,中原百姓,走出中原,向深蓝探索的浪潮。 没有基础,没有提前打下足够的疆土。 外面太凶险,会把百姓刚刚鼓起的勇气吓跑的。 这波对他而言。 对中原百姓而言的泼天富贵,来临了,也就无法完全接住。 等父皇、母后不在了,未来如何,他也无法预期。 所以,十年后,大概率会出现的这波浪潮,他一定要抓住。 …… 叶茂听着朱棣设想、规划,仿佛能听到,心潮澎湃涌动的海浪声。 激动,脸微红,骤然起身,“王爷,臣做过一些错事糊涂事,请王爷给臣一个,为王爷效死力,让臣名留青史的机会!” 噗通! 话音落下,叶茂噗通跪倒,五体投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