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见萧宁一袭玄黑金纹冕服,身姿挺拔,眉眼之间不怒自威,眼神如剑光凝雪,步伐从容而坚定。 他行至御阶之上,未语,却已有风云聚拢,众臣心神齐震。 许居正等人眼神微凝,静静望着那一身龙气萦绕的身影。 ——改风日之后的第一朝。 ——风暴,已至眼前。 正阳门后,龙椅之上。 “早朝,启。” 天子一声令下,宛如春雷落地,轰然惊醒百官。 文武百官顿时齐整身姿,诸部官员躬身听令,肃穆异常。 就在所有人屏息以待、等待改风之策开篇之时,只见王擎重朝林志远微微点头,林志远也向身后一抬手。 瞬间,新党的数位心腹默契上前,依次出班。 他们不奏政、不论赋、不陈国策——竟是齐齐跪拜,朗声奏请: “臣有本奏!” “臣等恳请陛下裁定,清理朝中旧势残流!” “许居正为中相多年,党同伐异,行事刻板,不体天意,不通变法,恐拖朝政大势之后腿,望陛下深察!” 一言既出,百官色变! 弹劾之语,如利剑入鞘,来势汹汹! 太和殿中,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在那中军班首、紫袍挺立的老臣身上。 许居正神情不动,眼皮未抬半寸,只是缓缓垂目,似早料到此局。 可就在众人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时,又听萧宁淡淡开口: “此言……颇有些道理。” 他右手轻抚扶手,声音不高,却仿佛九天之音,振聋发聩。 殿内再次一静,王擎重眸光一亮,心中已有了底气。 林志远顺势前出两步,拱手沉声道: “陛下,国之兴亡,在于变革。” “而旧臣拘泥于法令成规,冥顽不化,不知进退者,终将阻天下之大运。” “臣斗胆言之,此辈虽功勋卓著,然今日时势不同往昔,陛下既欲改风,便应有破旧立新之魄!” 他话未落,又一新党官员立即接上: “是极是极!许中相身处枢机,却未有一策开新,徒以守旧为能,实乃朝中沉疴,若不剜去,百弊难革!” “陛下圣明,今能听忠直之言,实乃大幸。” “臣等万分敬佩,愿陛下早定去留,以靖朝纲。” 众新党成员纷纷出列,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而朝中清流官员,却一个个面色阴沉,暗自握拳。 这分明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围攻! 就在众人以为天子会再度沉思时,萧宁却缓缓开口: “林卿、王卿所奏,可谓直言不讳。” 他略一停顿,忽而望向两人,语气淡然中带着几分“请教”意味: “那依二位所言,许中相……是否该退了?” 林志远与王擎重心头一震,但旋即反应过来。 二人几乎异口同声: “此事……还望陛下权衡。” “臣斗胆以为——若陛下有意新政,应于朝中先立新风。旧臣固有劳苦功高,但阻政者亦须让贤。” “请陛下慎断!”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气氛骤冷。 果然,这二人终究是将“剥夺中相之位”四字点出! 大殿之中,风声似停,鸦雀无声。 所有目光,再次落在天子身上。 而这一刻,清流阵营的心,齐齐提了起来! 许居正仍未出言,身后之人却再无法沉默。 霍纲上前一步,拱手低声道: “陛下三思!” “许中相历仕三朝,忠直不二,纵有偏执之处,皆出为国为民之心,绝无党争之念。” 郭仪也缓缓出列,肃然道: “林志远所言,看似公允,实则含刀藏锋。” “若以‘守旧’为由,罢去一国中相,那谁又能免于明日之祸?” “臣斗胆,请陛下勿轻听片言之语。” 他们话音刚落,又有数位御史、通政使、左都御史相继出列,请求萧宁三思。 可谁知萧宁闻言之后,眉头微皱,脸上竟泛起一丝不耐。 “诸位,是在质疑朕的判断?” 此言一出,殿中清流官员神色顿变。 郭仪沉声拱手:“臣不敢。” “只是——” “够了。”萧宁淡淡开口,语气不重,却威严十足。 “诸位既有异议,朕自会听,但此朝堂之上,岂容你等反复诘问?” 他眸中一沉:“此朝会,既为改风之议,便应有变革之胆。” “而非口口声声,顾前顾后。” 他未再多言,却已展现出立场。 新党众人眼中闪过得意之色,而清流众臣,则心中愈发沉重。 郭仪霍纲对视一眼,皆在心中生出一个念头: ——陛下,怕是要被这群人……裹挟了。 而最让他们忐忑的,是——他们竟看不出,天子此刻究竟是在“装聋作哑”,还是,真的已经…… 信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