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武勋关系也不好。 刘伯温回来,很多人必然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盯着刘伯温。 无法像之前,眼巴巴盯着四郎。 朱棣笑笑,“这老滑头此番回来,把督查之事办成,老头子应该就会给他加爵了。” “为何?”徐妙云诧异。 朱棣转头,“立国十年,天下稳定,百姓对新朝的认同感越来越高,这种变化,让老头子越来越自信了,你难道没发现吗?” 一个人自信不自信,太不一样了。 老头子现在就很自信。 认为能解决好任何事情。 这让他很奇怪。 不是说,他家老头子自卑、不自信吗? 可他这两年接触,却截然相反。 但给刘伯温加爵八九不离十。 立国之初,找借口,武将压了汤和,文臣压了刘伯温。 这其实很不公平。 历史后期。 汤和不就加爵封公了嘛。 刘伯温没死,大概率也会加爵。 …… ‘父皇更自信,对四郎也是一件好事。’ 徐妙云高兴笑笑,迫不及待问:“我们今天休整一天,明天回家好嘛?” 她迫切想回土桥村。 不理俗事,就他们一家四口,过日子。 有四郎在身边,教教孩子们,和婶子们聊着天,一起纺线、一起织布…… 朱棣侧头,“不想在泰山家待了?” 徐妙云含笑摇头。 阿爹要不住金陵城,自然想了。 可金陵城就是个是非地。 “那好,咱们今天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回家!” …… 翌日。 徐府。 朱棣、徐妙云出发时。 徐辉祖满脸不高兴:“姐夫、阿姐,再过一个月,我就要成婚了,伱们等我婚后再回去不行吗?” 徐达没好气笑着瞪了眼。 朱棣笑笑,“到时候我和你阿姐会提前来的。” 辉祖订婚对象,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女方姓李,单名一个渔。 是泰山昔日一位老部下之女,其父如今官位也不显赫,只是一个守备千户。 但泰山这个决定,十分英明。 至少,从历史看。 是很有智慧的选择。 不与金陵城的权贵结交,就避免了被牵连。 历史上,老头子可是几乎让整个金陵权贵换了一茬。 被牵连者,更是数不胜数。 “那说好了!” 朱棣笑着点头。 随后,又是蒋进忠、毛老六赶车,在徐家众人目视中,缓缓动身启程。 “爹,我留姐夫和阿姐,你怎么阻拦呢?”等马车消失在视线中,徐辉祖转头,不解询问。 徐达没好气瞪了眼,“金陵对于你姐夫和阿姐,就是个是非窝,他们也不喜欢,又不是像以前,不能回来……” 太子的变化太大了。 最近,满朝文武都在议论,是什么触发了太子的变化。 很多人怀疑是四郎给太子造成了压力。 无论是与不是。 这个节骨眼儿。 四郎和妙云离开金陵,没什么不好。 与其留在金陵城,被人别有用心,拿出来和太子比较。 不如离开。 这两孩子虽然还年轻,可很有分寸。 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就这两孩子的能力。 要不是为了留在大明,给他们尽孝。 即便离开大明,也能把日子过的好好地。 …… 马车一路低调驶出金陵城。 某刻,突然停住。 “少爷,耿家那个小家伙。” 毛老六声音传入。 朱棣皱眉,撩起帘子,就见耿瑄骑马等在路旁,身后还跟着一辆板车…… 耿瑄看到朱棣,忙翻身下马,跑过来,就满脸讨好,“师傅、师娘!” 噗! 徐妙云被逗笑。 朱棣脸微黑,唇角抽抽。 耿瑄见朱棣脸色不好看,忙补充,“姐夫,这里没人,都是咱们自己人,你上次说我的行为,坏了春晓名声,我改了……” 他这次专门选城外。 而且还是城外十里! 朱棣脸色缓和一些,语气却依旧不善,“说吧,什么事?” 春晓是他学生。 耿瑄…… 怎么说呢。 总觉她和妙云用心栽培的一颗好白菜,现在被猪盯上了。 主要是这小子年纪不大,给他的印象还很糟糕。 耿瑄忙抬手,指着后面板车,“姐夫,这是我花自己的钱,买的一些书,给土桥村学堂……” 天天跟着蓝春他们混,母亲又不会给太多钱。 他根本存不住钱。 这回,可把他压箱底钱都花光了。 没别的目的。 杨东旭他们,读了他买的书,还好意思,还有脸,和他争春晓? 甭管现在这些潜在对手,有没有娶春晓这种想法。 反正,作为一个,立志要把春晓娶回来当媳妇的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准备。 这个点子,是他背着母亲,偷偷请教大嫂的。 至于大嫂为何要教他? 以为他年纪小,就不知道? 嗤! 他一清二楚! 大嫂希望他娶春晓,这样,爹娘会很生气,要是一怒把他赶出耿家,爹娘百年后,就少一个人分家产。 即便爹娘没这么做。 春晓娘家无权无势,将来也好欺负他们夫妻。 用心极其险恶! 不过他不在乎! …… 耿瑄说着,掏出两个针灸包,先把一个最好的牛皮制针灸包递给朱棣,“姐夫,这是我送给春晓的,她是学医的,肯定用得到。” “这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