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艘已经完成改装,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赫然停在露天船坞内。 尽管已经听朱棣说,将来要发展拥有数十门、上百门火炮的战船。 可此刻,众人还是被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震惊了。 傻大黑粗的火炮。 冰冷黝黑。 给人直透灵魂的震慑。 蓝玉站在舰首,摸着冰冷有些粗糙的铁炮,询问:“春节去南海剿灭海盗,把这艘船带上如何,给我们看看,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战船的神威。” “行。”朱棣笑笑。 这类船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是付出一艘同类战船,试验出来的结果。 只要让俞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让将士们登船,拉出鸡笼屿外进行简单海试熟悉就行。 …… 从船坞出来后。 朱棣又带着众人去观摩了火器工坊,冶铁工坊…… 众人午饭都在火器工坊和匠人们一起吃的。 临近傍晚。 从冶铁工坊出来。 方孝孺、铁铉、盛庸几人小声嘀咕几句,快走几步,来到朱棣身边,好奇问:“殿下,一天参观,我们发现鸡笼屿工坊匠人的地位都很高……” 他们竟然看到,蒋进忠对这些匠人赔笑脸说话。 甚至这些匠人见了燕王,也只是尊重,并未诚惶诚恐。 这可着实令人惊讶。 要知道,在大明,匠人地位并不高。 他们很多人也去过匠作监。 匠作监的上官,对下面的匠人,那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哪像蒋进忠,还得赔笑脸。 朱棣看着这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大明年轻官员。 无疑,这几人很优秀。 观察很仔细。 就连泰山、沐英大哥、蓝玉等人都疏忽的地方,他们却发现了。 “没办法,鸡笼屿实在太缺匠人了,这些工匠对鸡笼屿来说就是宝贝……” “而且,在提高匠人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十分有助于激发匠人的创造性,加工铁管的螺纹钻头、战船改造,都是这些匠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的。” 劳动不分贵贱。 一定要配合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推行出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分贵贱的理念,可以进一步活跃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下,民间创造力,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只有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营造的较为均富的民间环境中,这一理念才有生存扎根的基础。 像大明现在的现状。 提出来,百姓会笑他是个疯子。 士绅们会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为了维护和大明未来的关系融洽。 他也不会直接把这种事情搬到明面上。 不过,会在实际行动中,提高匠人的地位。 农民在乡土村社建成后,财富和政治地位都会相应增加。 雇工也是如此。 对方孝孺等人说。 是希望让他们接受点新鲜东西,最好能争取他们的认同。 等将来他们身处高位,有权力有能力时,推动大明进步。 彼此理念差距不大,双方才能合得来。 同时,他也希望,大明更进一步,民间更繁荣活跃。 当农民、雇工不对自己从事职业感到绝望,打心底里想逃离,想摆脱时。 才能刺激产生更大创造力。 否则,大家只是麻木为了生存、生计忙碌,所求所想,只是想逃离、摆脱这个职业时。 那么,一定不可能产生创造力。 创造力产生的动力,来源于热爱、专注、以及昂扬的精神。 …… 大明这艘船太大了。 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他已经种下了种子。 乡土村社建成后。 只要大明朝廷能坚定不移坚持下去。 百姓依靠乡土村社,依靠土地产出的原料,可以把一个个村庄发展成小型经济体。 从中致富。 有钱了,政治地位提高了,官僚不敢随意欺压了。 绝大多数百姓,会喜欢上农民这份职业。 并且,一定愿意为自己身处的农村,更加繁荣,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八叔他们自发搞出玉米秸秆酿酒,就是最好的证明。 …… 朱棣看方孝孺几人全都陷入沉思,便不说了。 …… 腊月二十四。 小年当天。 大清早。 众人吃过早饭后。 朱棣带着观摩团众人以及豪强商贾,动身前往陆军大营。 一路上,除了朱棣这边的人。 其他人都十分激动。 “王爷愿意给匠人更高地位,是不是也愿意给咱们商人更高地位?” “只要你肯搞雇工身股制,多半差不多!” …… “这几日参观太震撼了,终于,重头戏来了!” “可不嘛,今早五更天我就睡不着了。” …… 激动紧张议论中。 朱棣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进入大营。 直奔观摩台。 这回,观摩台比上次更大。 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八百多人! 同时,还邀请了东番许多村落的主事之人,村民。 这个安排,自然是为了接下来,逐步统治东番做准备。 众人看着空荡荡的校场,面面相觑。 蓝玉猜到了什么,好奇询问:“殿下是准备从集结开始吗?” 见朱棣点头。 蓝玉看着摆放在观摩台东侧的鼓,主动请缨,“不知殿下可否让我擂鼓聚将?” 朱棣见蓝玉跃跃欲试,笑道:“当然可以,将士们知道近期要演练,但并不知具体时间,就连谭渊、张武等高级将领都不知。” 他也想真正检验这一年训练成果。 至于会不会出纰漏丢脸之类,他并不在意。 要展示,就展示最真实的陆军第一镇! 蓝玉、沐英诧异。 这话,别人说他们不信。 朱四郎,他们信! 无他。 抵达福建后,朱四郎毫无保留的坦诚! 蓝玉当即起身,在众人注视下,快步走到鼓前。 咚咚咚! 一通鼓响起。 …… 统制帅帐内。 谭渊正和两个协统、五个标统,十六个营管带商量演练之事。 突然听闻鼓声。 所有人均都一愣。 第二协协统温栋,朱棣原五百亲兵中一名把总,和张武一起转任陆军协统,闻声,皱眉问:“统制,是不是殿下搞突袭?” 咚咚咚…… 温栋话音刚落,二通鼓响起。 哗啦! 谭渊猛地起身,当即吩咐:“所有人,马上返回各自营内,吹哨聚兵!” 肯定是殿下搞突袭。 “遵命!” 众将领命后匆匆离开。 嘟嘟嘟…… 很快,直接隶属镇统制管辖的炮营,骑兵标就传来哨声。 哨声越来越密集。 校场观摩台众人都能听到。 蓝玉、沐英、徐达作为知兵人,全都侧耳倾听。 渐渐皱眉。 除了哨音,他们竟然听不到一点其他声音。 在大明军中,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很乱,各种打骂声不绝于耳。 嗒嗒嗒…… 好奇倾听中,步点声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 就见一个黑色方阵,踩着整齐步点,从远处成片大营后方跑步而来。 为首领兵将领,他们都见过。 管带孙元楚。 对于孙元楚先出现,朱棣微微点头,唇角笑意一闪而逝,并不惊讶。 步军十三个营管带中。 其他都是老兵悍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