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的手腕轻转,笔锋如流水般行云走石。 每一笔都带着从容的韵律,每一划都仿佛蕴藏着月光的柔美。 空气仿佛被冻结了。 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萧宁的笔锋,心中满是紧张与期待。 连那些大儒都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屏息凝视。 “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句?”有人低声呢喃,声音中满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会是另一首超越常人的佳作吗?”另一位文士轻声自语,手中的折扇竟然忘了轻摇。 即便是洛青霜,这位神川神女,此时也不由得微微皱眉,眼神中流露出一抹罕见的专注。 她的手指轻轻搭在椅子的扶手上,仿佛想要感受这一刻的天地脉动。 就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萧宁的笔锋轻轻停下。 他低垂的目光抬起,缓缓扫过四周,最终落向远处的胭脂湖。 随即,他轻声吟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两句诗一出,宛如一声惊雷炸响在夜空。 圆台下的所有人,几乎在同一瞬间震惊得忘了呼吸。 这两句诗,如同来自亘古的问道,直击人心深处。 它带着一种无可匹敌的哲思与意境,将天地、时光、人心融为一体。 江水、月亮、人与岁月的交融,竟被他用如此简单的文字表达得如此深邃! 片刻的寂静之后,观众席间骤然爆发出一阵喧哗。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文士脸色涨红,声音激动得颤抖,“这样的句子,简直是超凡入圣!”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竟然将天地与时光融成了一体!”另一位学子双手颤抖,几乎站立不稳。 “前所未闻!前所未闻!”一位年长的大儒捋着胡须,连连惊叹,脸上的震撼之色根本无法掩饰。 观众们纷纷起身,甚至有些人激动得向前涌动,想要离得更近些,以便感受这句诗带来的无上魅力。 洛青霜端坐在席间,脸上的冷漠已然不见。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萧宁的身上,眼中浮现出一抹难以置信的神色。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她轻声重复着这两句诗,仿佛在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这一刻,她的心湖仿佛被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月的描绘,更是一种对时光永恒与人世短暂的哲思。 它深邃如渊,又柔美如画,带着无穷的韵味与启迪。 洛青霜微微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这两句诗。 片刻后,她轻轻睁开眼,目光中多了一丝复杂的情感。 “此人,非凡才。”她心中低语,手指不由自主地微微攥紧了衣袖。 即便是她,这位从不轻易赞誉他人的神女,此刻也不得不承认,面具公子的才情,已然超越了她的想象。 白霁雪端坐在另一侧,她向来自负才情,面对任何才子都能保持冷静。 可此刻,连她也无法再维持那份自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她低声念着这两句诗,目光中浮现出一抹深深的感慨。 “这样的诗句,已然脱离了人间俗才的范畴,堪称天成之作。”她在心中暗叹。 她的目光投向萧宁,眼中带着一抹钦佩:“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 在所有人的震撼与惊叹中,萧宁依旧保持着他的从容与淡然。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双手背负于身后,目光远远望向胭脂湖。 月光洒在他的面具上,映出一抹清冷的光辉。 他的身影挺拔而孤傲,宛如天地间的一抹清风,不染一丝尘埃。 他没有因为众人的惊叹而露出丝毫得意。 他的神情依然平静,仿佛方才那两句震撼全场的诗句,不过是信手拈来。 月光下,萧宁的身影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的才情,已然在这一刻攀升至顶点,成为所有人心中无可取代的存在。 所有的议论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沉默。 这一场飞花令,因萧宁的诗句,而变得注定无法被遗忘。 而他的名字,也在这一刻,注定要被铭刻在胭脂湖的秋夜之中。 洛青霜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萧宁,心中掀起了波澜。 她的冷漠,在这一刻仿佛被月光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兴趣与期待。 “这个面具公子……”她在心中低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 “究竟,会有怎样的未来?” 秋夜的胭脂湖,月光如练,湖面波光潋滟,映衬着圆台上八位参赛者的身影。 击磬声的回响渐渐消散,象征着这轮飞花令即将迎来尾声。 观众席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视着台上最后几位参赛者的诗作。 每一位的吟咏都代表着他们在这场比试中的最后努力,而这些诗句也将决定他们是否能继续留在圆台上。 一位儒士的声音在夜色中清晰响起:“明月高悬映湖水,清辉淡洒照人间。” 他的诗句流畅优雅,但意境稍显平淡,未能超出预期。 另一位年长的文士则低声吟道:“银汉无声挂秋月,孤舟远影伴江寒。” 尽管用词工整,却仍落入寻常的写月套路,难以打动人心。 随着最后几位参赛者依次吟咏,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凝重。 台下的观众轻声议论,显然对这些诗句并不感到满意。 “这些诗,虽然流畅,却缺少惊艳之处。” “是啊,意境平淡,无甚深意。” 就在众人略感失望之际,目光再次集中到了萧宁身上。 他站在圆台一侧,青衣微动,姿态从容。 他早已提笔,却迟迟未写,仿佛在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 当第十声磬音余韵消散时,他终于挥笔落墨,缓缓吟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一句诗,简短却深邃,仿佛带着穿越时空的哲思与叩问。 全场一片寂静。 片刻后,观众席间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低声赞叹。 “绝了!这句诗意境深远,直问天地轮回,妙不可言!” “‘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带着一种哲学的空灵与对时光的叩问,真是闻所未闻!” 评审席上的大儒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其中一位年长的大儒抚须轻叹:“萧公子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月的古老与亘久,更写出了人心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实在难得。” 另一位大儒接话道:“确实。他的诗句,不仅意境悠远,更有一种人文关怀。这样的才情,已超越了寻常诗人。” 随着萧宁的诗句落定,其余参赛者的诗作顿时黯然失色。 白雪霁站在圆台中央,目光静静地落在萧宁身上,唇边浮现出一抹浅笑。 “飞花令到此结束,”她清冷的声音传遍全场,“此轮萧公子当之无愧,为首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