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相交倭寇。 朱棣这边,只有九百多人,阵型十分单薄,就像一艘即将迎接滔天海浪的战船。 两百火铳手,排成一排,站在最前面。 只有两百人,而且也不是守城,有城墙依靠。 朱棣没搞什么多段射击。 如果火铳手成千上万,他肯定搞多段射击。 在敌军抵近一百步到八十步这个范围,就不停交替射击。 可只有两百火铳手,没这个必要。 …… 朱棣骑马伫立在火铳兵左侧。 砰! 当倭寇海盗冲入一百五十步时,就有零星火铳声响起。 朱棣当即大喊:“不准射击!擅自射击者,斩!” 倭寇进入一百五十步时,就开始零星射击,很狡猾聪明。 这是在故意制造压力。 他这方火铳手,如果素质不够高。 在恐慌中,承受不住压力射击。 那就上当了! 早早射击,效果奇差不说,也来不及第二次射击。 不得不说。 这群海盗对火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已经十分超前了。 隐隐已经超过了大明军队。 形成压迫,引诱对手提前发射第一枪。 这绝对是排枪时期,最优秀的战术之一。 拿破仑为什么要训练士兵,号令不止,即便前方是悬崖,也得不折不扣往下跳? 排枪时期。 这种素质十分重要。 双方兵力旗鼓相当的情况。 哪一方能顶住对死亡的恐惧,坚持在最有效射击距离时,射出第一枪,基本就奠定了胜利。 砰砰砰…… 倭寇迫近一百二十步时,火铳开始越发密集了。 啊! 惨叫声不时从前排传来,偶尔有倒霉蛋惨叫一声,倒地不起。 惨叫声太影响情绪。 将士们明显开始紧张。 “擅自射击者,斩!” “大喊大叫者,斩!” …… 朱棣时时观察将士们表情,冰冷喝令。 告诉将士,他和大家一起站在最前面同时,稳定士气。 队列中,小旗犹豫一下,拔刀砍了被射中,大喊大叫,扰乱军心的伤兵。 双管齐下。 前排两百火铳手,虽然脸都白了,可稳住了。 朱棣暗暗点头。 将来,打造两万私兵时,至少一半要装备火器。 同时,也要训练到敌军在五十步外射击,悍不畏死,隐而不发的程度。 为什么,人们总说,乱世先杀圣母。 其实和慈不掌兵一个道理。 战争,只有不怕死,不在乎死亡,才能打赢战争,才能让更多人活下来。 “杀啊!” “活捉明四皇子!” “冲入闽县!” …… 倭寇进入百步,突然发出野兽般呐喊,提速狂奔而来。 “稳住!” “稳住!” 朱棣感到小黑都开始躁动不安,鼓足力气大喊。 九十步、八十步…… 紧盯倭寇,心中默默估算距离。 五十步! “放!放!” 当倭寇进入五十步后,声嘶力竭大喊。 早承受不住的火铳手,双手因紧张颤抖,第一时间引燃药池火药。 砰砰砰…… 炒豆子般爆炸声中,密集的浓烟弥漫。 冲在最前面的倭寇,顷刻间倒下一片,突然出现一个凹陷。 刹那的巨大伤亡,让疯狂奔冲而来的倭寇,心头剧烈颤抖,阵型明显乱了。 “杀!” 朱棣大吼拔刀,一马当先,策马向倭寇阵型中,凹陷处,也是最混乱处冲过去。 “杀!”两百火铳手射击前的恐慌突然消失不见,盯着一人一骑策马奔冲向前,已经冲入凹陷处,开始左右砍杀,脑海只剩一个念头:冲! 直接丢掉火铳,拔出腰间佩刀,猛地扑上去。 五十步距离,太短了。 几乎眨眼间,就撞在一起。 “杀!” “杀!” 后方,徐辉祖、张武各自统帅三百多人,紧跟在火铳手后,冲入射击过后,混乱的凹陷处。 朱棣带领两百多换了刀的火铳手,趁着混乱,一路向前猛冲。 徐辉祖、张武和倭寇接触后,紧跟在后面,向两侧冲杀…… …… 后方帅旗下。 陈寿等人这才从震惊中回神。 有人声音颤抖,惊讶道:“明军素质这么高?” 一直忍到五十步,火铳最佳有效射程时发射。 两百火铳手,产生的威力十分惊人。 目视所及。 明四皇子率领九百多兵力,虽然单薄,可趁着火铳齐射造成的混乱,将己方前锋两千多人阵型,杀得人仰马翻,阵型坍塌混乱,正在迅速向外围蔓延。 “和明四皇子交手,咱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哼! 陈寿微哼,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真的。 这种把火铳手集中起来,压到五十步齐射的打法,实在太惊艳了! 陈家私兵,如果早有掌握这种战斗力,马六甲早是陈家的了。 不过现在也不迟。 击败明四皇子。 回去后,依照明四皇子守城时五人一组的兵制,以及刚才五十步齐射的法子,重新打造一支精兵! …… 陈寿收敛思绪,随即看向左右,“诸位,明四皇子再厉害,也解不了兵力枯竭这个死结,他的底牌已经全都亮明,现在,咱们是时候押上所有筹码了!” 他们被朱棣守城的顽强打怕了。 所以,这回直接派出两千人,就是为了逼迫朱棣把所有底牌亮出来。 一群海盗首领爽朗大笑。 纷纷策马冲回本阵。 锵!锵!锵! 豪迈拔刀,直指前方已经开始混乱的阵型,“杀!面向我们的,无论是明军,还是自己人,全都杀!” 随即,剩下近三千海盗,排成整齐阵列,踩着步点,迫近战场。 前方混乱转身后退的倭寇,被逼着再次转身,冲向朱棣。 很快,混乱被遏制住,倭寇从四面八方,团团将明军围困在小小一块区域内。 倭寇越打越稳。 九百明军,极力抵抗,面对倭寇雄厚兵力,开始节节后退。 空间被不断压缩。 陈寿等人,骑马伫立在战阵后,看着明军不断倒下,空间一点点被压缩,纷纷露出笑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