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仿佛,这人无论站在哪里,都能成为中心。 怪不得徐妙云愿意自嫁,追着朱四郎来农村。 …… 哼! 王美人想着,突然轻哼,“再优秀,还是个农民!” 徐妙云愿意陪朱四郎在农村种地。 她可不会这么傻。 相反,她还得庆幸,当日午朝,朱四郎的形象足够差劲儿, 若当日见到这般朱四郎,她肯定会犹豫。 再加李穑在旁边,替朱四郎说话,她多半会稀里糊涂,选朱四郎。 “若真稀里糊涂选朱四郎,那我这辈子,可就毁了。” …… 片刻后。 院内众人散去。 朱元璋这才命令马车,靠近院子。 “四叔!” 马车刚停稳。 朱雄英小脑袋,迫不及待从车窗内伸出来,笑着招手。 朱棣把雍鸣、祈婳交给徐妙云,笑着快步走过去,直接从窗口把朱雄英抱出来笑问,“有没有想四叔?” “想!” “是想让四叔给你洗尿湿的衣服吗?” …… 常氏见朱雄英抱着朱棣脖子,和朱棣对答,笑着放下帘子。 雄英和四弟叔侄感情如此好。 她倒也更放心了。 转头,看着朱标,莞尔一笑,低语笑问:“看雄英和四弟这么亲,没嫉妒吧?” “嫉妒了!” 朱标含笑瞪了眼。 的确有那么一点点。 或许是因为忙于政事,没太多时间陪雄英成长。 又或许,身处东宫那种环境。 至少,雄英从未在他面前如此。 不过,雄英和老四关系如此好,他乐意见得。 自古以来,长寿皇帝不多。 老四还比他年轻。 他大概率会走在老四前面。 将来把雄英托付给老四,他也能放心。 …… 收敛思绪,回神后,笑道:“我们下车吧。” 一群人陆陆续续下车。 朱棣、徐妙云瞧着吕氏、王美人也来了,不由微微惊讶。 简单寒暄几句。 朱元璋就提议道:“老四,带我们去村里转转。” 一会儿那群碍眼的就要来了。 先去村里看看。 等那群碍眼的来了后,大家就在老四家里聊,两方人错开,免得碰在一起,有人露了马脚。 于是,朱棣抱着朱雄英,和朱标一起陪着朱元璋走在前面。 马秀英和太子妃,瓜分了小雍鸣、小祈婳,和徐妙云跟在后面。 王美人和吕氏走在最后面。 王美人看着徐妙云,稍稍靠近吕氏,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好奇问:“侧妃姐姐,你知道,徐家小姐和朱四郎的事情吗?” 她虽然庆幸。 但也很好奇,平日里,朱四郎如何对徐妙云。 竟让徐妙云甘愿陪他待在农村。 吕氏微微愣怔,‘羡慕徐妙云?’ 整个金陵,权贵女眷,谁不羡慕徐妙云? 王美人羡慕,倒也并不令人惊讶。 她还是很愿意给王美人讲这些。 首先,这还是她第一次和王美人交流,父亲说过,若太子爷真宠爱王美人,就要和王美人交朋友。 其次,王美人若是听了朱四郎如何宠徐妙云。 要求太子爷学朱四郎。 那可太好了。 太子爷必生嫌厌! “妙云可是整个金陵权贵家女眷都羡慕的对象……” 王美人错愕看着吕氏。 有这么夸张? “四弟为了让妙云不下地,开办了学堂……” …… 前面众人,并未在意,后面两个女人聊什么。 朱棣带着朱元璋、朱标,去了鸡舍、猪舍、参观了饲养场,然后就往打谷场走去。 “金棒子!” 朱雄英一声惊呼,打断后面几个女人聊天。 马秀英、太子妃、吕氏、王美人抬头,就被远处的景象惊呆了。 打谷场到处耸立的架子上,挂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大棒子。 金灿灿,看着十分壮观。 朱元璋率先从惊讶中回神。 他已经看过锦衣卫奏报了,不过,饶是如此,还是被震惊了。 对朱雄英笑道:“这不是金子,是玉米,去年夏天时,你和你四叔去辽东,没吃到,今年,说什么,都要让咱们雄英尝尝。” 朱标回神,惊讶看向朱棣,迫不及待问:“老四,有没有估算,亩产多少?” 朱棣伸出五根手指。 “五石!”朱标惊呼。 朱棣笑着点头。 五石就是六百斤。 相较后世,其实并不多。 去年应天府范围内,风调雨顺,旱地也不缺水。 之所以只有六百斤,是土地太贫瘠了。 去北方种植,他估摸着,恐怕得减少一半。 即便如此,也不错了。 土桥村的水田,前年还堆肥,今年水稻和麦子的产量,也不过刚刚突破三石。 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 大明的粮食,至少能翻倍。 朱标稳定情绪后,轻松笑了,“太好了!有了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往后咱们大明百姓就不需要饿肚子了。” …… 父子、兄弟三人聊着来到打谷场。 王美人好奇伸手触摸,握住玉米,似乎想到什么,俏脸不由微红。 吕氏狐疑看了眼,介绍道:“嫩玉米煮熟后,糯糯的很好吃……” 夏天时,毛骧拉了一车青玉米棒到金陵。 东宫也分了不少。 太子爷命人给她送了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