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太子令 第四章 所求-《逆乱苍龙》
第(2/3)页
“陛下,你这话我可不认同,读书人哪点不好?陛下这般看轻?”开口的是连东海。
“少给老头子裹乱,陛下我真要和你好好说说,你看我这年纪,站都站不稳,拿什么在给大楚效力?若陛下真这般逼迫,那老臣今日就死在大殿之上好了。”
“将军,大将军,你有点气度行不行?朕和你就事论事,怎么就往寻死上说了?”
“陛下你这是在逼死老臣啊!陛下怎么就不想着把并州那个老顽固请来太安?”
陈紫东讪笑一声道:“最多一年,不,两年,三年吧,三年后老将军要是想退,朕定答应。”
饶不讳一生征战,入了太安后,挂着这个大将军衔挂了数十年了,在先皇手中就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到了现在依旧如此,说什么身子不行,其中有真实原因,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如今大楚真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哪有什么大的战事,这些年领着这个许多人觊觎的位置,心中还是有些不安稳。
大楚人才济济,选个厚实稳重之人接了这个位置也没什么不行,可那位皇帝陛下非得让自己待在这个位置上,荒芜蹉跎。
不见烽火的天下间,文人舞台,将军着实没有多大分量,膝下儿孙又多是读书人,那还有能接替他位置之人。手中装着虎符的锦盒,现在都己经落满灰尘了。
人人称他大将军,叫了这么多年他自己也都习惯了,可明面上却是先皇亲封的开国大元帅,再加上前些年陈紫东又给了个没啥子用处的大柱国,随便一个头衔都能吓得人半死,饶不讳自己背着却是觉得有些重了。
用陈紫东的话说:“能人多劳,将军老当益壮,背得起大楚江山。”
老将军叹气不止,说了句:“老臣困乏了,改日再说吧。”
大楚对臣下极其宽厚,而陈紫东又是听得进谏言的一个皇帝,朝堂之上虽有争吵,但气氛依旧不错,今日早朝比往期要早一些,交由礼部确认了太子大典之事进度之后,便就挥散群臣,留着饶不讳和连东海说了两句。
意思也很简略,就是说,明日正式宣布太子入朝,移居东宫,持太子令。
而那位不过四十出头的首辅大人,皇帝陛下如何安排自是有许多说法了,之前与饶不讳说得那句:“我们不同,”其中隐含寓意昭然若揭。
将军已老,无后以乘,首辅正值当年,何以限制?
陈景苍在朝廷上毕竟稚嫩,如何斗得过那群老臣,陈紫东对此了解颇深,自是会在他登记之时扫清一切,可以说那位年纪不过四十出头的首辅大人对这个繁华大楚有着巨大贡献,但也正是这份功勋,才让天下人以为陈紫东会忌惮几分。
将来太子即位,如何能驾驭这般能臣就成了许多人此时要思量的事情了。
朝堂风向自太子回太安之后就开始变了,许多人早就藏在心中的想法,开始渐渐显露出来,毕竟功高震主,难言其对错。
陈紫东在位之时,还能压一压,可陈紫东刚才留下连东海的行为给了许多人很多遐想,当然也参杂许多瞎想。
许多人虽是知道陈紫东此时不会动连东海,但将来可说不准,毕竟谁也不知道那位太子殿下是否有如今皇帝陛下的那般度量。
原先还想着与连东海客套一番的同僚,除了那个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的老将军之外,再无一人敢上前说上几句。
人心自古如此,连东海也不介意,位极人臣的他早就尝过了世间冷眼,朝堂血杀,他犹如无悲无喜的老僧,自顾自的上了回家的马车。
三三两两议论之声,在他乘车离开后才散在脑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