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利器-《乱世栋梁》


    第(3/3)页

    黄姈还是不死心:“就找不到人来认一认?”

    李笠回答:“你想得太多了,养在深闺的女郎,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见的?官吏算什么?左邻右舍都未必认得。”

    “不说别人,就说平安,平安的样貌,岂是随便在我幕府找个官吏来认,就能认出来的?”

    “或者,在左邻右舍找个人来认,就一定能认得出?”

    道理没错,黄姈无话可说。

    她希望李平安这次生的还是女儿,也好让某人不要犹豫。

    朝廷收复河南,大量立功将士在河南落户,并要推行均田制,主要以立功将领为州郡县主官,一切的一切,都和“惯例”不同。

    一个军功群体初具雏形,李笠的布局实现,黄姈认为,那一天迟早要来,所以...

    所以不要生下男孩,免得到时为难。

    “想什么呢?”李笠问,满怀心事的黄姈赶紧掩饰:“妾在想,如今北伐战事告一段落,三郎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呢?”

    李笠耸耸肩:“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今皇帝两次御驾亲征都获得成功,声望大涨,哪里会安于现状,必然有许多人来投皇帝之好。”

    “皇帝脑子会越来越热,我就在一旁看戏。”

    黄姈想了想,问:“你是说,亲政?可皇帝年纪小了些。”

    李笠答道:“不妨碍有人投机,造声势,只要让皇帝记住这份情,留下好印象,过几年,皇帝真的亲政,就是这些人扶摇直上的时候了。”

    “那三郎怎么办?”黄姈又问,李笠挠挠头:“当然是靠边站呗,做个悠哉悠哉的虚职大司马,立功的机会,当然要留给新人。”

    这话有些阴阳怪调,黄姈听后反倒放了心。

    气血方刚的少年皇帝,两次北伐大获成功,心态必然大变。

    当皇帝觉得翅膀硬了,不想再听别人摆布,要乾纲独断时,不要说录尚书事的皇叔,就连丈人,也会越来越显得碍眼。

    到时候,李笠就再也不能回避。

    黄姈就是觉得郁闷,某人明明身怀利器,却死要面子,迟迟不下决心,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