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被朱棣寄予厚望的《永乐大典》,刚开始,却并没有得到解缙的重视。】 【因为,这位政治敏锐性非常低的大才子。一度认为,修书不过是永乐大帝的心血来潮之举。】 【于是仅一年多的时间,谢晋就以初稿文献大成交差复命。】 【显然,朱棣对这一版非常不满意。】 【因为,解缙眼中的知识财富大多都是儒家经典,这与朱棣海纳百川的初衷肯定是南辕北辙,失望之余,朱棣决定二次重修。】 …………………… 解缙的脚步一顿,就那样滑稽的站在了大殿门口。 而他的对面朱棣,朱高炽,朱高煦则都凝视着他。 解缙:……… 完了…… 朱棣面色沉沉,“《永乐大典》呢?” 解缙低头挥手,后面的宫人立即将《永乐大典》提交到了朱棣三人面前。 朱棣拿起一本翻阅了两下,很快便将书扔了回去。 他冷笑,“果真是敷衍至极!” 解缙冷汗顿时冒了出来,他连忙跪地,“陛下,我,我这就重新修篆……” 而就在这时天幕又一次变化。 …………………… 【这一次,朱棣将最了解自己的姚广孝作为该项目的总监工,并且全部总动员,以一支高达2180人的高级知识分子团队。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二次修书。】 【永乐五年11月,这部大典终于完成。】 【最初收入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包括经世子期、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师葬。镐京戏曲、工艺、农艺等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并且这11095册,22877卷,共计3.7亿多次的工作量,全部是由人工一次次的抄录而成。】 【另外,极其难得的是全体人员严格遵循只收入不篡改的原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仅凭这一点,就与后世的《四库全书》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 朱棣眼睛一亮。 “来人,宣姚广孝!” 解缙低着头只觉得羞愤不已。 天幕评价他是“政治敏锐度非常低的大才子。”其中嘲讽之意人尽皆知。 而如今。 这本天下奇书《永乐大典》的修筑功绩肯定全都归于姚广孝了。 世人只会记得他对这本天下奇书看不上且敷衍至极。 解缙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 “陛下,陛下臣一定会好好辅助左善使的,求陛下网开一面……” 朱棣凝视他半晌。 解缙是有些文化的,不然他也不会用他,却没想到他居然这样敷衍自己。 不过……既然已经有了姚广孝,这人就去做个辅助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