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殿下早以原来的小旗为单位,分好了组。 每组都是熟人,选出来的也都是在本小旗内,有威信的。 殿下安排的如此详细,可这些废物,临战中,竟然像无头苍蝇一样。 谭渊紧盯城墙,看张武带着五六个兄弟冲杀过去,总算把倭寇在城头的扩张势头压住,海防士卒渐渐稳定,这才说道:“海防好些年没打仗了,而且,咱们觉得简单,是因为殿下早让咱们这样训练,咱们刚开始,不也是乱糟糟嘛……” 从金陵离开。 一路耗时三个多月赶往福建途中。 沿途殿下就给他们进行分组。 以五人五马为一个兵力单位。 模拟演练,战场奔杀中,若干个兵力单位,任意组合,投射兵力。 刚开始,他们也做不好。 直到后来,慢慢演练,才渐渐适应。 当然,骑兵五人为一组,战场进行任意匹配组合,进行有效的兵力投射。 难度比步兵更大。 这要求,每一个骑兵都有十分娴熟的马术才行。 好在,他们这群人,跟随殿下转战草原时,不知累死了多少战马,练出了一身好骑术。 “赶下去了!张武好样的!” 突然,有人惊呼,打断谭渊思绪。 谭渊凝神看向城头,目睹张武一刀砍杀最后一个倭寇,彻底肃清倭寇占据的登城点,不由笑了。 这小子,真正成长起来了。 不枉皇爷、娘娘把明霞姑娘许给他。 这一天。 南北两门,险象生还。 好几次,朱棣迫不得已,一边硬抗陈部精锐猛攻,从西门抽调援兵,增援南北两门。 虽然凶险,可到底守住了。 一天时间,倭寇几乎连番进攻。 在火药罐的轰炸中,丢下两千多具尸体,临近天黑前,悻悻收兵,退回下午开始修建的大营内。 起初,陈寿根本没有修建营寨的打算。 陈寿打定主意,要在闽县县城庆功。 可午后,越打,陈寿信心越弱,才开始修建大营。 …… 倭寇大营。 也没什么营帐。 海盗从不准备这些东西。 一群群倭寇,凑在一堆堆篝火附近,从闽江登岸时的轻松早消失不见,取而代之,则是满脸凝重。 最中间一堆篝火旁。 陈寿为首的首领们,在火光映照中,默默吃着干硬的饼子。 琢磨着,为何兵力优势这么明显,明明,整个闽县城防,一直就摇摇欲坠,可怎么就打不下! 啃不动! 咬不烂! “谁能说说,为何明四皇子的城防,明明一直摇摇欲坠,怎么就不倒?”池田恒兴突然开口,目光看向其他首领。 这个问题他想不通。 他们伊丹池田家,若是有这种防守能力,那可就太好了! 神田孝信嘴唇动动,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他看出点门道。 可为何要告诉池田家呢? 虽然两家在国内算是盟友。 可若是神田家,能借助这种战术法子,增强实力,或许大阪神田家,可以扩张得到更大疆域! “其实并不难理解。” 陈寿打断神田孝信思绪,拿着一根小木棍,在地上比划,“我观察了,明四皇子城头兵力,一般以三人、五人为一组,只要三个人能守住的地方,他就不浪费一个兵力!” “若是凶险的地方,他就能随即,把一个个三五一组预备兵力,进行组合,迅速投射道最凶险的地方,以局部兵力,压倒性优势,迅速解决最凶险处危机……” 这种战术。 过往从来没有过。 肯定是明四皇子独创! 不得不承认。 他不如明四皇子。 这种战术,特别适合马六甲的密林作战! 他若是早懂这种战术,和土邦争夺土地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就能抢夺更多土地! “不止如此。”神田孝信见陈寿已经把最大的秘密说了,也不隐瞒了,“还特别考验领兵之人,对战局变化的敏锐捕捉,西门,明四皇子要面对陈将军的精锐,还能增援南北两门,但南北两门领兵将领……” 神田孝信话音戛然而止。 南北两门的将领,对战局变化的确不够敏锐。 但正在迅速适应成熟。 今天越往后,他们打的越艰难。 起初,还能登上城头,扩大登城点。 可后来,越来越难了。 明天恐怕更不好打! “陈将军,要不,我们请陈首领增援吧?”一名中原海盗,低着头,小声提议,也看不清脸色。 陈寿、神田孝信等人脸色瞬变。 再增援,就得梁道明等人增援。 当初约定,虽说他们打头阵,梁道明随后跟进,战利品全归他们。 可其实,说直白点就是梁道明等人不参与,只是跟着来,壮壮声势。 打仗的事情,全都得靠他们。 如果梁道明增援。 将来闽县的财富,梁道明是不是也要分一份? 梁道明势力大,分润时,必然也要分最大份。 各家今天损失这么惨重,最后被梁道明分走最大份? 绝不行! 陈寿到不考虑财货。 更多在考虑尊严。 他陈家两千披挂铁甲的精锐,竟然打不下小小闽县,还要梁道明增援。 此番,父亲展示力量,建立绝对威望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想到这里,陈寿当即开口:“咱们损失惨重,朱四郎就没损失?他这种战术,是极其高效的利用了兵力,可随着损失扩大,他这个战术,终究也有支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始终占据兵力优势,最终胜利肯定是我们。 我们距离胜利已经很近,且已经付出这么大代价,现在让梁道明、吕珍等人插手,将来拿走至少一半财货,你们当真愿意?” 陈寿是懂人心的。 这话说到每个人心坎。 “我们自己干!” “胜利就在眼前,已经走了九十九步,这个时候,绝不能让梁道明插手!” …… 众人纷纷附同。 陈寿暗暗松了口气。 目光看向火光通明的城头,‘明四皇子,你很优秀,但我耗也要耗死你!’ 两千精锐。 最值钱的是盔甲。 只要打下闽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