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如雪见状点头:“好,没问题。” 于是,宋如雪带着朱棣来到了博物馆。 朱棣站在博物馆的门前,望着那座庄严而古老的建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仿佛能听自己的呼吸和心声。 宋如雪带着他走进博物馆,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了存放《永乐大典》残页的展厅。 展厅内光线柔和,气氛庄重,仿佛能让人置身于一个神圣的空间。 朱棣站在《永乐大典》的残页前,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他的手指轻轻颤抖着,似乎想要透过玻璃触摸到那些字迹。每一个字,每一行句,都仿佛是他亲手所写,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然而,眼前这些残页,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震惊。 他轻轻地抚摸着展柜的玻璃,仿佛想要触摸到那些逝去的岁月。 “这就是……《永乐大典》最后的残页吗?”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 宋如雪轻轻点头,她说道:“是的,朱先生。这就是您编纂的《永乐大典》的残页。虽然它们已经不完整,但它们仍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您和您那个时代的辉煌。” 朱棣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知道,这些残页已经不足以展现《永乐大典》的完整面貌。但我仍然高兴,高兴能够在这里看到它们。” 他闭上眼睛,试图回忆起当年编纂《永乐大典》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希望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下去。他亲自组织编纂,耗费了无数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洪流冲刷着一切。他的心血之作,在后世竟然只留下了这些残页。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无法言喻的遗憾和心痛。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睁开眼睛,凝视着那些残页。尽管它们已经残缺不全,但每一笔每一划,都依然透露着当年的辉煌和气势。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学者们在灯下辛勤编纂的身影,能听到他们讨论和争论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