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武考-《大明屠魔录》


    第(2/3)页

    邵逸航也是第一次参加武科考试,看到别的考生如此拼命,不觉有些感到庆幸!

    “子归兄,看那位仁兄,他为了这场考试也算是拼了命了!”

    他所指的考生陆离正好认识,是城里回春堂老板万郎中的独子,也在分宜书院读书;之前曾经在书院里用食物换取过和陆离过招的机会,他家里炖的药膳还是效果不错的。

    这位万书生此时正独自一人坐在角落之中,用两根长长的银针插向头顶的百汇穴。

    “早就听说过中医有种‘刺穴大法’,就是以银针刺激穴位,能够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潜力,不想今日在此看到了!”陆离感慨万分,光是今天所看到的,已经不枉他来参加这场考试了。

    邵逸航长舒了口气,只是吃药他都已经很抵触了;若是让他向眼前这些人一般,吃狗鞭之类的东西,或者把几寸长的银针插进脑袋,打死自己也不愿意做。

    邵逸航把神力丸服下,又打开了软筋散,看着眼前粉末状的药粉,还是忍不住又问了陆离一遍:“子归,我现在吃了这软筋散,不会等下全身发软动不了了吧?”

    陆离宽慰道:“蔡珞身为药神,说得话不会有错!只是他们师徒两人读书不多,不擅长取名字而已;这软筋散其实该叫做舒筋散才合适,你把它吃下去,我再帮你拍打两下,你的筋骨就舒展开了,不会发软!”

    邵逸航见他说得很有把握,一狠心,咬着牙齿把这些药粉都咽了下去。陆离功法深厚,略微推拿,就达到了效果。

    武科考试正式开始,所有的考生都按照原有的座号在考棚坐好,有小吏发下武考试卷,先考的竟是武道规则!

    远处的另外一个棚子底下,知县彭达春正襟危坐,左边坐着本县的教谕,右边赫然是袁州府的卫指挥使董指挥。

    按照惯例,县试武考的五名裁判由本县的主考和四名监考担任;不过,当地的卫指挥使也有监督县试武考的责任。因此,作为袁州卫指挥使的董指挥要来参加武考,任谁也无法说半句闲话。

    此时,知县彭达春正和教谕陈清流两人正在交谈。

    陈清流是分宜书院山长陈清源的族弟,为人最是刚正;他手中拿着的正是正场和第二场招覆的结果;

    “县尊大人,以当前两场成绩来看,本次县试的案首必然在这两人之中产生。”

    彭达春依言看去,陈风雨和陆离两个名字赫然排在那张纸的前列;彭达春微笑道:“陈风雨家学渊源,又自小便有才名,我看若是他成了本次案首,必然成就一番佳话!”

    陈风雨是陈清源的小儿子,年方十三,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若是他能够以十三岁的幼龄拿下分宜县试案首的位置,的确可以传为美谈,仅次于九岁考上秀才的严嵩。

    陈清流捋了捋颌下的一缕山羊胡子,笑道:“我这位族兄,对风雨最为宠爱;以致他武道修为还是弱了一些,恐怕难以敌过关山月的高徒!”

    山月是关老夫子的字,陈清流虽然看好自己的侄儿,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因此在此推崇陆离。

    现在彭达春和陈清流等人能够看到的只有前面正场和招覆两场的成绩。为表公平,后面第三场再覆的成绩要和武科成绩一起公布,因此,到了此时,还是没人敢说谁必然就是案首。

    此时,一直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董指挥突然插话道:“陈风雨的才名,我在宜春也略有耳闻;我认为武科成绩不过是小道而已,只要陈风雨能够有练气三层的表现,这个案首就应该给他!”

    他不过是袁州卫的一名小小的指挥使,只能作为监考官给武科考生评分而已;不过小宁王现在有心收服陆离,特地派他过来打压陆离,展示宁王府的权力,当然不想把案首的位置给陆离。

    彭达春对董指挥的意图心知肚明,只是他本来就恶了小宁王,不想再度生事,便闭口不言。

    不料董指挥的一番话却恶了陈清流,尽管他是为了自己的族侄说话,但他岂能领这个情!

    陈清流是纯正的文人,最讨厌像董指挥这样的武人胡乱插手政事;当下跳起来就指着董指挥骂道:“科考乃国家选才重典,几时轮到一介莽夫在此指手画脚了?”

    陈清流虽然只是分宜县的教谕,但陈家在本地是望族;他自身的武学修为都要比董指挥高出许多,这一番骂,董指挥哪里敢应?

    要知道,儒门之中的武道大家不在少数,大明朝的军队之中也是以儒门学子为中流砥柱,最让人看不起的便是董指挥这种靠着祖宗庇佑的世袭军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