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妙啊!这一句更将梅花的不屈与悲凉描绘得动人心弦!” “风雨黄昏,独自愁绪满怀,此等景象,恐怕已超凡脱俗!” 陈白眉眼中的兴趣愈发浓烈,他紧紧盯着萧宁,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这等文思,果然有趣!” 萧宁继续迈出第五步,目光依旧悠远,声音却多了一丝清朗与坚定。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当这一句落下,整个湖畔顿时变得无比寂静。 那种坦然与洒脱的气度,那种不屑与超然的风骨,仿佛随着他的声音一起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圆台与湖畔。 “此句真乃咏梅之绝唱!竟以‘不争’写出梅花的高洁之志,实在是匠心独运!” “‘一任群芳妒’,何等洒脱!何等从容!” 观众席间,不少人已忍不住站起身来,为这一句暗暗鼓掌。 陈白眉的面色也变得异常凝重,他的目光紧盯着萧宁,眼中再无一丝轻视,而是掠过一抹深深的敬意与钦佩。 “这人……”陈白眉轻声呢喃,“果然不凡。” 然而,萧宁依旧未停下步伐,他继续迈出第四步,第五步,直到第八步,声音愈发低沉,却愈发震撼人心。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当最后一句落下,整个胭脂湖畔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没有人开口,甚至没有人呼吸,所有人都被这短短几句诗句中的无尽意境震慑住了。 片刻后,掌声如潮水般爆发,震得湖水都微微颤动。 “这是?八步成诗?!” “绝了!当真是绝了!” “八步成诗,竟能写出如此惊世之作,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这一句‘只有香如故’,更是点睛之笔,将梅花的不朽与高洁升华到了极致!” “若说陈白眉的十步成诗已是人间绝唱,那面具男子的八步成诗,便是天上之音!” 八步成诗,余音绕梁,胭脂湖畔的震撼瞬间达到巅峰。 当萧宁最后一句诗落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余韵如同一道看不见的涟漪,穿透空气,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头。 湖畔寂静得诡异,连风声似乎都凝滞了。 观众席间,无数目光聚焦在圆台中央,仿佛那里矗立的不只是一个面具男子,而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片刻后,低低的窃窃私语声从观众席的一角响起,随后像燎原的火焰般迅速蔓延开来。 “这首诗……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八步成诗,字字珠玑,句句天成,简直难以想象!” “那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竟然让人听得心颤!” 一名白须老者抚须而叹,声音中带着难掩的激动:“此诗不仅咏梅,还咏志,已臻咏物之极境!” 他的身旁,一名年轻学子神情呆滞,嘴唇微微颤抖:“我以为,陈白眉的诗已是绝唱,但这一首……竟能与之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 “是啊,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开篇便直击人心!” “还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更是将梅花的风骨写得淋漓尽致,难怪被誉为高洁之花!” 观众中有人按捺不住,直接站起身来,朝着圆台的方向高声喊道:“面具男子,神乎其技!” “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拍击着湖畔,激起的声音连湖水都微微荡漾。 陈白眉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站在原地,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萧宁,眼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他震惊于这首诗的才华,更震撼于萧宁在极短时间内的精准创作。 这八步成诗,不仅仅是才情的体现,更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境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陈白眉低声念道,语气中竟带着一丝迷茫和苦笑,“这样的诗句,何人能及?” 他再次抬眼望向萧宁,那目光中透出前所未有的尊敬与钦佩:“公子之才,当真令人敬佩。” 他的喟叹被周围的观众听在耳中,更让人感到这八步成诗的震撼意义。 “连陈白眉都露出了钦佩之色?” “这可是极少见的,陈白眉从未服过谁!” “今日这场比试,已经超越了一切我们能想象的高度!” 佳丽席上的女子们,亦为这诗句所深深折服。 红衣翩翩轻轻摇动折扇,脸上的笑意早已被惊艳取代。 她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低叹:“这才是真正的诗才,真正的文人气度。” 紫烟绕微微点头,语气中透着敬意:“他不仅才情卓绝,更难得的是那种从容。八步成诗,未见半点急躁,仿佛早已胸有成竹。” 丹凤朝阳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萧宁身上,她的嘴角浮现出一抹浅笑,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果然,他从不让人失望。” 红衣翩翩看了她一眼,忍不住问道:“你为何对他如此笃定?” 丹凤朝阳轻声一笑,目光幽远:“就是一种感觉吧,这位公子身上,有一种气质,让我觉得,无论是诗才,还是气度,皆为天地间独一无二。” 红衣翩翩轻轻挑眉,目光再次转向萧宁,眼中闪过一丝探究:“有趣,有趣。” 白雪霁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萧宁,她的手轻轻放在诗卷上,指尖微微颤抖。 这一首《卜算子·咏梅》中的意境之高、情怀之广,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她轻声念道,声音低柔而清冷,带着几分感慨与赞叹,“这是孤高,是寂寞,更是一种隐忍。”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她的声音微微一顿,眼中掠过一丝欣赏:“这两句,将梅花的坚韧与幽怨写得丝丝入扣。”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当她念到最后一句时,声音微微发颤,仿佛被那一句诗击中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白雪霁缓缓起身,朝着萧宁微微行礼,语气清冷却多了一丝由衷的敬意:“公子之才,当真令雪霁叹服。” 此言一出,四周的掌声再次响起,如同雷鸣般久久不息。 而萧宁,只是站在那里,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没有因这首诗的成功而流露出任何得意,也没有因为全场的喝彩而显得丝毫动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