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着,楚昂又诧异的发现眼前这些古董…唐代文物居多,竟然占了3/4,其中乐器也有不少,不禁暗暗嘀咕道,“这么的唐代古董…以倭寇对盛唐文化的喜欢,第三批国宝应该是他们最在意的宝贝!” “想必当年爷爷为了掩护这批古董,背后也是发生了不少故事,也难怪会损坏那么多!” 看柳韵一脸惊奇,楚昂笑着解释道,“唐朝乃是华夏民族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音乐文化和经济一样繁荣,强大的军事+开放的经济,还有包容的心态,当时的中原地区吸取了西域等外界的音乐歌舞…” “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音乐交融,逐渐形成了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伎”,这使得唐朝的音乐体系更加完整,风格多样化,乐器种类达到了前代巅峰。 “据《乐府杂录》中记载,唐朝的乐器有三百种之多,最受欢迎的,有古琴、琵琶、羯鼓、筝、筚篥、笛、箜篌等等!” 说着,楚昂指着一乐器道,“此物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你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笛子,属吹管乐器。它是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名称也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 “中唐时期,有位善吹筚篥的小童,名叫薛阳陶,很受大诗人白居易赏识。白居易特地写了首长诗《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记录了这位乐童的技艺…”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李德裕、罗隐等也都写有赞美薛阳陶的诗篇…” “根据文献记载,唐代还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 “旁边的乐器叫做箜篌,箜篌最早在两汉时从波斯地区传入华夏,在唐朝时期演奏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最有名的证据,就是李贺写的那首《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楚昂一边说着,发现箜篌旁边还放着一本书。 这本书倒不是什么唐代的宝贝,厚薄不均,典型的民国工艺纸。 楚昂打开一看,发现上面都是些乐谱。 见状,楚和平道,“之前还发现许多唐代乐谱,不过记载乐谱的唐代书籍经过了岁月的侵蚀,大多都已毁坏,你爷爷在民国的时候抄录了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嘛,也不能全丢了不是…” 楚昂点了点头,翻开这乐谱,若有所思。 关于乐谱,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标记,而在唐代之前则用“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为五音。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儒家典籍中,《孟子离娄上》也记载,“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