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路边捡到了那个大徒弟,是在一个挂着红色灯笼的城门口捡到的,身上只是带着一块刻有‘李’字的玉佩,老道士没什么学问,便就给这个捡到的大徒弟取了一个很是俗气的名字‘李大红’。 这个名字倒是和道观名字有些贴切,都很俗气。 大徒弟倒是对老道长取得李大红这个名字有些喜欢,虽然大徒弟总爱说些乱七八糟的话,但对他这位师父还是极好的,在旧折观里的几十年,大徒儿可未曾有过丝毫抱怨。 清贫日子里,每日都还挂着让老道士舒心的笑意,虽然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但这日子过得真的很开心呐。 前些年收养了被遗弃在紫金山山脚下的裴瑗,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更是多了许多欢乐。 老道士道法普通,可教习两个徒儿可是下了苦功夫,当年带着李大红走遍天下,远赴塞外,他依稀记得他的师父啼炀真人教导他时说的那句话,“万里路中自有万般道”,这么些年过去,依旧不敢忘怀,也用这句牢牢记在心上的话,教导他的两位徒儿。 此次出山不单单是因为李冠海的请求,还因为,老道士对自己身体了解颇多,想着带着小徒儿一同走一走山下的路,这次回了旧折观可能再也没有下山的可能了。 毕竟已经七十多岁的年纪了,往后可能再也走不动了,所以一路上老道士很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裴瑗,尽管他的这个小徒儿有些顽劣,他也没有失了性子,可能也是如此,老道士这一路上显得有些喋喋不休。 裴瑗走了这一路,虽然被老道士念叨许久,可他心中未曾生出半分怨恨,有的只是一些惆怅,裴瑗想着:大师兄怎么可能陪着师父走了整整四年,可是四年啊,裴瑗对自己生出一些失望,惆怅也是因此而来,对于李冠山,小小年纪的裴瑗心中有得只有那一份独有的情愫。 许多抱怨也只是对自己不够坚持从而生出的愧疚。 若是啼炀真人还在,肯定会对李冠山说一句:“你不是个优秀的徒弟,可你却是个极佳的师父。” 真能听到啼炀真人的肯定,想必老道士必定会觉得此生足矣,为人、修道,一生勤勤恳恳的李冠山心中最为在意的还是从未听过他师父的一句夸赞。 此时看着面前这个受伤极重的小姑娘,老道士心中自然而然的生出几分同情,对于这样一个本源被斩的小姑娘,李冠山心情有些沉重。 他想不清楚,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怎么会惹上那般强大的仇敌,可对于这种事,李冠山还是有些束手无策,但是他知道有一个人可以,那便是他的师弟李冠海。 可是他的师弟闭关已有多年,正在为飞升做准备,此时怕是去了也不见得能见到,可面前这个小姑娘体内的佛门密咒也撑不了多久,到了那个时候可真是神仙难救了。 李冠山并未在意自己小徒儿说得那些话,他有些迟疑的开口:“施主,我师弟闭关已有多年,此时正到了飞升的紧要关头,不一定可以分出心神救下这位女施主。” 陈景苍只是摇头说道:“只要紫金掌教能救下这个女子,我陈景苍什么条件都可应了他。” 老道士叹气一声,轻轻摇头,不再说话。 第(2/3)页